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 基础知识点复习课件 区域的基本含义

高三地理 基础知识点复习课件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三、二、一

方法技巧 根据产业比重判断区域发展状况
产业构成
区域状况
第一产业比重大 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
第三产业比重大 经济发展水平高

三、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

每个区域都有一定的区域特征,分析某个区域特征时要从以下两大方面着手:①自然地理
特征,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土地及矿产资源;②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区域
岭—淮河一线。东北耕作区与畜牧业的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

人文界线中,如语言界线广州话主要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但粤北、粤西也有分布,因
此界线不明确。

二、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
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候,降水丰富,河流侵蚀作用强;由于地形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
度洋板块相撞挤压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再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该区域多地
震、滑A
模块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五十四课

《考试说明》要求:区域的含义。
● 一、区域的划分及其界线
● 1.划分指标
●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有的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 如干湿地区、高原区、热带雨林区;有的是按综合指标划分的,如自然区,我国南方、北方、西 北和青藏四大地区等。

2.区域界线

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家、省区、行政区等。

天文上的界线是根据是否有太阳直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来判断的。如五带划分是以回
归线和极圈为划分界线的,界线也是明确的。

但更多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气候、自然带、水文等自然界线和文化、语言、经济区划
等人文界线。

自然界线一般没有明显的界线,总是慢慢过渡的,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大致为秦
流等地质灾害 ⑤该区域人口稠密、人类活动频繁,森林破坏严重 ⑥该区域气候高寒,冰川
广布,雪山连绵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
● C.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⑥

该组题主要考查区域特征的判断。根据图中经纬度和“三江并流”的现象,可判断图
示区域为我国西南的横断山区,这里的地形是山河相间,山高谷深;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

(1)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是( )

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B.河网密布,北高南低

C.地表起伏,千沟万壑

D.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2)关于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区域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不断隆升 ②该区域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流水的侵蚀和切
割作用明显 ③该区域水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④该区域多地震、滑坡、泥石
的人口和城市、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活动、交通运输状况等。运用逻辑推理,理清地理
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推断区域地理特征。由于区域的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
制约,形成了区域环境的整体性,

因此根据区域中的某一要素可以推知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如下列关联图:

( 2 0 0 9 ·韶 关 二 模 ) 图 中 等 高 线 的 等 高 距 为 1 0 0 0 米 。 读 图 完 成 ( 1 ) ~ ( 2 ) 题 。
区域发 展时 期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三次产业的 产值比重格局
早期
农业经济占相当大的比重,第 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一、三、二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 二、一、三
中期
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 业所占比重最大
或二、三、一
晚期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 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 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 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 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