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6种检测方法.ppt

[新版]6种检测方法.ppt


• 在建立方法时,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杂质对照品和 待测成分对照品各适量,配制测定杂质校正因子的溶液,进样,记录 色谱图,或根据线性检测结果计算。
A样/C样
f=
A杂/C杂
K样
或f=
K杂
计算杂质的校正因子。此校正因子可直接载入各品种项下,用于校正杂 质的实测峰面积。这些需作校正计算的杂质,通常以主成分为参照, 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定位,其数值一并载入各品种项下。
8
外标法
• 优点:
外标法方法相对内标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 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准确。对照品好找,用待测组分的纯 品作为对照品。
• 不足:
1、进样量必须准确。此法的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 的影响。由于微量注射器不易精确控制进样量,当采用外标法测定供 试品中成分或杂质含量时,以定量环或自动进样器进样为好。
某化合物百分含量(%)=
峰面积 Σ峰面积
×100%
简单的说就是配制溶液,进样,按峰面积百分比法读取含量。 一般系统适应性主要考察分离度。(如:双乙酰阿昔洛韦。 D-NAP方法,P4)
..........
3
峰面积百分比法
优点:
快速、简单、无需考察系统重复性(进样量不严格)无 需对照品
缺点:
测定误差大,本法通常只能用于粗略考察供试品中的杂质含量。除 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宜用于微量杂质的检查。
..........
4
峰面积归一法
在建立方法时,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杂质对照品和 待测成分对照品各适量,配制测定杂质校正因子的溶液(一般为 100%限度加样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按
式中:Ci—加样溶液中加入的杂质百分含量; Ai1—回收异丙醇中杂质的平均峰面积; Ai2—加样溶液中杂质的峰面积; Cs—加样溶液中主成份的百分含量; As—加样溶液中主成份的峰面积。
公式为:
Aim*C对
杂质含量(%)=
A对*C供试品
*f*100
式中:AIM 待测杂质峰面积;
C对 自身对照溶液中供试品浓度; A对 待测杂质峰面积; C供试品 供试品浓度; f 校正因子。
..........
13
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 法
• 测定杂质含量时,若没有杂质对照品,也可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 分自身对照法。
..........
6
峰面积归一化法
优点:
快速、简单、无需考察系统重复性(进样量不严格)验 证时需对照品,之后无需对照品。
缺点:
同峰面积百分比法。误差较大, 但比百分比法准确。
..........
7
外标法
• 建立方法时,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供试品, 配制成溶液,分别精密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 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中待测成分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 量:
• 含量(% )=(CR/CX)(AX/AR)*100 • 式中CR——对照溶液中待测组分浓度;
CX——供试品溶液中待测组分浓度; AX ——供试品溶液中待测组分浓度; AR ——对照溶液待测组分峰面积。
系统适应性中需考察重复性。
基本原理:浓度和峰响应成线性。(如各产品项下含量方法,
CPG BSA杂质A、基因毒.性......杂... 质等)
2、仪器及人员精密度要求较高。需控制实验条件稳定性。
3、定期校正。
4、只能每个待测组分均需进其对照溶液。
但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的实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的对照品溶液 的浓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相近。
..........
9
杂质பைடு நூலகம்查法
1、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已知且有对照品杂质
2、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未知或无对照品杂质
高效液相色谱六种定量方法原 理及使用条件
..........
1
六种定量方法
• 1、峰面积百分比法 • 2、峰面积归一法 • 3、外标法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 4、杂质检查法
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 5、内标法
..........
2
峰面积百分比法
• 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配制供试品溶液,取一定量注入仪 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各峰的面积和色谱图上除溶剂峰以 外的总色谱峰面积,计算各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百分率。
3、供试品溶液的记录时间,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为主成分色谱峰保 留时间的2倍。
方法确定后不调节。
..........
12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测定杂质含量时,进样自身对照溶液(自身对照溶液:供试品溶液稀释 至主成分浓度一般为杂质限度浓度)
测量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上各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后 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依法计算各杂质含量。
计算杂质的校正因子。此校正因子可直接载入各品种项下,用于校正杂 质的实测峰面积。这些需作校正计算的杂质,通常定位或以主成分为 参照,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定位,其数值一并载入各品种项下。
..........
5
峰面积归一法
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配制供试品溶液,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 图。测量各峰的面积,加入校正因子计算各组分面积及总峰面积。计 算各组分折算后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百分比。
..........
11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 需系统适应性考察:
1、灵敏度考察:定量限最低要求在杂质一半限度以下。(可调节进 样浓度或进样量)
2、系统适应性考察:通常含量低于0.5%的杂质,峰面积的相对标准 偏差(RSD)应小于10%;含量在0.5%~2%的杂质,峰面积的 RSD应小于5%;含量大于2%的杂质,峰面积的RSD 应小于2%
已知杂质且有对照品的我们现在都加校正因子,未知杂 质按1.0计。 除另有规定外,校正因子大于等于1.0时,保留至小数点 后1位,反之,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结果为0.80~1.2之 间,通常按1.0计,反之,杂质浓度计算时,应乘以测试 得到的校正因子。
..........
10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公式如下:
峰面积×响应因子
某化合物百分含量(%)=
Σ峰面积×响应因子
×100%
比面积百分比法多了一步校正因子计算。如双乙酰阿昔洛韦。
若杂质含量较少,乘校正因子对总面积影响较小,可按结果×校正因子 报告。
若杂质含量较大或个数较多,乘校正因子对总面积影响较大,需按峰面 积乘校正因子重新计算总峰面积后再计算。(如:vcv 有关物质2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