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小说阅读训练

小小说阅读训练

小小说阅读训练(Ⅰ)(一)找死的年轻人周涛从前,有个年轻人,他很忧郁,总觉得自己生活得很不幸。

他从来没有愉快过,更没有笑过,总是皱着眉头,阴沉着脸,头发长得很长他也不剪,懒得做任何事。

他曾经跟一位画师学过画画,他很聪明,只学了三个月,就掌握了不少的技巧。

第四个月上他离开了画师,说:“这玩艺没什么可学的!”他又跟一个商人学习做生意,他仍然很聪明,只学了半年,就碰上一次好运气,他发了财,赚了不少的钱。

到了第七个月上,他离开了商人,说:“这玩艺也没什么可学的!”第三次他遇到了一个哲学家,他跟哲学家学了一年,他觉得悟透了人生的道理,那就是一切都没意思,一切努力最终都会被死神一笔勾销。

他认识到死是伟大的,只有死才是永恒的,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短暂的。

于是他离开了哲学家,准备寻找一个他最满意的地方,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走啊,走啊,走了很多地方,都觉得不是理想的自杀地。

后来,他到了昆仑山下的一个林子里。

“很好。

”他心想,这个地方是最适合的位置,位于昆仑山下就算到了极地,空气干燥,流沙移动也免于尸体腐化,说不定能成为木乃伊保存后世,何况这里人烟稀少,他死后可以清净免除尘世喧嚣。

他想好了,准备就在这地方安息长眠,明天就上吊。

第二天,他来到一棵五百年的核桃树下,正准备死,碰到一位白须垂胸的老人,老人正吃力地搬一辆陷进水渠的毛驴车轮子。

看见他站在树下,便对他说:“年轻人!你站在那里干什么,为什么不来帮我一下?”年轻人觉得老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跑过去帮他搬车子,他想,搬完车子再死也不迟。

等到搬完车子,天已经快黑了,老人一定要感谢他,留他吃饭,他推辞不掉,心想,吃完饭再死也不迟。

就这样,老人不断请他帮忙。

植林带,不然流沙就会埋掉房屋啦;修水渠,不然庄稼就会干枯啦;种葡萄,不然夏天院子里就没地方乘凉啦。

一件事又一件事,年轻人没有理由推辞,只好干下去,一天天推迟死期。

秋天的时候,老人对年轻人说:“你不是一直要死吗?对不起,为我的事耽误了你这么久。

现在,你可以去死了。

”年轻人看着这块美丽的田园,林带,葡萄架,堆满粮食的谷仓,长满了绿草的水渠两岸,还有新盖的房子,盛开的花圃……这一切,全都和自己的汗水有关系,让他舍不得了。

他决定不死了,和老人好好活下去。

他又画开画了,画得非常好,而且他会做生意,卖画赚了多少钱。

最后他开始总结和思考这里的人生意义,准备写一部哲学著作,题目就叫《福乐智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

1.第2—4段,写聪明的年轻人学画、学做生意、学哲学,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然而他却想到了死,其原因是什么?作者写这些内容的意图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篇小小说揭示了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末句中“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用它结尾妙在何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说出这篇小小说情节构思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诱拐星新一等待已久的电话铃声终于响了。

博士赶忙抓起听筒,一个低沉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喂,你家主人在家吗?”“我正是。

”“哦,你就是大名鼎鼎的爱斯托里拉博士吗?”“在下正是,请问你是哪位?”“这不必博士操心啦。

你没觉得身边少了点什么吗?”听筒那边一阵奸笑。

“啊,原来是你把……”“没错,你的孩子,在我这儿睡得正香呢。

”“你到底想干什么?我的孩子刚出生不到一年,他是我最……”“你要是真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就不该把他搁在车里,自己走开哟。

” “果然是那时候被你拐走的。

我刚下车买包香烟,你就下手。

是早有预谋的吧。

”“博士,你就别费口舌啦。

拿出科学家求实的精神,正视现实吧。

” “你为何要这样做?要是有仇于我,也该对我下手啊,你这卑鄙无耻的东西。

”“有仇?哪里哪里,久仰博士大名,佩服佩服。

”“你到底想干什么?”对方的口气变得强硬起来。

“博士,你有没有报案?”“还没有。

为了以防万一,我正在等你的电话呢。

你可别伤害我的孩子。

” “还是博士想得周到。

你放心,孩子还好好的。

你赶快来赎回去吧。

你要敢报警,孩子会落得个什么下场,我想你应该很清楚。

”“你想要多少钱?”“只要你把刚研制成功的机器人交出来,我就放了你的孩子。

”“要是落到你手里,后果不堪设想。

我给你钱吧。

”“钱?博士不是常说科学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吗?更何况,我一定能卖个更高的价钱。

”“哎,好吧。

我答应你。

”“是嘛,这样才明智嘛。

”“不过,我的孩子真的在你那儿吗?”“这当然。

他就在我身旁的长椅上。

小家伙真乖,一直在睡觉呢。

”“真的吗?能让我听听他的声音吗?”“可他还在睡觉。

”“没关系,我只想听听他的哭声。

只要我知道他安然无恙,我就答应你的要求。

我的孩子耳朵神经很敏感,你只要捏捏他的耳朵,他马上就会嚎啕大哭起来。

”“竟有这种怪癖,,好吧,不过我得先把门窗关紧,免得哭声惊动别人。

”一阵关门窗的声音后,只听对方对孩子说:“这可是你爸爸要我做的,疼了可别怪我。

”博士面带笑容地放下听筒,说道:“爆炸开关就在机器人耳朵上,他竟然没发现。

坏人又少了一个。

”1.这篇小小说全是由对话组成的,通过对话把事件的过程交待得清清楚楚。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事件主要情节转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劫匪的语言中概括出他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3.文中的博士是个很有智慧的人,请简析他的智慧是怎样显示出来的。

