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牧场之国》教学设计22* 牧场之国教材分析:《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
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
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
文中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未知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喜欢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在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可爱的基础上,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练笔。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荷兰风光图片、万马奔腾图片、朗读配乐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
做游戏“观鞋识天下”,出示三个不同国家的鞋子,让学生猜一猜它们代表哪个国家。
(用“观鞋识天下”这个游戏引入荷兰这个国家,从而激起学生想走近荷兰,了解这个国家的兴趣。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在荷兰,不仅有木鞋,还有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这四大宝。
瞧,这就是是荷兰的国花——郁金香。
(边出示图片边介绍)在荷兰,光郁金香就有200多个品种,每年的3至9月郁金香开了,水仙花开了,风信子也开了……整个荷兰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大花园。
在荷兰境内道道运河纵横交错,船只可以在市区运河中自由航行到市区的任何地方。
在荷兰,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
荷兰,有三分之一的地方也是牧场。
2、孩子们,荷兰美吗?想跟老师去荷兰游览一番吗?今天,我们就走进位于欧洲西北部的荷兰,一起去欣赏那里独特的牧场风光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全文,感受牧场之美。
1、孩子们,游览荷兰的列车马上就要来了,你们准备好上车了吗?(那就赶快上车吧!)现在我们已经坐上了游览荷兰的列车,已经准备就绪,可是我们到荷兰去,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呢?2、大屏出示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自读。
3、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者为何会四次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样的赞叹。
4、检验学习成果,出示生字词。
指名读,指导读好轻声词。
教师相机指导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
带生板书“镶”。
拆分记忆“嵌”等。
四、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一)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生汇报。
(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来写的)(二)交流激趣,品读课文。
1、作者来到荷兰,看到这蓝蓝的天,碧绿的草地,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他的面前,他被这美的景色深深地陶醉了,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顺势抛出问题:孩子们,那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呢?(四次)2、作者反复咏叹,一定是看到了美丽无比的景象,那作者看到了怎样美丽的景色呢?找出相关句子并画下来,也可以在句子旁写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交流汇报。
相机出示句子:“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生说体会。
指导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句子。
2、继续汇报。
相机出示句子:“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师:在这句话当中是把牛这个动物当做什么来写?让学生体会句子的精妙。
指导朗读。
3、除了专注吃草的牛,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牛?生汇报:我还看到了仪态端庄的牛犊和无比尊严的老牛。
出示句子:“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师:在这两句当中,作者把牛犊和老牛分别比作什么?作者将牛犊比作“贵夫人”,把老牛比作“牛群的家长”,你们觉得牛在这样的牧场上生活得怎么样?指导读出牛儿们的悠闲自得。
小结:作者把牛当做人来写,且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了牛的悠闲自在,使得语句极为生动,所以我们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着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4、师生合作读。
男女生比赛读。
5、出示补充材料,让学生感受牧场上牛的多,读出牛的多,景色的美。
指名读。
6、师小结:在牧场之国,牛成群,牛就是这个家的主人,牛在这柔软细密的碧绿草原上尽情地享受着鲜嫩的青草,它们在这里生活得是那样的自由与惬意。
难怪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生齐答)“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板书:牛群吃草(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在这丝绒般的碧绿草原上,牛儿们生活得是那样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真是快活极了!孩子们,真正的荷兰不仅是牛儿的天地,还是马儿的王国呢!我们一起到马儿的世界里走一走看一看吧!1、出示第三段。
指名一生做朗读示范,其余同学边听边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马儿?配乐读。
生汇报:我仿佛看到了自由飞驰在草原上的骏马……板书:骏马飞驰2、你从这段话的哪些词当中感受到了骏马飞驰的自由?(“除了”、“没有什么”)朗读指导,重读“除了”、“没有什么”,读出骏马飞驰的自由与气势。
展示读。
挑战读。
3、想不想领略骏马飞驰的英姿?出示图片。
想与骏马一起飞驰吗?生齐读。
4、师小结:在牧场上,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就是这无边草原上尊贵的主人,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尽情地驰骋在这丝绒般的草原,骏马和草原是那样的和谐。
难怪作者又一次发出赞叹:(生齐答)——“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是啊,骏马在属于自己的王国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多么得幸福快乐呀!那么,牧场之国里还有其他的公民吗?找出相关的句子。
