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冬季施工技术交底

冬季施工技术交底

1. 施工准备
1.1 组织管理
1.1.1 加强气象预报工作,建立现场测温制,安排专人测温,及时掌握寒流预报,通知各有关部门、人员加强保温维护,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冬季质量技术措施。

1.1.2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的冬期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要有组织,有考核,有反馈。

同时,做好项目部全员冬施工作的培训、教育、交底工作。

1.1.3 落实水源、水管等部位的保温工作,保证冬施期间正常的供水。

1.1.4 正确选用保温材料。

1.1.5 加强冬季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的冬季安全岗位责任制,作好防滑、防冻、防煤气中毒工作。

采取防滑措施,霜雪天后及时清扫,保证冬期施工顺利贯彻实施。

1.1.6 冬期施工必须把好商品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不合格绝不接收。

1.1.7 加强冬期施工消防管理,可燃、易燃材料存放地点远离火源,现场严禁明火取暖,动火要经有关部门同意,开当日有效的动火证,派专人看火。

1.2 现场准备
1.2.1 设备管理人员和施工用电管理人员对各种机械设备,用电设备、线路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保证冬施正常进行。

1.2.2 设施保温:现场消防、施工、生活临时用水外露水管均用岩棉保温材料包裹外缠塑料布保护保温。

1.2.3 防风围护:场地设有封闭的围挡和围墙,可以起到防风的效果,因此不需要另外搭设防风围护。

2. 钢筋的焊接、冷拉及张拉的冬季施工
2.1 钢筋焊接
2.1.1 做好钢筋焊接过程中的保温工作。

2.1.2 冬施期间采用的钢筋焊接主要为电弧焊。

焊接前应清除预埋件或接头表面的污垢、杂物,焊条、焊剂应存放在干燥的库房内,防止受潮。

焊接时,应调整焊接工艺参数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缓慢冷却。

当风力超过3级时应采取相应的挡风措施后才能施焊;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受到雨雪侵袭,避免雨雪天露天施工。

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不得进行施焊。

2.2 钢筋冷弯
2.2.1 钢筋加工设备、仪表和液压工作系统油液应根据环境温度选用,并应在使用温度条件下进行配套校验。

2.2.2 在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时应加强检查,钢筋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撞击和刻痕,当温度低于-10o C时,不得对Ⅱ、Ⅲ级钢筋进行冷弯操作,以免在钢筋弯点处发生强化,造成钢筋脆断。

2.3 钢筋的冷拉设备,根据实际使用时的环境温度而选用,并在使用时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配套检验。

2.4 钢筋加工的机械设备,必须安排专人保养防冻。

3. 模板工程
根据常熟地区气温的特点,模板工程基本不需要采取保温措施,只需保证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即可。

4. 土方工程
结合本工程项目的特点(只有在承台开挖回填时涉及到土方),在冬期土方施工期间注意两点:
4.1 承台开挖采取防止底部受冻的措施。

承台开挖完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当承台挖完不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时,应在底部标高以上预留100~200mm厚土层,并覆盖保温材料保温。

4.2 土方回填时,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

回填土不得采用冻土块回填,回填碎石施工应连续进行并应夯实。

5.砼的冬季施工
5.1 基本要求
5.1.1 模板和保温层,应在砼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当砼及外界温差大于25℃时,拆模后的砼表面,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5.1.2 未冷却的砼有较高的脆性,所以结构在冷却前不得受冲击荷载或动力荷载作用。

5.2 砼的运输和浇筑
5.2.1 砼的运输采用砼搅拌车进行运输,并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运输砼的容器可采用进行覆盖棉布的方法进行保温。

5.2.2 砼在浇筑前应先清除模板、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成型后开始进行养护时的温度,应不小于规范规定的要求。

5.2.3 冬期施工接缝砼时,在新砼浇筑前应加热使接合面有5℃以上的温度,浇筑完成后,应采取措施使砼接合面继续保持正温,直至新浇筑砼获得规定的抗冻强度。

5.2.4 对灌注完成的砼体,要立即做好防寒保温或加温设施,可设置增温保温棚,简易蒸汽养生棚。

结构的边棱角,要加强覆盖保温,迎风面采取相应的防风措施。

5.2.5 砼浇筑时应分层进行,层厚不得大于30cm,采用插入振捣器振捣,振捣器的移动间距视振动器的作用间距而定,一般不超过作用间距的1.5倍,及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

