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关于商业模式基本概念的辨析[摘要]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得商业模式逐步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概念之一。
本文在研究有关商业模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和构成要素等差不多概念进行综述,并给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 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框架一、引言对商业模式的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末期的互联网创业潮。
互联网兴起之后,涌现出许多新的公司经营模式,同时网络经济条件下,显现了各种不同的业务流程、不同的收入模式、不同的信息流通方式,迫使企业重新考虑竞争优势的来源、结构以及过程,这使商业模式受到了从业者和投资家的广泛关注。
人们认识到,在市场竞争日益猛烈的今天,企业必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和成功的商业模式,并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才能猎取连续的竞争力,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存和进展。
许多知名的商业杂志和治理期刊,差不多广泛使用商业模式那个词语,来陈述成功企业的经营典范。
尽管“商业模式”被广泛提及,它却缺乏一个明确公认的概念体系。
业内人士关于他们所说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含义以及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等关键性的概念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清晰的认识,商业模式看起来什么差不多上、无所不包,这使人们对商业模式的明白得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些纷乱,从而削弱了其对企业经营的指导意义。
本文拟通过对商业模式差不多概念等相关文献的考察,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和构成要素等关键问题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差不多概念进行简要分析。
二、商业模式的定义商业模式从全新的角度来考察企业,是一个正在形成和进展中的新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因此在相关的文献中,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商业模式的定义。
依照研究者们定义角度和动身点的不同,笔者将其概括为三大类:财务角度的定义、系统角度的定义和战略角度的定义。
1.财务角度的定义Hawkins (2001)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与其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商业关系,认为商业模式界定了一种可行的成本/收入结构,使公司能够凭借自身的收入生存。
与此类似,Elliot (2002)的定义同样关注了商业关系和成本/收入流,认为商业模式明确了商业投资中不同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各自的利益、成本状况以及收入流。
Rappa (2001) 则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公司通过制造收入而坚持自身生存的商业方式,认为商业模式说明了公司如何通过明确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赚钱。
我国闻名经济学家樊纲也认为“赚钱了才是商业模式”。
2.系统角度的定义Paul Timmers(1998)将商业模式看作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并对商业模式做出了如下定义:“一个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框架”,其中包括“对商业活动及其作用的描述”、“对不同商业参与者潜在利益的描述”、“对收入来源的描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Amit和Zott (2001)则进一步以网络为中心对商业模式进行研究。
他们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为了开拓商业机会而设计的交易活动各组成部分的组合方式。
在他们的框架中,详细描述了通过公司、供应商、渠道和顾客的网络协作来实现交易的方式。
为了定义商业模式,Tapscott和Ticoll (2000)还提出了B-Webs的概念。
B-Webs是指基于网络的商业,代表了一种供应商,渠道,商业服务的提供方,设备供应商,以及顾客都以网络作为要紧的沟通和交易手段的专门的系统。
****略角度的定义Magretta (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说明企业如何运作的故事”,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企业对如何通过制造价值,为客户和坚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所有参与者服务的一系列设想”。
她认为对商业模式的明白得应包括对参与者及其角色的识别,对价值的认识,以及对市场运作和市场关系的把握。
Magretta将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链理论相结合,认为新的商业模式差不多上对现有价值链的调整,即对价值链中的两类差不多活动(一类是与制造有关的商业活动,另一类是与销售有关的商业活动)的创新。
此外她还进一步区分了商业模式和战略的概念,指出商业模式描述的是公司的各个部分如何作为一个体系相互和谐,而战略描述的是阻碍绩效的关键要素。
清华大学雷家肃教授也从战略角度给出了定义,他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在一个特定的包含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商业流程中,将最终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并收回投资、猎取利润的解决方案。
企业把上述一系列治理理念、方式和方法,反复运用,进行集成与整合,从而形成的自己的一套治理方法和操作系统”。
4.总结从以上定义不难看出,现有商业模式概念研究中存在的分歧要紧源于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差异,前两种角度的商业模式定义差不多上突出强调了商业模式的部分特点,而战略角度的观点则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商业模式的内涵。