1、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指名读。
2、读完了这段话,你觉得羊猪鸡这些牲畜在牧场上生活得怎么样?板书:牲畜安闲3、喜欢这些动物吗?把对它们的喜爱之情加入到朗读中。
4、分组读。
5、小结:在牧场之国,牲畜安闲自在地生活, (生再次齐答)——“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六)仿写练习,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1、用一句话描写出牧场之国或别处的美景。
出示例句:奔腾不息的江河,连绵起伏的丘陵,直插蓝天的雪峰,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学生仿写。
(三分钟)2、展示学生作品,讲评。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
1、当夜晚来临,牲畜归圈了,牧场之国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读。
指导朗读,注意读得轻、低、缓,读出牧场夜晚的宁静祥和。
2、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此时的牧场呢?(生答师板书:夜晚寂静)3、为了不打扰那些牲畜,为了不打破这份寂静,我们来轻轻地读读句子。
指名读。
再次通过朗读表现牧场的宁静之美。
齐读。
4、师总结:晚霞消逝,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切都是无声无息的,只有远处的灯塔像恹恹欲睡的人的眼睛,闪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甜美静谧的境界啊!如果说白天的牧场是一首感情浓郁、韵律和谐的田园诗,那夜晚,宁静的荷兰就是一首舒缓柔美的散文诗。
所以作者发自肺腑地赞叹道:(生齐答)——“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五、小结升华,延伸牧场之美。
1、你喜欢荷兰这个牧场之国吗?此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荷兰吗?作者喜欢荷兰吗?师:作者跟你们一样喜爱荷兰,他看到牧场上如画的风景,由衷地赞叹道:(生齐答)“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且他一叹再叹,一共发出了四次赞叹,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表达了作者对牧场之国最淳朴、最真挚的情感,告诉了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同声赞美荷兰。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来,表达对牧场之国这份深深的喜爱与赞叹!师引述:在牧场之国,牛群吃草生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牧场之国,骏马飞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牧场之国,牲畜安闲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牧场之国,夜晚寂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3、出示图片、总结:丝绒般的碧绿草原,黑白两色的花牛,膘肥体壮的骏马,成千上万的牲畜,宁静安谧的夜晚……这一幅幅画面组成了荷兰无限美丽的异国乡村风光。
此时,我们和作者一样发出了由衷地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出示句子。
)好一个牧场之国!让我们记住这美丽迷人的荷兰!将课堂再一次推向高潮。
4、想一想:为什么荷兰会拥有如画的风景?生谈自己看法,师引导升华:老师希望你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家乡、爱护环境,做环保小卫士,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家乡也一定会像荷兰那样美丽富饶!六、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语句,积累下来。
2、学着本课的写法,试着写一写家乡的乡村,别忘了运用恰当的比喻和拟人能让你的文章更美哦!板书设计:22*牧场之国牛群吃草骏马飞驰这就是牲畜安闲真正的荷兰夜晚宁静【评课】刘玲:《牧场之国》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为我们描绘了牧场白天的辽阔无际,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
陈亚男老师在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时,经过反复钻研,思考,确立两个教学重点: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使学生领悟文本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
在略读课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下亮点,值得我们学习:一、中心问题,统领全文。
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求问题少而精,探究空间大,很多问题往往由课文的阅读提示引申而来,或是由单元导读改编而来。
这篇课文,陈老师以感受真正的荷兰为主线,在初读课文时,除了通读课文以外,还设置一个问题,“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反馈这个问题时,又引起学生对“作者为什么会四次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样的赞叹这一问题的思考,从而围绕这个中心句放开,让学生充分感受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回归课文的字里行间,寻找真正的荷兰的踪迹,进行反馈。
二、整体概览,局部精读。
在初读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强调要认的字,逐一过关,而是在学生读词读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跟进,体现出略读课文的略。
在初读结束,总结学生的体会感悟,将荷兰的特点总结为四个:牛成群,马飞驰,牲畜安闲,夜晚静谧。
在每一个环节中,教师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层层递进,挖掘教材的深度。
比如在解读“牛群吃草”版块,注重读中找,读中悟,从而总结出那里的牛多,种类多,从而迁移到其他动物身上,通过链接这些动物的动作,姿态,让学生注意到这些语言的细节,这样学生的认识由表及里,感受到了这些动物在这片牧场生活的悠闲自在和快乐。
有了这样的认识,孩子对文字的认识深度自然加深,再次回归课文寻找、品读这样的句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全新的感悟。
又比如在感受“骏马飞驰”这一板块内容时,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以及作者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找能体现马儿生活自由惬意的词句品读,再加上图片感知,这样,学生便会细心雕琢段落,积累词语,从而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