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A.定性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
B.定性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随机变量
C.离散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
D.定性变量、定序变量、连续变量和定比变量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管理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量的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
B.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C.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D.统计方法是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虽然有些过激,但是基本上是正确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相关关系,至少有这样两种情况:变量X是变量Y的原因(或结果);或X与Y都是其它变量的结果。
B.有相关一定有因果,两个存在相关关系的事物,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C.相关关系与数学中函数与自变量的关系没有区别。
D.相关的概念指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程度,它表达的是两变量间精确、稳定的变化关系。
4、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A、内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总体效度
D、生态效度
5.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低到高,依次为()
A.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类测量
B.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C.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定比测量
D.定序测量——定类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6、如果两个变量是相关的,那么:
A.我们可推断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B.它们都是间断变量
C.一个是间断变量,另一个是连续变量
D.一个变量的值可预测另一个变量值
7、将模糊的、不精确的观念明确化、精确化的思维过程称为()
A 观念化
B 概念化
C 操作化
D 精确化
8、被普遍接受的、与确定的事件、对象、条件、环境和行为相关的意思或特点的集合体称为()
A 指标
B 要素
C 维度
D 概念
9、幼儿在玩一个十分喜爱的玩具过程中,突然告诉他不能玩,此时,幼儿的反应就是()
A 挫折感
B 成就感
C 失败感
D 困顿感
10、变量的属性只有完备性和排他性特征,该测量层次称为()
A 定性测量
B 定序测量
C 定距测量
D 定比测量
二、名词解释
1、维度
2、指标
3、抽象性定义
4、指标描述
5、操作定义
6、定距测量
三、案例
牛刀小试
民间测评是常用的考评领导干部群众满意度的方法。
测评的结果是干部晋升、调整的重要依据。
重庆市某部门对领导干部的群众满意度进行了民间测评。
五位领导干部张某、李某、王某、朱某和杨某分别接受了群众的满意投票。
投票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的得票数,我们能够断定张某的表现优于其他四位领导而朱某的表现最差,应当被末位淘汰吗?
显然,将一票、两票之差随随便便地作为评价一个班子、一个干部的优劣的“明显”标志是不合理的,而以此作为末位淘汰的依据更是无法服从。
正是由于缺乏判定差距是否明显的科学标准喧嚣一时的末位淘汰制处境十分尴尬。
有人认为,末位淘汰制的推出,使员工有了危机感、使命感、紧迫感,能够迫使员工努力工作,提高工作绩效;也有人认为,由于每个员工的业绩、表现都有一定的波动,而工作表现的波动也是由众多的因素造成的,末位淘汰制使员工们人人自危,心理压力过大,对员工的心理负面影响不可低估;还有人认为,末位淘汰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家互相猜疑、互不信任,不仅会影响团结,还会迫使员工从其他角度想办法不被淘汰,反而影响工作绩效;甚至有人认为,只有在没有明确的考核制度、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合格”的公司,才可能出现末位淘汰制。
当然,客观的意见应当是:末位淘汰制度的适用是有一定范围的。
问题在于,在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的情况下,如何划定这一范围?对于本例来说,就是多少票数之差才能成为评价一个班子、一个干部优劣的“明显”标志呢?如何科学地看待票数的差距,以判定各位领导干部的群众满意度有无质的差别呢?
四、论述
1、概念化与操作化的定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测量的法则有哪些
3、抽象化定义和操作化定义的具体方法。
4、定序、定性、定比、定距测量层次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