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外代购论文

海外代购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
毕业作业
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关于在校大学生健身现状调查报告
江开平台上的班级名称一班
学号2015020000068
姓名
指导教师荣彩芳、副教授
学院/市县开放大学常州开放大学
在校大学生健身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常州信息学院在校大学生
调查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健身状况,以及在校大学生对健身的了解,健身习惯的养成起,更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

调查方法:访谈调查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
调查地点: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调查时间:2017年3月25日——2017年4月1日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解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健身现状,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笔者运用访谈调查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对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抽样抽查研究。

以此来调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健身情况和健身意识,为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做充分准备。

二、调查的目的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的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正发生巨大的变化,舒适的生活条件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脑力劳动的增加,体力劳动的减少,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快速下滑,由此我们意识到健康体魄的重要性,所以我们需要运动、锻炼。

通过这次调查报告,能促进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加锻炼的时间,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也能有助于学校更好的了解到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概况并能采取措施来端正大学生自觉锻炼的表达。

方法: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针对现在在校大学生的健身情况设置了共19个问题,从健身时间、健身项目等面对健身情况和健身意识进行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纸质版调查问卷1000份,电子版调查问卷若干份,最终回收纸质问卷860份,电子版问卷80份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

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
资料。

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

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当今在校大学生对健身的认知。

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调查结果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健身的现状如下:
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健身的频率和时间
据了解,标准的锻炼频率为每周3—5次,不少于3次,能坚持每天一次更好。

但本次调查显示,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并不乐观。

其中,6.6%的同学从来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40%的同学每周只参加1-2次的体育锻炼,23.3%的同学每周只参加3-4次的体育锻炼,20%的同学每周只参加3-4次的体育锻炼,能坚持每天进行锻炼的只占10%。

其中,在校男生能达到锻炼标准的占53.3%,女生则只有31.6%。

甚至有24%的同学“完全不懂得”体育锻炼意外的应急处理,“基本掌握”的只占6.6%。

由此可知,学生们对体育活动不太重视。

2.影响大学生参加锻炼的因素
a.主观因素:懒惰心理、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生活习惯与健康水平。

b.客观因素:学习忙没有时间、学校的运动氛围、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的组成形式等。

调查时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平时学习比较繁忙,没时间参加锻炼”。

有的同学抱怨说:“我们的课特别多,白天上专业课,晚上上选修课,下课后又要开会,周末也都有专业课,根本没时间参加锻炼。

”因为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学校的管理,对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得不在学习上花更多的时间。

不过,也有同学坦言,学习紧张多半是借口,“关键是大家都懒得动。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很懒,回宿舍后就不想再出来了,尤其是女生。

”她举例说,很多同学下课后因为懒得下楼吃饭而在宿舍叫餐,没有课的同学也喜欢待在宿舍的电脑前打游戏、看电影或做作业,很少出去运动。

有少数同学认为,大学生没有形成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与中学时代体育课被挤压有那么一些关
联。

大一有些同学说:“高中时为了考大学,体育课都被改成自习课了。

同学们忙于应付学业,从小就没有培养起良好的运动习惯。

”家长的思维方式也对很多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形成了制约,很多家长宁愿让孩子多吃两个鸡腿,也不愿让孩子出去锻炼半个小时。

还有影响大学生锻炼时间的就是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业余生活的选择面更宽,体育锻炼在课余生活中所占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

“娱乐方式已经多样化了,K歌、聚餐、上网占用了大量业余时间,这也是造成我们缺少锻炼的原因之一。

”和身边的朋友和同学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得出的答案是:在出门运动和待在宿舍里上网之间,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3.健身的态度与动机
调查显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一增强体质为首要目的,同时其目的却多种多样。

强身健体的占45%,娱乐的占35%,减肥健美的占8%,抒发心情的占7%。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结论
从以上调查结果看出, 大学生大多数对健身有良好的认知态度, 并有体育健身意识, 但体育健身的行为不积极, 锻炼时间、次数不理想, 体育健身的意志不够坚定, 部分学生没有体育健身的习惯。

这说明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使高校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协同发展。

在教学中使学生既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又要掌握促进身体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二)建议
(1)开展并加强体育健身的宣传教育工作, 形成并提高体育认识。

体育健身宣传主要是营造积极的舆论和气氛, 使大学生产生对体育健身活动及其功能、作用的感性认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注重提高大学生体育理论水平和健身意识, 改革传统体育教学形式。

要以大学生今后锻炼的长期效益为目标,突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 使之真正能为大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起到健身指导作用。

(3)通过各种途径, 做好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活动指导。

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 建立若干兴趣项目辅导站, 定时定点的组织与辅导, 将更多的人吸引其中。

高校体育教师还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结合体育课、健康教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途径向大学生传授体育健身知识和方法, 培养其健身意识、习惯和能力。

(4)加大投入, 加强体育硬件建设, 激励和强化体育健身意识。

当人们的体育意识处于自觉活跃状态时, 就会主动利用体育器材、场地等硬件来满足自己的体育健身需要。

如果缺乏体育健身设施设备, 就会使他们主动的体育健身行为倾向逐渐消退。

学校应结合实际, 开发出健身锻炼实效大、形式多样的体育场地、器材, 唤起和培养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

五、总结
针对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和健康问题,社会和学校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改变,高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栖息地,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实需要,不断丰富学校体育的内涵,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新颖的组织形式、多样性的项目选择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的兴趣,将使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地、科学地锻炼。

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良好健身意识的逐步形成。

2017 年4 月25 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