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案例

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案例

案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活动背景】
我们现在的孩子很难接收到科学常识一类的知识。

例如,青蛙产卵、母鸡生蛋与毛毛虫变蝴蝶这类平常的科学变化常识,我们的幼儿都只是初略听过而未见过,对其变化过程也是一知半解,而这类常识又是我们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必备的知识。

所以本次活动,我以绘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为幼儿打开一扇通往科学常识的学习之路,引导幼儿了解毛毛虫生长与变化的过程,培养幼儿学会发现、喜欢探索的精神,带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与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感知蝴蝶是由卵---毛毛虫---蛹—蝴蝶的演变过程。

2、激发幼儿探索毛毛虫成长过程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与想像力。

3、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并能简单的表述毛毛虫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1、绘本每人一本,实物大毛毛虫一条
2、PPT课件
3、卵、毛毛虫、蝴蝶、蛹的照片若干
4、欢快的背景音乐
5、透明插袋若干、循环标示若干
6、毛毛虫进食表
【活动过程】
一、音乐手指导入,引起兴趣。

毛毛虫,爬呀爬,肚子饿的咕咕叫,看见一个大苹果,赶快吃掉它。

(手上)
毛毛虫,爬呀爬,肚子饿的咕咕叫,看见两个大香梨,赶快吃掉它。

(腿上)
毛毛虫,爬呀爬,肚子饿的咕咕叫,看见三个水密桃,赶快吃掉它。

(半握手拳在腿上)
1、哇,小朋友们,你们听到我唱的儿歌里有谁啊?(幼:毛毛虫)它都吃了什么?(苹果、梨等等)
2、出示玩具毛毛虫,今天老师就把毛毛虫带来跟大家一起玩,大家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吧!(毛毛虫,你好!)
3、小朋友们,那你们见过真的毛毛虫吗?在哪见的?今天和毛毛虫一起来的还有另外一条毛毛虫,那条毛毛虫太调皮了,它爬呀爬,爬到了我们幼儿园,爬到了大屏幕上,看,它来了…”(播放PPT大蝴蝶)。

2.呀!怎么回事,怎么会是一只蝴蝶呢?小朋友别着急,先和老师一起看个故事,看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二、结合PPT讲述故事,理解内容。

(1)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扉页,都发现了什么……
——树叶上躺着什么?(重点突出有一个卵)猜一下,谁住在里面?
——还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时间?(通过观察到有月亮)
——毛毛虫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啵”这个像声字,并知道毛毛虫的样子是又小又饿)
(2)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什么食物,数量是多少?(随时粘贴图片,请幼儿点数)——毛毛虫是怎么吃的?(引导幼儿说出吃穿了一个洞)
(3)在后面的图画出现之前,引发幼儿思考和想像:
——如果你是毛毛虫,星期二你会想吃什么?吃穿几个?星期三呢?……(直至星期六)
——接着观察图画,引导幼儿说出星期二至星期六毛毛虫分别吃了什么?数量各是多少?(随着不同数量食物的出现进行10以内数的点数,注意提醒幼儿说完整)附图:毛毛虫进食表
毛毛虫进食表


一一个苹果
两个梨




三个李子




四四个草莓



五个桔子
星期六啃穿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激凌蛋筒、一条酸黄瓜、一片瑞士奶酪
(4)星期六,毛毛虫吃完食物后怎么了?(肚子疼)为什么?
(贯穿一下健康饮食,提醒幼儿双休日在家不要放任自己大吃特吃,要注意健康饮食。


星期天,毛毛虫吃完树叶后又怎么了?(对比前后毛毛虫的表情,让幼儿学会比较)
孩子们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星期天过完了,是星期几呢?(讲述一周有七天,周六周日为双休日)
(5)吃了一周,毛毛虫终于吃饱了,毛毛虫吃饱后变成什么样子的?(又大又胖)它后来造了座房子叫什么?(重点让幼儿认识“茧”)
(6)小朋友请你猜一猜,从“茧”里面出来的会是什么动物呢?(适时制悬念,引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
四、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资料,了解一些小时和长大完全不同的动物、昆虫,知道它们的变化过程。

如(蚕、知了、青蛙等)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因为孩子接触到的知识较新鲜,所以投入较认真,尤其操作环节,大家都跃跃欲试,而且从孩子们的操作结果上看,大家都对毛毛虫演变成蝴蝶的过程都掌握的较好,所以活动目标都已达成。

唯一让自己不满意的是,自己事先对科学类的知识面了解不够,以至于当幼儿问:“老师,为什么毛毛虫会变成蝴蝶呢?”这个问题我却无法正面回答。

所以,以后会在让课前做好更充分的知识储备,让教育更透彻,让幼儿学的更明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