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英国崛起与科技创新
三百多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的时候,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却在“光荣革命”的宽松氛围中,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而迅速崛起为称霸世界的大国,武力在19世纪中叶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在这本深奥难懂的书中,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大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运用这些定律,牛顿把星星、地球和自然界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他的天平上。
此书的发表为牛顿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不久之后,牛顿就被选为英国最高的学术团体----英国皇家学会主席。
欧洲的知识阶层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而牛顿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1727年,牛顿去世。
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
出殡的那天,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涌向街头为他送行;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在教堂合唱的哀歌中,王公贵族、政府大臣和文人学士们一起向这位科学巨人告别。
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诞生以后,人类社会飞速发展。
就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资产阶级统治的不到一百年间,所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
整个社会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着由衷的敬意,这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的态度。
1765年,牛顿去世后30多年后,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不仅比原来的蒸汽机少用大量的煤,而且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后来人们把解决了工业化核心问题的瓦特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瓦特也被称为“工业革命之父”。
英国是最早进入现代社会的国家,也是最早实施专利制度的国家,18世纪
时,专利申请已经变得很重要了。
申请专利的目的很简单,即保护一项发明,使它保持新颖,专利给予发明者约15年左右的保护期,在此期间,他的发明受到保护,其他任何人不得仿冒。
1736年出生的工业革命之父、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晚年的生活非常富庶,但是瓦特财富的主要来源,不是制造蒸汽机的工厂,而是被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
当蒸汽机启动了英国之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持续带动着这个链条,并最终将英国推向称霸世界的顶峰呢?它就是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它的作者是亚当•斯密,一个相貌普通、生活刻板,但是对人性却有极其深刻洞察力的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经济生活中,通常并不会考虑他对社会利益起了多少促进作用,他盘算的是他自己的好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努力,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原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最终会促进社会利益。
“自由竞争”这个今天已经被人熟知的概念,成为贯穿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基石。
.他最著名的观点就是:看不见的手。
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个体间的自然交易将会创造出高效的资源分配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今天经济学家常常讲的市场供求规律。
根据这个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对外贸易战略。
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为了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英国用武力迫使一个又一个国家打开了大门,迅速扩张成为一个“太阳不落的帝国”,在这个帝国里,一个以英国为核心的商业贸易圈逐渐形成,英国的经济学家杰文斯1865年曾这样描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已扩展到地球每个温暖地区。
”
1851年5月1日,来自世界25个国家的商界、政界代表人物汇集在完全用钢铁骨架和平板玻璃组装而成的水晶宫,在19世纪中叶,水晶宫是欧洲最宏伟和最富想象力的建筑。
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聚会,人们相聚的目的是为了展示进
步和繁荣,它的准确名称是: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当时的中国人把它翻译为“炫奇会”,万国博览会开幕式成为整个伦敦的节日,万众喧腾中,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而恰恰是这位看起来什么都不做的女王,让那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了力量,开启了至今都让英国人津津乐道的维多利亚时代。
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对英国发展影响深远,直到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这个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的国家,依然将科技创新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在全球高新产品生产国中位列第四。
(资料来源:《大国崛起》)
讨论题
1、英国的崛起靠的是制度优越还是科技创新?
2、《国富论》的基本观点适用于中国吗?
案例评析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理论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所证实,我们之所以选择英国崛起过程中科技创新所发挥的作用,目的在于借它山之石开拓视野,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
英国在17世际20年代就开始实施专利制度,我们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实施专利制度,仅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而言,我们就落后了350多年。
而就是在这漫长的30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被远远地抛在了发达国家的后面。
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的是集体的智慧,反对的是个人主义,每个人的创造都是集体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广大知识分子和劳动者发明创造的积极性,80年代实行专利制度后,科学技术的创新得到了保护,有效的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牛顿的葬礼本身也很说明问题。
就地点而言,他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
出殡的那天,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涌向街头为他送行;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在教堂合唱的哀歌中,王公贵族、政府大臣和文人学士们一起向这位科学巨人告别,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279年前的英国已经蔚然成风。
纵观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步入现代化的历程,可以发现,
世界经济中心随科技中心转移而转移,如果将一个国家中产生的重大科学成就超过全世界成就的25%以上作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标准,则世界近代科学活动中心是按如下顺序转移的:意大利(1540~1610)——英国(1660~1730)——法国(1770~1830)——德国(1810~1920)——美国(1920~现在)。
教学建议
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通过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后的崛起过程,着重阐明了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是多么的重要,更是全面的介绍了艾萨特•牛顿、詹姆斯•瓦特及亚当•斯密在各个领域的发明所做出的不同的但确是杰出的贡献,清晰而明确的告诉大家,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创新,不仅是自然科学的问题,也是社会科学的问题,还有一个科学技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企业家博尔顿的鼎力相助才使得蒸气机的发明变成现实,从而推动英国的工业化快速发展。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转化为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经济制度,使得英国快步走向世界,造就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
当13亿中国人正在全力以赴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英国的崛起过程应该引起国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