综上所述,本文对第三种观点的定义进行整合,提出如下商业模式定义:商品社会里的任何一个商业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商业活动业务流程,这一业务流程聚拢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最终将增值的商品和服务传递到客户,并产生每个组织所赖以生存和进展的收益。
这一与每个商业组织相联系的业务流程和其核心环节的抽象,确实是它的商业模式。
三、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与对商业模式定义的研究类似,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动身,探讨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并取得了在深浅程度和严密度上差异较大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多种商业模式构成框架。
依照各构成框架的动身点和研究重点不同,本文从整体上将这些构成框架概括为3类:一类以价值制造为研究重点,一类以网络为中心,另一类则以市场为动身点。
1.以价值制造为研究重点的商业模式框架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0)从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从技术中猎取价值而建立的合理收益架构的认识动身,认为是商业模式概念与钱德勒的规模经济和范畴经济、安索夫等的战略治理、波特的竞争战略等理论一脉相承,因为这些理论关注的焦点差不多上如何将企业的经营机会及威逼联系起来,从而极大限度地猎取技术提供的价值。
他们通过案例研究说明企业通常倾向于对适合其商业模式的技术进行投资,而关于不适合其商业模式的技术则可不能投资。
这是因为商业模式决定了以多大的成本、从何处取得收益,因此需要在一定的商业模式框架下对技术投资进行评判。
因此,他们将商业模式视为“技术开发和价值制造之间的和谐和转换机制”,并通过界定商业模式的6项要紧功能来揭示商业模式组成要素,认为商业模式应该具备如下的6项功能:(1)明确价值理念;(2)识别细分市场;(3)界定公司内部价值链结构;(4)定义成本结构和潜在收益;(5)描述公司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6)明确陈述竞争战略。
Afuah和Tucci (2003) 的研究同样是以价值为中心,并考虑参与者的价值制造。
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应该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向哪些顾客提供价值,如何样为所提供的价值定价,由谁收费,在提供价值时采纳什么样的战略,如何样提供价值,以及如何样通过提供价值坚持竞争优势。
他们所描述的商业模式包括如下组成部分:顾客价值,范畴,定价,收入来源,相关活动,执行,能力,连续性。
Mahadevan (2000)也曾指出,商业模式包括3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一是价值,识别业务伙伴和买主的价值主张;二是收入,商业模式中需要包括用以确保产生收入的规划;三是后勤,致力于与公司的供应链设计相关的多方面事项。
2.以网络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框架Papakiriakopoulos和Poulymenakou(2001)提出了一种以网络为中心、关注参与者和关系的商业模式框架。
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包括4个要紧的组成部分:和谐事项——定义对各种活动的相互依靠的治理;整合竞争——描述与其他公司的关系;顾客价值——使公司的商业模式与市场和顾客的需要相联系;核心能力——面对市场机遇公司如何利用资源。
Alt和Zimmermann (2001)将使命、过程、法律因素和技术也纳入了商业模式框架,提出了6种一样性因素。
使命关于愿景、战略目标、价值主张以及差不多产品或服务特点的深入明白得;结构决定了不同参与者的角色和对产业、顾客和产品的关注;过程提供关于使命和结构的更具体的观点,揭示价值制造过程的元素;收入;法律因素阻碍商业模式和总体愿景的所有方面;技术技术是基于IT技术的商业模式的驱动力和限定条件,技术的变化阻碍着商业模式的设计。
3.以市场为基点的商业模式框架Hamel (2000) 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实际应用中的商业概念,并定义了商业模式的4个要紧组成部分,包括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客户界面。
这一概念提供了一种对公司全貌的描述。
Linder和Cantrell (2000)提出了一种描述商业模式的全面的方法。
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包括以下多个组成部分:定价模式,收入模式,渠道模式,商业过程模式,网络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和价值主张。
他们指出,许多人在谈论商业模式的时候,实际上仅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
类似地,Petrovic和Kittl(2001)将商业模式划分为7种子模式,包括价值模式,资源模式,产品模式,客户关系模式,收入模式,资本模式,市场模式。
这些子模式及其相互关系描述了商业系统在实际过程中的制造价值的逻辑。
4.总结不难看出,前两类对商业模式构成框架的研究拘泥于商业模式的部分性质,得到的研究成果难免有些片面。
相比而言,第三类商业模式框架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提出了清晰明确的商业模式架构。
可见,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结构。
企业正是依靠如此的整体性结构来实现盈利的。
商业模式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与企业活动有关的内容,几乎都能够纳入商业模式范畴。
四、终止语不可否认的是,商业模式差不多概念的研究对企业进展有着积极的阻碍。
了解商业模式的差不多概念,有助于企业的治理者和决策者、资本市场的分析家们更好地选择和驾驭商业模式,能够使企业关于商业模式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观点,有助于企业摸索和分析其运营过程,并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对新的市场条件和竞争环境的认识,做出正确的决策。
目前,有关商业模式的理论正处在不断地势成和进展过程中,人们关于相关的许多差不多概念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宽敞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