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体措施
1、选择优势病种,积极引进建设好专科专病
中医药对现代疑难病的治疗上确有一定优势,体现在某个阶段或某个环节上,要重视发扬发挥。
我科制定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护理规范。
科室各级人员都必须掌握,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
我科以中风为重点病种,在积极挖掘继承我院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规范的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及长期的临床实践成果,形成了中风中西医结合、整体治疗的特色。
对中风昏迷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既可减少脑出血昏迷患者不能自行口服药物带来的不便,又能促进患者的苏醒;对中风急症患者,充分发挥中药汤剂、针灸、中医手法按摩等中医特色优势,对患者进行救治及早期床边康复;对康复期中风患者,我科实施“整体康复”的治疗方案,利用专科康复设备、现代康复技术,结合针灸理疗、中医辨证施药,提高了中风患者的康复疗效。
我科积极开展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二级预防,利用专科门诊、专科讲座等多种形式对中风高危人群及中风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施辨证施药、施膳,对患者体质进行全面调理,减少中风发生。
通过以上技术支持,使脑血管疾病的治愈好转率不断提高,降低了致残率、致死率,中风预防效果良好。
2、注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合理
中医药学要发展振兴,迫切需要形成一大批名中医群体。
这个群体精通中医药理论,能熟练运用中医药得心应手地解决临床疑难病证,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近几年,我科引进中医院校本科毕业生多名,研究生1名,充实力量,储备人才,科室已经形成老、中、轻的合理人才结构。
同时注重中医人才的培养,通过加强专业学习,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办法,努力提高专业人员业务素质。
重视对祖国医学的挖掘、整理与应用工作,以陈一芳、王志群和龚靖渊等人员组成专班,收集、整理古法古方及本院历年来的名老中医的经方、验方,汲取精华,不断发展,形成一系列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
3.突出中医特色,形成中医特色疗法
(1)自创中风Ⅰ号、康复Ⅰ号、康复Ⅱ号、智健颗粒等院内制剂,积极应用于临床。
(2)积极发挥中药敷贴、中药封包、中频、针灸、中药熏洗等外治法,配合临床治疗。
(3)我科对中风后痴呆进行治疗,研制了“智健颗粒”,并积极推向临床,且已经成功申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
4.做好中医药师承工作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代的中医越来越少,中青年中能用中医的思维去治病、防病的中医也越来越少,虽然培养了大量的中医毕业生,人是有了,但后继乏术却更为突出,这是中医的致命伤。
为了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工作,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特色,确保我科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得到继承和推广,我科精心选拔柳朝阳主任医师做为学科带头人及老中药专家,王志群、龚靖渊作为培养对象。
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本专业学术,培养高层次继承创新型人才。
5.积极引进新技术
新技术的引进可以增强科室的影响力,提高科室的竞争力。
近些年,我科积极引进各种新技术、新项目,如中药超声治疗仪治疗中风后遗症,综合了中医穴位针灸、超声理疗和中药外敷的优点,三效合一、协同作用,实现了针灸理疗化、理疗穴位化、中药外治化、外治增效化,临床上之来哦各种中风后遗症取得了良好疗效。
6.加强上级医院的合作
积极与上级医院加强合作,本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湖北省中医院和武汉市一医院等上级医院建立了良好的业务联系,经常邀请上级医院的知名专家来本科指导工作,
进行会诊指导,极大地提高了专科的业务水平。
7.提高科研能力
我科医务人员本着客观、科学、负责的态度,以临床实效为前提,结合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开展科研工作,对已掌握的诊疗技术进一步完善并加以创新,近年来,分别在《湖北中医杂志》、《中国民间民族医药杂志》、《中医杂志》等刊物上共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学科带头人柳朝阳多年研究智健颗粒应用于老年痴呆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已获得湖北省卫生厅科研立项,并按计划于今年结题。
积极申报《自拟智欣丸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研究》的科研课题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