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量值传递体系
计量基准、标准的作用及法律地位计量基准一般分为国家计量基准(主基准)、副计量基准和工作计量基准。
国家计量基准,简称国家基准,是在特定计量领域内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并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经国家鉴定、批准作为一全国量值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
副计量基准,简称副基准,是通过与国家基准比对或校准来确定其量值,并经国家鉴定、批准的计量器具。
工作计量基准,简称工作基准,是通过与国家基准或副基准比对或校准,用以检定计量标准的计量器具。
在一个国家内,量值溯源的终点(即量值传递的起点)是国家基准,它必须具有最高的计量学特性,它体现了一个国家计量科学技术的水平。
副基准在全国作为复现计量单位量值的地位仅次于国家基准。
它用以代替国家基准的日常使用及验证国家基准的变化。
一旦国家基准损坏,副基准可用来代替国家基准。
然而,并非所有的国家基准下均设副基准,这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工作基准在全国作为复现计量单位量值的地位在国家基准和副基准之下,设立工作基准主要是为了不使国家基准由于使用频繁而丧失其应有的计量学特性或遭受损坏。
计量标准是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用于检定较低等级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
《计量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这就确立了国家计量基准的法律地位。
计量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分别确立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计量标准及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的法律地位。
中国的量值传递体系
量值传递的作用保障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实现量值的准确可靠是计量工作的核心。
量值不仅要在国内统一,而且还要达到国际上的统一。
“量值传递”及其逆过程“量值溯源”是实现量值统一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它为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实验、贸易结算、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提供了计量保证。
量值传递是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各级计量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对被测量值的准确和一致。
即保证全国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下测量同一量值的计量器具都能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