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高二(3)班课题组成员:崔媛*崔亚同*管敬燕房欣麒王龙王延蔚王延文刘晓乐****:**结题时间:2012年12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课题结题报告执笔:崔媛*崔亚同*管敬燕房欣麒王龙王延蔚王延文刘晓乐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高二三班指导教师:谢莉第一部分、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的缘由、目的和意义能够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酒文化与酒器知识,并且通过在研究此课题中学会怎样以合理的态度与方式对待中国古代的酒文化与酒器知识,提高自身对中国古代酒文化与酒器知识的认识。
让我们懂得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组织能力,体会到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面对挫折,不言放弃,要有激流勇进、勇于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探索的精神。
二、摘要中国是诗国,也是酒国。
中国古代诗词中也包含了许多书写“酒”、饮“酒”的诗句。
“酒”作为一种符号化的文化因素出现在诗词创作中,其本身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哲学观,而且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怀和审美趋向。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国度。
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始终与酒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在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酒并不仅仅是一种满足口腹之欲的物质饮品,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精神的象征。
文人与酒之间,总是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
酒及饮酒行为,已经被文人墨客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文化人圈子里往往是诗增酒趣,酒承诗魂;有酒必有诗,无酒不成诗。
中国是诗国,也是酒国。
中国古代诗词中也包含了许多书写“酒”、饮“酒”的诗句。
“酒”作为一种符号化的文化因素出现在诗词创作中,其本身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哲学观,而且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怀和审美趋向。
通过诗句能够让我们对于酒文化的理解更加感兴趣,并且给酒文化的奥秘添加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
关键词:古典诗词精神酒文化第二部分、研究过程一、课题研究的方法:1、书店查询法地点:兰州市图书馆2、上网查询法主要查询的是:中国古代关于酒的小故事古代酒名与酒类中国古代独特的饮酒方式中国古代的酒具酒具的发展酒礼与酒俗中国古代名人与酒的小故事与酒有关的古诗名句二、课题研究的步骤:1、准备阶段:全体组员先共同商讨书店查询的地点、内容、查询目的、怎样查询和分工情况,再规划出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怎样写,还有网上查询的内容。
2、书店查询资料阶段:通过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来查询有关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有价值的相关资料。
(1).名称:中国古代关于酒的小故事起止时间:2012-10-9——10-12-所用课时:3(2).名称:古代酒名与酒类起止时间:2012-10-13——10-18所用课时:5(3)名称:古代酒名与酒类起止时间:2012-10-19——10-24所用课时:5(4)名称:中国古代酒德与酒礼起止时间:2012-10-25——10-31所用课时:6(5)名称:中国古代独特的饮酒方式起止时间:2012-11-1——11-7所用课时:7(6).名称:中国古代的酒具起止时间:2012-11-8——11-12所用课时:4(7)名称:酒具的发展起止时间:2012-11-13——11-17所用课时:4(8)名称:酒礼与酒俗起止时间:2012-11-18——10-23所用课时:6(9).名称:中国古代名人与酒的小故事起止时间:2012-11-25——11-29所用课时:5(10).名称:与酒有关的古诗名句起止时间:2012-11-30——12-2所用课时:33、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把查阅的资料在计算机上整理打印。
4、总结与反思阶段:每个人对本次课题研究的感受。
三、课题参与人员以及组织分工:1、参与人员(共8人):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高二(3)班崔媛*崔亚同*管敬燕房欣麒王龙王延蔚王延文刘晓乐2、组织分工:准备阶段——全体组员书店查询阶段——全体组员资料分析整理阶段——全体组员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全体组员开题报告——崔媛、崔亚同、管敬燕、房欣麒结题报告——崔媛、崔亚同、王龙、王延蔚活动记录——王延文、刘晓乐论文——崔媛、崔亚同、管敬燕第四部分、结果与讨论一、结果于讨论1 酒的精神在历史血脉里流淌。
追溯酒的历史必须回到原始社会的末期,农耕的进步产生了余粮,这种神奇的液体酒出现在人们余粮长时间积压的器皿之中。
