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加强政协界别协商的探索和思考

对加强政协界别协商的探索和思考

对加强政协界别协商的探索和思考作者:湖北省政协研究室课题组来源:《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第01期[摘要]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的显著特点。

本文以湖北省政协界别协商的主要做法为例,总结了其好的经验,并从提高界别协商组织化程度、加强界别工作制度化建设、加强专委会能力建设、积极培育界别协商文化四个方面对加强政协界别协商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民政协界别界别协商[中图分类号]D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03(2016)01-0024-06[收稿日期]2015-11-05[作者简介]湖北省政协研究室课题组,执笔人:许青(1973—),女,湖北蕲春人,湖北省政协研究室综合处副处长。

人民政协是我国唯一一个由众多界别组成的政治组织,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的显著特色。

突出政协组织特色,积极推进界别协商,对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十八大以来,湖北省政协统筹推进各种协商形式,重点打造以月度界别协商座谈会为主要形式的界别协商平台,进一步加强了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扩大了界别群众有序政治参与,推动了党政机关科学民主决策,有力促进了湖北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界别协商的内涵以及推进界别协商的重要意义(一)界别协商的内涵界别是人民政协特有的组织形式,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在政协组织中的具体划分,也是政协履行职能、开展活动的基本单元。

人民政协的“界别”提法,是2004年政协章程修正案写入政协章程的。

政协组织是我国唯一一个由界别构成、并能直接体现社会阶层结构的政治组织。

从一定意义上说,界别是社会阶层结构在政协组织中的反映。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的显著特色。

界别协商,就是以界别为单位,组织政协委员围绕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的各类参政议政履职活动。

根据协商主体的不同,界别协商可分为界别内部的协商、界别之间的协商以及政协界别与党政部门之间的协商,开展得最经常、对发展政协协商最具意义的是政协界别与党政部门之间的协商。

(二)推进界别协商的重要意义一是界别协商有利于提高政治参与广度。

人民政协由界别组成,是我国代表性最强、联系面最广的政治组织。

以政协全国委员会为例,中国所有合法政党、主要人民团体、56个民族和五大宗教团体都有其代表人物担任政协委员。

可以说,政协的每一个界别,既是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条重要渠道。

如湖北省政协工商联界别在“破解我省民营经济发展难题”界别协商座谈会会前调研中,除与有关地区、有关部门座谈外,还对100多位各方面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进行深度访谈,有力地拓展了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诉求表达渠道。

二是界别协商有利于提高政治参与效率。

公民个体诉求的表达总是海量的、零散的,因而效率也是低下的,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将这些海量、零散的意见加以归纳整理,进而提交决策部门。

政协界别正是这样一种集合公民意见建议、可以形成共识的媒介,通过界别协商,能够极大地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效率。

如“我省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界别协商座谈会会前调研中,有关完善药品定价和调价机制、推进药品流通领域改革、加大对药品供应保障监督力度等问题,各方面发表了大量意见,甚至是互相对立的意见,通过界别协商,对这些意见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和集合,从而提高了政治参与的效率。

三是界别协商有利于提高政治参与质量。

政协界别汇聚了我国社会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是一个综合性的“人才库”和“智囊团”。

这种人员构成上的突出优势,使得政协界别有条件、有能力深入研究一些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为中共党委和政府决策提出高质量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如“随州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界别协商座谈会,既凝聚了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领导以及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的智慧,又集中了省政协有关界别以及省直有关职能部门的力量,群策群力,使随州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确、措施更具体,有力推动了该项工作的开展。

二、湖北省政协界别协商的主要做法(一)关于界别协商的形式和主体湖北省政协界别协商主要采取界别协商座谈会的形式展开,是一种在政协界别与有关党政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外部协商形式。

界别协商主体,一是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与有关地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根据协商议题,每次邀请若干个职能部门参加;二是省政协界别及界别委员,每次协商活动安排若干个界别参加,省政协主席、分管副主席原则上参加协商活动;三是部分专家学者。

如2015年3月,湖北省政协召开的“推动武汉抗战纪念馆建设”界别协商座谈会,就是在湖北省政协全体会议闭会期间,民革、九三学社、文艺新闻出版界、社会科学界等四个界别,与武汉市政府和省文化厅、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文物局、武汉市文化局等省市关部门开展的一次协商活动,省政协杨松主席、省政府副省长郭生练、省政协副主席王振有出席,著名中共党史学者毛磊应邀出席。

(二)关于协商议题的遴选和确定一是坚持“党政所需、群众所盼、界别所长”的选题原则,议题尽可能体现界别代表性、领域深度性、行业专业性,切口较小、内容具体、焦点集中。

