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向信标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技术规范

全向信标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技术规范

全向信标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技术规范目录第一章总则 (55)第二章安装调试的前提条件 (66)1.基础条件 (66)2.机房工艺依据标准 (66)第三章室外机械部分安装 (77)1天线地网施工 (77)2天线立柱的调校 (99)3边带电缆的敷设 (1010)4天线安装 (1111)4.1载波和边带天线安装 (1111)4.1.1天线吊装及位置调整 (1111)4.1.2天线振子预置调整 (1212)4.1.3天线罩安装 (1212)4.2监视天线安装 (1212)第四章室内设备安装 (1515)1天线分配单元的安装 (1515)2机柜安装 (1616)3主电源及电池组连接 (1616)第五章设备电气调试 (1818)1开机准备 (1818)2天线系统调整 (1919)3发射机测试及调整 (1919)3.1载波和边带频率 (1919)3.2载波输出功率测试及校准 (1919)3.3载波和边带的相位调整 (1919)3.4边带输出功率调整 (2020)3.5调制信号的调整 (2020)4监视器调整 (2020)4.1监视器自身参数调整 (2020)4.2监视器校准 (2020)4.3监视门限设定 (2121)4.4误差曲线测试 (2121)5遥控器连接设置 (2121)6控制功能的验证 (2121)附件1 INDRA VRB-52D安装调试及验收规范 (2222)1室外机械部分安装 (2222)2室内设备安装 (2222)3设备电气调试 (2222)3.1开机准备 (2222)3.1.1 控制线缆制作 (2222)3.1.2 机内RF电缆制作 (2222)3.1.3 设备各模块预设 (2323)3.1.4 电源连接 (2424)3.2天线系统调整 (2525)3.2.1 边带电缆的测试与修剪 (2525)3.2.2 天线调整 (2828)3.2.3 边带通路匹配 (3232)3.2.4 SMA输出电缆 (3434)3.2.5 假负载模拟天线阵 (3535)3.2.6 载波匹配 (3737)3.3发射机调整 (3737)3.3.1 发射机参数设置 (3737)3.3.2 载波和边带频率 (3838)3.3.3 载波输出功率 (3838)3.3.4载波和边带相位调整 (3838)3.3.5 边带输出功率 (3939)3.3.6 调制信号的调整 (3939)3.4监视器调整 (3939)3.4.1 监视器自身参数调整 (3939)3.4.2 监视器校准及门限设置 (3939)3.4.3 方位误差曲线测试 (4040)3.5遥控连接设置 (4040)附件2 DVOR 432设备安装调试 (4242)1室外机械部分安装 (4242)2室内设备安装 (4242)3设备电气调试 (4242)3.1开机前准备 (4242)3.1.1 设备组件跳线设置 (4242)3.1.2 软件安装 (4242)3.2天线系统调整 (4242)3.2.1 去耦及匹配预置 (4343)3.2.2 天线匹配 (4444)3.3发射机调整 (4545)3.3.1 发射机参数设置 (4545)3.3.2 载波和边带频率 (4646)3.3.3 载波输出功率 (4646)3.3.5载波和边带相位调整 (4646)3.3.3 边带输出功率 (4747)3.3.4 调制信号的调整 (4747)3.4监视器调整 (4747)3.4.1 监视器自身参数调整 (4747)3.4.2 监视器校准 (4747)3.4.3 监视器门限设置 (4848)3.4.4 方位误差曲线测试 (4949)3.4.5 天线故障检测预设 (4949)3.5遥控连接设置 (5050)附表1台站基本信息记录 (5151)附表2地阻测量 (5151)附表3天线阵子位置测量 (5252)附表4监视天线检查结果 (5353)附表5电源测试结果 (5454)附表6外场测试 (5555)附表7误差曲线测试记录 (5656)附表8-1CTU单元设置 (5757)附表8-2MBD单元设置 (5858)附表8-3RPG的设置 (5959)附表8-4SGN的设置 (6060)附表9信号源稳定测试记录 (6161)附表10边带电缆测试记录 (6262)附表11边带电缆修剪-ADS单元静态阻抗测量表 (6363)附表12边带相位一致性调整记录 (6464)附表13SCU端测量阻抗值 (6565)附表14边带匹配验证测量 (6666)附表15“X0”测量检查记录表 (6767)附表16-1432设备开机前检查表 (6868)附表16-2432设备供电状态检查表 (6868)附表17432天线回波损耗测量记录表 (6969)附表18432设备发射机参数记录表 (7171)第一章总则1本规范旨在为设备安装调试单位和技术人员提供明确、规范的操作指导以确保优质高效施工,为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和设备运行管理单位用户提供过程监视和质量验收的参考标准,为民航行业管理机构实施安全监管和质量监督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

2本规范对多普勒全向信标设备安装调试实施过程中,关键的技术环节和操作方法进行整理归纳。

规范中相关参数容限的制定,本着适度严格的原则,遵照现有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参考国内普遍采用的设备生产厂家对系统安装调试的指导性要求,制定了本规范。