历史研究者把酒的出现作为人类生产力提高的重要证据。
当人们并不完整的理智第一次触碰到酒的精神时,人和酒的渊源也开始了。
酒不能充饥、不能解渴。
但世间有了酒,生活便丰富多彩了,历史便斑斓多姿了。
茫茫尘寰增添了许多有趣的风景,短短人生增添了许多悠长的滋味。
酒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能叫人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它能叫人忘掉束缚,放荡不羁;它能叫人超脱旷达,遗世独立。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酒的精神是一种道家的哲学观。
正如庄周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他宁愿做自由的身处烂泥塘的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
追求心驰神往无拘无束和羽化登仙,忘却生死名利宠辱和尘世,此之谓酒的精神。
酒的精神预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现实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是人在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的极大快感。
酒的精神为中华灿烂的文化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2酒的起源在中国酒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上古时期。
《史记》中便有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诗经》中“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都以人类不同的社会活动表明中国酒的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
中国酒的原始发明者到底是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酒究竟源于何时,源于何方呢?虽然没有有形文字的记载,但在民间具有天才想象力的老百姓却把酒的发明归功于神,从而诞生了许多与酒有关的美丽动人的传说。
总之,制止滥饮,提倡节饮,文明饮酒,科学饮酒,这就是中国酒文化所提倡的饮酒之德。
除此之外,酒德还反映在酒的酿造和经营行为上。
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酒的酿造,要严格的按工艺程度和质量标准去做,不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酤酒必须货真价实,不缺斤少两。
我国许多传统名酒之所以千百年盛誉不衰,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保持重质量、重信誉的高尚酒德。
3中国酒史如此之长且尚酒之风又如此普遍,但酗酒之害却并不严重,与西方国家大不一样。
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从周代就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并设有酒官,强制限中国酒,把禁止滥饮、防止酒祸法律化,从而保证了中国酒文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在发展。
原因之二就是中国历代的“禁酒”主要是从“节粮”这个角度提出来的。
当年大禹之所以“疏仪狄,绝旨酒”,正是因为这种酒都是用粮食酿造的,如果都用粮食来造酒喝,势必会使天下因为缺粮而祸乱丛生,危及社稷。
此后历史上大规模的真正的禁酒,如齐景公、汉文帝、汉景帝、曹操、刘备、西晋赵王、北魏文成帝、北齐武成帝、北周武帝、隋文帝、唐肃宗、元世祖、明太祖、清圣祖等时的禁酒,绝非仅仅因为酗酒造成社会问题,而主要是为了备战积聚粮草,或因天灾人祸,“年荒谷贵”所使然。
所以每次禁酒基本上令行禁止,收效显著。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的大规模禁酒运动,只是从试图改善社会矛盾和保护人身健康的角度提出来的,所以屡禁不止。
这说明了西方酒文化从概念上来说,也缺乏中国酒文化所具备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特征。
综观中国酒文化的酒礼和酒德,固然有许多必须扬弃的东西,如等级尊卑观念、酒仪中的繁文缛节,以及形形色色的封建迷信色彩等,但客观地剖析,酒礼和酒德仍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精华,如尊敬父兄师长,行为要端庄,饮酒要有节制,酿酒、酤酒要讲质量、重信誉等。
参考文献《酒谱》《尚书酒诰》《中国文化史》兰州三十四中高二三班语文研究性学习调查问卷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1.您是否饮酒?()A 是B 否2.您认为就在生活中酒是()A 必不可少B 可有可无3. 中国酒史如此之长尚且酒之风又如此普遍,您有酗酒的习惯吗?()A 有B 没有4.您认为酒文化在中国古代创作中有影响吗?()A 影响很大B 一般C 没有D 不知道5.诗与酒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A 有B 没有C 不知道6.古人云:“借酒消愁愁更愁”,这合理吗?()A 合理B 一般C 不合理D 不知道7.您对中国古代酒文化了解多少?()A 十分了解B 了解C 不了解8.诗与酒结合的鼎盛时期在()A 唐代B 宋代C 明代D 清代9.中国古代被称为酒仙的是()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陶渊明10.酒在文化人圈子里往往是诗增酒趣,酒承诗魂;有酒必有诗,无酒不成诗。
您认为这合理吗?()A 合理B 不合理C 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