二是完善议题遴选机制。

实行界别活动小组负责人及界别委员“荐题”、省直有关职能部门“点题”、省政协研究室及各专门委员会“选题”相结合,并由省政协研究室汇总报批。

三是完善议题确定机制。

省政协主席研究审议年度界别协商计划,将之作为省政协年度协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报中共湖北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并由省委转发。

2014年,湖北省政协界别协商议题,如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随州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发展职业教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等,正因为遵循了上述遴选原则和确定机制,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关于协商活动的筹备和开展首先,湖北省政协把界别协商活动筹备工作的重点放在深入调查研究上,会前组织若干个调研组,深入到有关地区、部门和界别群众之中,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建议。

如“外资企业在湖北发展环境问题”界别协商座谈会,会前有关界别组织了完善政府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引智引资平台建设、建设外资企业成长高地、认真落实政府有关政策等五项调研,提出了六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其次,湖北省政协加强界别协商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在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中激发出好思路、好办法、好点子,形成广谋良策、广聚共识、广纳群言的生动局面。

如在“未成年人安全教育问题”界别协商座谈会上,政协委员与出席会议的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妇联等单位负责人我问你答,相互交换看法,形成许多共识性的意见建议,受到与会的省政府领导同志高度评价。

(四)关于协商成果的报送和办理首先,加强对协商成果的整理和报送。

2014年湖北省政协全部9次界别协商座谈会,均以“省政协界别协商座谈会关于……建议”的形式进行综合整理,并以省政协办公厅的名义报送省委、省政府。

与此同时,一些重要的专项意见建议另以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报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

其次,省委、省政府及有关地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政协界别协商的意见建议,加强批示、办理、反馈。

2014年的全部9件界别协商座谈会的综合报告,都得到了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要求有关部门认真采纳办理政协界别协商的意见建议,推动决策和工作。

三、湖北省政协界别协商的主要经验(一)健全界别协商制度机制,做到起点高、落点实界别协商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新形式,特别需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确保界别协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系统化。

在建立健全界别协商制度机制中,要注重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高与低的关系。

一方面,坚持界别协商的高规格。

2013年,湖北省政协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界别协商工作的办法》,明确界别协商工作在省政协主席会议领导下进行,并将界别协商纳入省政协年度工作要点和年度协商计划予以统一部署,包括界别协商计划在内的省政协年度协商计划经省委常委会研究批准后由省委转发,确保界别协商在省委和省政协的领导下进行。

同时,省政协领导还直接参与界别调研和协商工作。

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都要亲自参加相关界别协商前的调研活动,每次界别协商会议,至少有一名省政协领导参加,省政协主席一般必须出席,有的界别协商会议有省政协主席在内的三位省政协领导参加。

界别协商虽然规模不大,但规格却很高,这一特点加强了对界别协商的指导,确保了界别协商的实效。

另一方面,坚持界别协商的落点实。

界别协商不仅有省委、省政协的领导,大量的具体工作还有省政协机关对口联系的处室牵头组织和落实承办,包括界别协商的谋划、准备、组织、后续工作等都明确了由相应的处室来落实,确保了界别协商工作组织周密,高效有序。

统筹好高与低的关系,界别协商形成了省政协直接领导、专委会和机关处室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是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

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是政协有效开展界别协商的重要保证,同时,省直相关职能部门或单位还是界别协商的主体之一。

省政协注重在加强内部建设的前提下,加强与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党委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

首先是健全政协界别与党政部门的对口联系机制,为界别协商畅通知情咨政渠道、搭建协商建言平台。

其次是建立邀请政府领导出席界别协商会议的制度,在开展界别协商议政时,邀请一位副省长出席,并以省政协办公厅名义邀请省直有关部门或单位参加。

第三是加强政协和党政工作制度的衔接,将界别协商程序和党委的议事规则、政府的工作规则对接,加强对界别协商活动中委员所提意见和建议的跟踪督办,促进界别协商成果的办理、落实和反馈。

三是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

界别协商成效不仅取决于协商工作组织的好坏,还取决于界别组织建设的完善与否。

完善界别组织功能是有效推进界别协商的重要保证。

因此,在加强界别协商工作的同时,省政协还注重加强界别组织建设。

首先是健全界别组织,建立委员界别小组,选配好界别召集人。

本届省政协相继出台了《关于成立十一届省政协界别活动小组的通知》、《关于将十一届省政协界别活动小组组长明确为委员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等文件,从组织机制上改变有界别、无组织依托的现状。

其次是进一步完善政协领导分工联系界别制度,加强对界别协商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完善专委会和处室联系相关界别制度,加强对界别协商活动的联络协调工作。

第三是加强与各参加单位经常性工作的互动交流,邀请和安排省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协同开展调研、视察、协商等活动,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在政协发挥履职作用。

第四是加强界别间的互动联系,就界别委员共同关心、专业相近的课题,开展界别联组式的调研视察、协商交流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