第二章安装调试的前提条件1. 基础条件设备机房及对应天线系统的位置设计应符合民航局关于本台站台址的批复意见,符合机场飞行区净空和障碍物等相关规范要求,并且具备以下基础条件:1)土方工程在施工区域的标高、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2)机房等建筑设施的土建和装修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同时具备与工艺施工相关的各类预埋件、预留孔等工艺条件;3)建筑物防雷及工艺信号等电位接地系统完成,并通过验收;4)低压市电已接入机房内工艺配电箱(柜)输入端,通信网络传输线路可接入机房终端并开通;5)机房空调可以启用;6)消防设施安装已完成;7)机房与机场巡场路间的通道及停车坪已建成并已具备使用条件;8)如果采用方舱机房,则相关方舱设施以及电力、通信、防雷接线连接已完备,并验收合格;9)天线场地保护区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按照附表1记录台站信息。

2. 机房工艺依据标准机房工艺应遵照本台站工程的施工设计、《民用航空导航台建设指导材料》(IB—TM—2010—004)、《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施防雷技术规范》(MH/T4020—2006)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行业标准如《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2005)等规范要求组织施工、监理和验收,本规范不再对此进行表述。

对于存在的特殊工艺和要求,施工单位应在完成设计变更后实施。

多普勒全向信标安装调试分为室外机械部分安装、室内设备安装、设备电气调试三个部分。

第三章室外机械部分安装室外机械部分安装包括天线地网安装、天线支撑杆的调校、电缆的敷设、天线安装等。

安装所需仪器:全站仪(经纬仪、水平仪)、水平尺。

1天线地网施工天线地网一般有两种类型:一体化钢混结构地网、钢架结构地网。

一体化钢混结构地网的施工一般与建筑物施工方式相同,可参照土建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钢架结构的地网施工一般包括基础施工、地网的架设、地网接地等。

工序及质量要求:天线地网施工前应按台站设计要求平整处理场地,场地高程应达到设计标高,地面硬度或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且排水顺畅。

之后进行地网基础施工、地网安装调试、接地连接等。

天线地网支撑立柱的基础水平面的高度偏差不得超过2cm,天线地网平面的起伏高差不得超过10cm。

工艺步骤:按照施工设计进行地网施工,首先根据批复台址坐标确定天线阵中心支撑桩位置,然后定位各个基础桩基位置;对于天线地网与机房土建同步施工的情况,还应同时确定机房建筑物或整体方舱的基础位置。

基础坑开挖时应对标记的基准点进行放样保护,坑基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桩基础地下部分总体深度随天线地网的高度与规模有所不同,严寒地区应考虑更深的桩基础,挖掘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

基础浇筑前应及时复核相关基准。

基础坑浇筑时,混凝土应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钢架结构的天线地网,其支柱基础上表面应保持水平,基础平面之间的高差范围应控制在2cm;预埋螺杆的位置应正确,应采用设备原配,如需采用替代品时,其强度和规格应符合设备及设计要求,并采用不锈钢材质或热镀锌工艺。

混凝土桩基强度达到要求后,再架设地网钢结构。

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地网,最终在地网安装结束后,地网上平面应平整,地网的每片格栅内部及周边的机械连接处均应焊接牢固,所有焊点需刷涂防锈底漆后再行涂刷外层防腐涂层。

地网表面的天线立柱安装轨道应确保高度一致,尺寸均匀,便于对天线立柱进行位置调整和校核。

地网基础的接地体和连接带(或引下线),应以设计图纸要求的材质、规格施工,焊接点做防锈处理,连接点接触面积要符合防雷规范要求;与地网支撑立柱底座连接的接地体和引下线,应以缓弯形式做水平面与垂直面之间的过渡,禁止沿基础墩边缘做直角处理。

天线地网的接地系统一般按照天线地网同心圆的结构布局,接地桩的布设应均匀分布在接地系统范围内,实现均衡接地连接,并与机房工艺接地相连通,相关工艺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

注:对于一体化钢混结构的天线地网,其内部钢筋为天线地网与大地电气连接的导体,地网表层的金属网格各交叉点应在绑扎后焊接牢固,金属网格与各建筑立柱内部的钢筋也应通过绑扎和焊接进行全面有效的电气连接,立柱内部钢筋应做到有效的电气连接并与地网接地系统有效连接。

图 1给出了一份标准尺寸钢架结构地网的基础设计图样:图1地网的基础设计图样工艺检验:使用全站仪进行位置和高度检查,在钢架结构的地网安装前,对地网中心的位置进行复核,对基础面的水平高度进行检验;地网安装后,对地网表面整体的起伏高差进行检查。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对地网的接地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填入附表2。

2天线立柱的调校工序及质量要求:在天线地网施工完成后进行天线立柱的调校工作,主要针对天线立柱的竖直、圆周位置角度、半径以及高度等参量进行统一调整和校核。

确保1号边带天线基准位置角度与磁北方位偏差不超过±1°,各天线位置角度与标称值误差不超过±1’,边带天线位置半径一般应为6.75m,天线立柱的顶端高度以加装天线振子后其中心基准的高度符合设备厂家的要求,各边带天线立柱的半径和高度偏差应不超过±3mm。

注:天线立柱本身的高度应符合设备厂家的设计要求。

工艺步骤:中央天线应位于边带天线所在圆周的圆心,其立柱应确保垂直,并有良好的牢固度。

边带天线的数量一般为48个,每一边带天线立柱在安装时需注意位置朝向,确保在天线安装固定后,天线振子的朝向正确;同时,确保支撑立柱的底座可以前后左右移动位置;立柱安装就位后,应根据位置关系按逆时针方向以1、2、3的顺序逐一标记天线立柱,直至4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