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11

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11

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投产
暨厦门海沧港区13#泊位合作意向签字仪式
新闻通稿
11月28日上午9时,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旗下的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与厦门海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的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启动投产仪式,并举行了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与厦门海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厦门海沧港区13#泊位合作意向的签字仪式。

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先生,中远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魏家福先生,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先生,中共厦门市委副书记、厦门市长刘可清先生等领导亲临现场见证并主礼庆典仪式。

四位领导共同转动领航舵,一个印有“COSCO”标志的集装箱吊装到停靠在厦门海沧港区16号泊位的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所属“中远长滩”轮(船长300米,型宽42.86米,设计装载量7,455标准箱,载重93,572
吨),标志着历经四年时间建造的迄今为止福建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精良、政策开放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正式投入运营。

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于2008年11月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3.9685亿元人民币,总投资45.23亿元人民币,属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由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与厦门海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厦门海沧投资总公司”)合资成立,其中中远太平洋占股70%,海沧投资集团占股30%,公司位于厦门海沧保税港区C区,建设经营海沧港区14-17号四个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China Ocean Shipping(Group) Company)简称中远集团或COSCO,是以国际航运、物流码头和船舶修造为主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目前拥有和控制各类现代化商船近800艘,5600多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近4亿吨,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个港口,船队规模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其中集装箱船队规模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六。

在2011年7月的《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中远集团位居第398位,是全世界三家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的航运企业之一。

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中远太
平洋有限公司,属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旗下二级子公司,是中远集团资本平台---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成员,是集装箱码头投资及经营业务的主力军,在全球18个港口拥有27个码头权益,总泊位数达145个,年处理能力达7,795万标箱。

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于1994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1995年正式进军港口码头业,并成为第一支跻身于香港蓝筹股行列的中资航运股,目前位居全球第五大集装箱码头运营商和全球第三大集装箱租赁公司。

厦门海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海投集团)注册资金14.28亿元,是厦门市海沧区委、区政府为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区域开发主力军、筹资融资主渠道、产业对接主平台作用,通过整合区属四大国有企业并改制、更名设立的企业。

其立足于服务海沧新港区、新工业区、新市区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保税港建设管理、物流贸易、房地产、工业园区开发、工程建设及监理、旅游服务、教育培训事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公司入选“全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福建企业100强”、“厦门企业100强”和“厦门服务业企业100强”,并被全国工商总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

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岸线长1,508米,陆域纵深810米,停泊水域设计水深-15m(水工结构预留-17m,可停靠1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四个泊位设计吞吐能力为260万标准
箱/年。

项目占地面积122.24万平方米,进港航道全长约42公里,调头区长约1667.3米,宽约588米,航道基准水深-14米,可满足10万吨级船舶全天候进出港。

厦门远海公司集装箱码头作为海峡西岸新型现代化集装箱码头,致力于建设成为高效、环保的码头。

港区计划配置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桥吊)20台(目前已配备9台,基本参数:吊具下起重量65吨、前伸65米)、集装箱龙门起重机60台(其中已配备市电集装箱龙门起重机10台,基本参数:吊具下起重量40.5吨,堆5过6,与桥吊一样均使用市电供电,吊具也与桥吊一样选用没有液压系统的电动吊具,转场改用电动推杆方式,基本实现了零排放;另外购置轮胎集装箱门式起重机10台(基本参数:吊具下起重量40.5吨,堆5过6),使用柴油发电机组供电,达国际排放环保标准。

码头现有桥吊均使用电力驱动,并装备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半自动化对箱操作系统,还将陆续配备双起升或双小车的半自动化岸桥,基本可满足目前世界最大吨级集装箱船舶的靠泊和高效作业。

同时,远海码头专门引进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全仿真ABB 司机操作培训系统以及最新的ABB、SIEMENS工程技术人员电控培训系统,为培训熟练操作司机以及技术精湛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

1984年,邓小平视察厦门时曾表示,厦门可以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

厦门海沧保税港区目前仍实行与国际惯例
接轨的保税港区制度及相应的投资政策和监管环境,主要享受以下政策:港外货物入港保税;货物出港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在此基础上,参照国外自由港发展模式和国际惯例,积极探索更为开放的政策和管理模式。

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内可以开展如下业务:存储进出口货物和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对外贸易,包括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及经海关批准的其他业务。

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港区属海沧保税港区C 区,是我国开放度最高的特殊监管区域之一,按照海关“一线开放、二线管理、区内自由、入港退税”的管理原则,区内实行全封闭化、信息化、集约化的集中查验,在确保客户得益于保税港区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享受便捷、优质的服务。

作为海峡西岸一座新型、节能环保的大型现代化集装箱码头,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的建设与投产是适应腹地经济发展及海峡两岸经济交流新格局的需要,也是中远集团与厦门市政府联手加大海西建设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7年,中远集团与福建省政府、厦门市政府相继签订《关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厦门市人民政府、中国
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紧密合作协议》,对海沧现代物流基础平台建设给予了有力支持。

2011年8-10月,中远集团董事长魏家福、董事总经理马泽华分别在厦与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厦门市长刘可清一行会谈,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中远集团与厦门市的战略合作尤其是加快码头建设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共识。

2011年9-10月,中远太平洋执行董事、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王兴如在厦两次与厦门市长刘可清就“携手打造厦门市世界级港口”议题展开了深入会谈。

中远太平洋联手中交三航院及英国德鲁里航运顾问公司为建设“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提出了具体规划建议。

根据中远集团与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作为构建“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基地,正在积极配合市政府的部署,参与厦门港码头经营主体的整合,作为福建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政策开放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厦门远海码头责无旁贷,致力于全面贯彻厦门市“以港兴市”的战略指导方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推动厦门市物流业、航运业、船舶修造业发展,同步拉动江西、湖南等中部“无水港”的建设与发展。

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的正式投产营运,是适应腹地经济发展和厦门港集装箱码头业务发展及海峡两岸经济交流新局面的需要,符合现代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和船舶大型化发展趋
势,将为完善福建沿海地区集装箱运输系统、促进厦门港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和国际中转港贡献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