答:___________4.根据文意,清简要分析标题的妙处。

答:___________(三)琴声中的玫瑰钢琴是乐器中的贵族,弹钢琴的人也应该是高贵而优雅的。

邻家女孩小雪的母亲始终这样认为。

小雪一派淑女状:白裙款款,玉指修长,平静淡雅地微笑,仿佛生活在清澄的和弦与悠扬的旋律之中,远离滚滚红尘的纷扰喧嚣。

音乐一在谱子里,这在人心里。

看到小雪,你就会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月光如水的晚上,我常能听到如水的琴声悠然响起,时而舒缓如流泉,时而激越如飞瀑,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

这是一种洁净的琴声,栽着人的心灵驶回音乐深处,寻找精神的玫瑰,小雪学琴的费用很贵,一小时30元。

一个月下来,要花去母亲月收入的三分之一。

小雪是个很懂事的女孩,总是用悦耳的琴声催开母亲的笑靥。

她最渴望的,是尽快拿到钢琴等级证书,,然而我陪小雪去填报考试定级表时,一位已被内定为评委的老师叫住了她,善意地让她把指导教师的名字换成自己的,“这可是关系到你能否过级的大事。

”那位评委语重心长地说。

小雪的脸刷地红了,咬着嘴唇低下了头,细声细语地说我回家和妈妈商量一下。

“你妈妈会明白的。

”那位评委暧昧地笑了笑。

那一晚,小雪弹的尽是些单调枯燥的练习曲,喑哑嘈杂,令在另一间房内的我也莫名地烦躁。

小雪还是没有把指导老师的名字改过来。

考试那天,那位评委一脸掩不住的惋惜:“她是很有希望过级的……”小雪的母亲没说什么,只是轻轻拂去长裙上的一片落叶,告诉女儿,上台演奏的时候要沉着、冷静。

小雪上台的时候,评委席上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她显得很平静,亮丽的琴声徐徐响起,渐渐如潮水般四溢开去,充盈着考场内的每一处空间。

琴声中仿佛有一个白色的精灵在随风而舞,舞姿优雅高贵;又好像有一朵朵耀目的玫瑰次第开放,飘逸出音乐的芳香。

评委席上又一次掠过一阵小小的骚动。

那位评委悄悄走到小雪的母亲身边,小声地说,现在改变指导老师的名字还来得及。

小雪的母亲再三感谢她,但还是婉言谢绝了。

那位评委叹了口气,遗憾地摇了摇了头。

小雪后来告诉我,当她妈妈听到要改指导教师姓名的事后,只是淡淡说了句:“女儿,你要活在你洁净不染尘埃的琴声中,懂吗?”小雪终于没有通过考试。

在月光如水的晚上,依然有琴声悠然而起,也依然是那般的清纯、洁净。

她虽然没有拿到钢琴等级证书,却拥有了精神的玫瑰。

她又想起了那句话:音乐不在谱子里,它在人心里:1.概括并简析小雪的思想性格特点,分点回答。

答:____2.简析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①音乐不在谱子里,它在人心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她虽然没有拿到钢琴等级证书,却拥有了精神的玫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处写到琴声。

第一处“我常能听到如水的琴声悠然响起……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

第二处“亮丽的琴声徐徐响起……飘逸出音乐的芳香”。

这两处描写各运用了什么手法,分别突出了琴声的什么特点?答:4.雪上台演奏先后引起了两次“小小的骚动”,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陆游曾平陆游已气息奄奄。

儿子要为他请郎中。

陆游摇头止住,说,没有用了。

陆游的眼里有泪。

陆游说,思念能用药治好吗?儿子不懂。

陆游的眼睛投向北方的天空,久久地,不愿回来。

儿子懂了,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他,故乡在遥远的北方。

父亲已经用眼睛、手和语言告诉他千遍万遍了。

陆游继续写他的诗,他已经提不动笔,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吐,让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记。

儿子哭着劝,父亲,别写了!儿子很想问父亲,诗歌能够上阵杀敌吗?诗歌能够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吗?还有一个冷酷的现实儿子没敢告诉父亲,国人早已不读诗歌,国人喜欢的是杭州西湖畔的歌舞、暖风和醉醺醺的酒意。

陆游仍写。

陆游说他得靠诗歌滋养生命和思念,思念故乡的时候,就抓一把诗解馋。

陆游说,诗歌能让他的眼睛还亮着。

陆游要儿子听。

陆游的脸一派紧张肃穆。

陆游吼,是地动山摇金戈铁马的杀伐之声啊!是金人攻我大宋城池啊!金人打过长江了!儿子知道父亲已是回光返照。

哪有什么杀伐之声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那边传来的歌舞声、管弦丝竹声正一阵阵地漫溢过来,暖风、歌舞和酒肉已经把大宋的江山浸泡得酥软软的、醉醺醺的。

但儿子不敢说。

陆游大吼,叫儿子赶快操家伙,金人杀来了。

一句句的诗歌,如一支支复仇的箭,从陆游的嘴中飞射而出。

陆游吼,诗歌也能抗敌杀敌。

儿子让父亲静一静。

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儿子的脸上,陆游吼,十万火急的军情你还能静?儿子不知所措。

突然,陆游猛然跃起。

随着一声巨吼,一道箭柱从陆游的嘴里冲出,刺破茅屋直射北方的天空。

那是父亲的鲜血啊!儿子急急追出。

但哪里追得上?那些鲜血已经飘飞向北方的天空。

它们慢慢地组合成一首28字的绝句,在汴梁的上空久久徘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