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优质课评选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优质课评选ppt课件


广大农村和小城镇是敌人统治薄弱 的环节;有雄厚的群众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共的正确领导;人民武装力量的存在
[4]毛泽东对工农武装割据形成作出贡献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领导秋收起义 文家 市决策,三湾改编;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火; 与朱德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发展根据地; 与朱德一起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 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从理论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
1937年德日意法西斯结盟。
中共的号召和宣传; 特点:范围广:波及东北、华北、福建等地; 人数多:各阶层各党派,中共、学生,东北军民; 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影响:打击日本在东北的殖民地统治; 揭露日本野心; 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深入人心,促 进民族新觉醒;推动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7、为什么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1]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了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 的正确道路;即: [2]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原理解 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妥善处理党内的 矛盾,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3]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关系, 形成正确、系统的统一战线的理论; 纵横联系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1931年日本大举侵华;
企图通过牺牲东北保全局[四大家族利益]
出于反动阶级本质;
实质:卖国反共;
[2]“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原因和实质
原因:面对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企图以此为掩护,
“围剿”红军和根据地;实质是反共卖国。
5、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和平解决?
是因为国内外主张和平解决的力量占优势——
[1]中共和人民希望和平解决,实现团结抗日;
经济特点: 民族工业有显著发展;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1]背景:大革命的失败 领导武装起义 八七会议 对武装的领导权;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必要性 [3]可能性
开展土地革命 敌强我弱的形势; 发展壮大人民革命力量——农民;
[3]1932年,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法; [4]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 [5]1933年,罗斯福新政; [6]1935年,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 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在莫斯科召开; [7]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如:共产党在1935年发表的宣言、制定的方针; 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等; 国民党方面: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 西安事变的和平 解决等。
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国际 国内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在一定条件下,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
4、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政 策的原因和实质? [1]九一八事变后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和实质 强调中国落后,日本先进,畏敌; 幻想国际联盟解决;
[5]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及其关系
内容—— 在中共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工农政权[红色政权] 关系——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中心环节]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群众基础] 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依托] [6]认识 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 相结合的典范;是对马列主义的发展; 依据中国国情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 [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 路] 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进一步发展 指明了正确方向。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有哪些矛盾及其表现?认识?
[1]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和中日民族矛盾,由阶 级矛盾为主逐渐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为主; [2]围绕主要矛盾而展开的次要矛盾有:国共两党矛盾;
国民党党内的矛盾纷争; 共产党党内的路线斗争; 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
[3]主要矛盾的变化影响政党方针、政策。
国民政府 前期统治
开展武装斗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中共探索 革命道路 开创中国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抗日反蒋[九一八、华北事变后;反围剿; 长征;]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 日本大举 侵略中国 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 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扩大侵略中国。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措施和经济特点? 政策措施:整顿税务; 控制金融; 改革币制;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国民政府内的亲英美派、爱国者、地方实力派;
[3]英美苏赞同和支持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 十年对峙的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6、1931—1936年抗日民主运动的原因和特点及影响 原因: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年] 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1、国民党新军阀建立起一党专政统治; 2、中国共产党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3、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国内的阶级矛 盾和中日民族矛盾交错发展,最终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 盾。
政治:一党专政独裁统治建立[宁汉合流] 形式上同意全国[北伐、东北易帜] 镇压革命,围剿红军; 经济: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 法币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外交:改订新约运动;依附英美; 对日侵华,妥协退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