振捣时应遵循快插慢拔的方法,并插入到下层砼5~10cm,确保上下相邻两层的砼衔接良好和振捣密实。

做到不欠振,不过振,不漏振。

5.2.6 对每一振捣部位,振捣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砼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砼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5.4.砼的养护
本工程混凝土养护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

混凝土浇筑时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浇筑后及时在裸露混凝土表面铺双层塑料薄膜(单层0.8mm厚)后再覆盖保温材料(土工布),对棱角、边角部位的保温厚度应增加到面部位的2~3倍。

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应防风和防止混凝土失水。

5.5.养护后拆模
5.5.1 根据及结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证明砼已达到要求的抗冻强度及折模强度后,方可进行模板拆除。

5.5.2 加热养护结构的模板和保温层,在砼冷却至5℃以后方可拆除。

当砼及外界气温相差大于25℃时,拆除模板后的砼表面应加以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6. 电气工程
6.1 安全用电保证措施
6.1.1 由项目部编写制订用电安全操作规程,要求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6.1.2 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46-88),电线(缆)必须按要求架设。

6.1.3 变配电室要符合“四防一通”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配置好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6.1.4 电器设备及输电线路安装完毕后,必须经技术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运行。

夜间施工必须有电工值班,工作完毕后要切断电源。

6.1.5 现场的手持电动工具和小型电器设备要有专人负责管理。

6.1.6 低压线路架设和使用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照明线路,灯具等安装高度要符合规定高度。

6.1.7 电工作业时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做到持证上岗。

6.1.8 电气设备、开关箱应有防护雨雪罩、通电导线要整理架空,电线包布应进行全面检查,务必保持良好的绝缘效果。

6.1.9 工人宿舍严格按照安全用电规范要求实施,宿舍内不得乱拉乱扯电线,不得用电热毯等不安全电器。

6.2 高空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6.2.1 桥梁工程必须严格执行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进行施工,高空作业时必须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6.2.2 施工平台挂醒目的安全警示牌,施工前,必须先清理平台、扶梯上的冰雪,以防止结冰打滑。

6.2.3 行通道要满铺行走道板,并绑扎牢固,如有雨雪冰时,及时清扫干净。

6.2.4 冬季施工时,要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如有坡度的跳板应钉防滑条或铺草包,并随时检查架体有无松动及下沉现象,以便及时处理。

6.3 机械设备安全保障措施
6.3.1 各大、中型机具设备、压力容器、机动车辆(包括外借设备)的进场,均要进行认真检查验收,填写验收记录,并有可靠的防雨雪覆盖设备,防止设备冻坏。

6.3.2 机具设备,使用车辆应有牌照(包括使用证)。

6.3.3 机操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每天要填写运转记录和例行保养记录。

6.3.4 机具设备及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定期维修和保养。

6.3.5 现场的大、中型机具设备和车辆必须有专人负责,起重吊装作业必须有专职指挥。

6.4 防火、防爆安全管理
6.4.1 项目经理要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防火工作,要成立防火领导小组和群众义务消防队,建立各级领导责任制和消防检查制度。

6.4.2 建立电工、焊工、木工、油漆工、物资仓库管理工、油库等防火
责任制,明确重点防火部门,落实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灭火器材。

6.4.3 要建立健全危险品、木工间、油库、物资仓库、氧气、乙炔气瓶等储运和使用的防火管理制度和夜间巡视制度,并悬挂禁火警告标志。

6.4.4 工地要明确重点防火部位,有严格防范措施。

施工现场及临时工棚内严禁用明火取暖,应订出具体防火安全注意事项,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6.4.5 施工现场消防、保暖器材要有专人负责保养,定期检查,并记录检查日期和责任人。

6.4.6 现场的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应有专人保管,妥善安置,明火作业应行领导审批制度,并配置必要的安全防火用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