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体质量问题整改方案

主体质量问题整改方案

3#、5#楼主体质量问题整改方案
一、柱身弯曲、剪力墙端柱弯曲侧扭
现象:柱上下端位置正确而柱身偏离轴线。

原因:主要原因是模板刚度不够,斜向支撑不对称、不牢固、松紧不一致,在浇灌砼过程中模板受力大小不一,造成弯曲变
形。

预防措施:柱子要有支模支撑设计方案,按照柱高和截面尺
寸设计模板,柱箍间距应适当,沿柱设1.5m左右双向加水平
拉杆或斜撑支撑牢固。

二、柱、剪力墙截面扭曲、鼓肚、窜角
柱中心线位置不变,但柱截面发生平面扭转这种现象容易发生在独立柱上。

原因:
1、放线误差,支模未按照轴线施工,上下端固定不牢、支撑不
稳水平杆牵拉不良、上部模板位置不正确和在浇筑砼时碰撞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柱身扭转
2、鼓肚窜角的原因是:强度或刚度不足或柱箍间距太大时容易
出现这种现象;浇筑砼时振捣不当、振捣器紧靠模板砼产生过大侧压力,引起模板变形(包括剪力墙)。

3、预防措施
注意柱模上下端的固定材料,柱箍间距与柱子断面大小及模板厚度有关,一般间距为50cm左右。

对于截面尺寸大于50cm的柱子,柱箍中部应加穿Ф6钢筋或螺栓撑架不宜用8号铅丝拉结,以防止柱箍受弯变形;浇筑砼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分层浇筑施工振捣器不得碰撞模板。

注意柱模上下端的固定材料
三、柱子板墙烂根
1、现象
柱子角板墙底部有空洞
2、原因分析
柱下脚及板墙底部在支模前未彻底清干净,楼板面不平模
板下部有空隙砼漏浆;抗震墙下部钢筋网片位置摆放不当,
妨碍模板落实造成下部空隙;砼和易性差浇灌高度偏差过
大发生离析现象,漏振或者漏捣过度形成跑浆
3、预防措施
柱子立模前,做好模板定位线,底部支撑点固定,柱脚砼
四周清理干净,如模板下口仍有间隙,应用胶条(双面胶
条)堵严,然后模板外侧采用砂浆堵缝。

开盘前先浇灌与所采用砼成分的水泥砂浆结合层,厚度控
制在5mm左右。

4、治理方法
在柱子和板墙浇灌过程中,如发现跑浆现象,应在灰浆凝
固前及时铲除干净,拆模后存在烂根也应及时处理。

修理方法是:先将烂根部位松散砼剔除,经充分冲洗湿润后,支模浇灌,提高一级标号的砼,浇筑比原部位高出50mm,待强度提高后再二次剔凿,若只有表面局部烂皮,可用1:2水泥砂浆补平。

柱子位移错台现象:
多层框架的上下层柱,在楼板处容易发生位移错台,尤其是边跨柱和角柱更易发生位移。

原因分析:
放线不准确,使轴线与柱边线出现过大偏差。

对于柱距大,轴线尺寸变化多和轴线偏移中的柱子,容易出现放线不准确而形成错台。

下层柱模板安装不垂直,支撑不牢固和模板收到侧面撞动(如砼料斗冲撞模板等)均易造成住上端位移。

预防措施:
首先要有精确是轴线引桩。

作为放线依据。

放线时应从
一头起,宜分段控制。

分间尺寸应以中间控制点上量测,尽量减少测量累计误差。

柱端下端应牢固地固定在楼板上。

可按柱子准确位置在楼板上做出截面略小于主界面(每边缩小1~2毫米),高度5厘米的细石砼台,固定柱模下端,防止发生模板位移,支模过程中随时吊直校正,纵横两个方向用拉杆和斜撑固
定好。

对于边柱和角柱也可采用;用钢筋缆绳将柱模与楼
板预埋的拉环拉结,以防柱模外倾
柱砼分层浇筑,不行采用一次浇筑到顶。

4、治理方法
柱子出现错台移位超过偏差时应进行纠正。

在征得设计单
位同意时,可采取加大柱子断面的方法处理。

a、截面加
大部分小于厚度〈5cm时,可用抗裂砂浆分层抹平,方法
是:将砼表面人工剔毛浇水湿润,钉牢钢筋网片(与剪力
墙或柱钉牢)分多层抹平。

b、截面加大部分厚度大于等
于5cm时,制作钢筋网片,应支模浇灌高标号细石砼。

四、柱子漏筋位移
1、现象
柱子主筋位移,在框架结构施工中。

可分为基础插筋位移和楼层柱钢筋位移。

位移严重影响结构。

2、原因分析
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主筋被梁钢筋挤歪,造成柱上端外伸主筋位移;柱子箍筋绑扎不牢固,模板上口刚度差,浇灌柱子砼时主筋未固定位移;基础或柱的插筋不正确
3、预防措施
在浇筑砼前,检查柱子插筋或外伸钢筋位置是否正确;基础插筋应绑扎牢固并吊直,插筋应有足够的箍筋保持钢筋骨架本身不变形;底端定位应牢固,为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主筋外侧应加设垫块;或
加设定位撑,焊在主筋上固定撑住模板,保持钢筋与模板的相对位置,钢筋多时可适当的增加撑筋,保证钢筋位置不变形,不位移。

5、治理方法
a、如果基础插筋偏移尺寸在允许范围以内时,插筋可
按1:6斜度调整至设计位置并在此段范围加密或加
粗箍筋,以资补救;
b、楼层柱钢筋在柱截面范围偏移较小尺寸时,一般允
许以1:6斜度调直。

也可采用植筋加固处理。

五、砼表面损伤露钢筋
治理方法
将外漏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用钢刷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加抗裂剂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砼剔除,冲洗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并认真做好养护六、蜂窝
治理方法
对砼孔洞处理,应根据批准的补强方案,首先采取安全措施,在梁底蜂窝部位用支撑支劳,然后将孔洞不密实的砼和突出的石子颗粒剔凿掉,剔成斜形避免有死角以便浇筑砼,浇筑时加抗裂剂,砼比原部位高出50mm待强度提高再剔凿泵坪。

为使新旧砼结合良好,应将剔凿好的孔洞用清水冲洗或用钢刷仔细清刷,并充分湿润保持湿润72小时后,浇筑比原来砼标号高一级的细石砼。

砼水灰比可控制在0.5以内,并掺加水泥用量
万分之一的铝粉,采用小振动棒分层仔细捣实,认真养护。

有孔洞在浇筑砼之前支劳模板,在浇筑砼。

七、缺棱掉角
1、现象
梁、柱、板墙和角处,砼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2、治理方法
缺棱掉角较小时,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清水冲洗充分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

对于较大的掉角可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刷干净湿透,然后用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并认真养护。

八、歪斜凹凸
1、现象
柱墙梁砼表面平整度、竖向偏差超过允许偏差值。

2、治理方法
表面平整度、竖向偏差超过允许偏差较小,不影响结构施工
质量时,一般可不做处理,如需做少量剔凿,就应满足装饰
施工质量的要求,一般可视在装饰前实际需要进行处理。

竖向偏差值超过允许值较多,影响结构工程质量要求时,应
在拆模检查后,根据具体情况把偏差值较大的砼剔除,返工
重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