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狼小狼》读书交流会

《小狼小狼》读书交流会

《小狼小狼》读书交流会
李艳君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狼图腾小狼小狼》,感受狼的自由、独立、自尊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学生在心灵上能有所感动,从这本书中能有所收获。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再阅读、解疑、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抽象概括的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课前准备:1、组织学生阅读《狼图腾小狼小狼》。

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3、教师搜集整理学生的问题,理出有研究价值的共性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故事。

(一)知识抢答。

1、他是北京的学生,又是一个羊倌,钻过狼洞。

他是谁?(陈阵)
2、与陈阵一起掏狼崽,三十年后,又同陈阵一起回来呼唤小狼的是谁?(杨克)
3、陈阵与杨克在哪里当羊倌?(内蒙古额仑草原)
4、陈阵和杨克给小狼喂食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小狼,小狼,开饭喽!)
5、“腾格里”汉语的意思是什么?(天)
6、经常提到“腾格里”的人是谁?(毕利格老人)
7、带着军人打狼的英雄是谁?(道尔基)
(二)聊一聊这本书。

用简单的话把这本书介绍一下。

(三)谈一谈小狼。

1、这是一只()的小狼。

(填概念圈)
2、交流:填了什么样的词语,翻到章页,为什么填这个词语。

四、提一提问题。

1、读了这本书,你有哪些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后的重点疑问)(1)陈阵为什么要养狼?最后为什么又要打死它呢?(陈阵为什么要掏狼崽?陈阵为什么草原狼那么痴迷?狼不是很坏吗?陈阵为什么那么喜欢它?)
(2)草原上别的动物都可牵,为什么草原狼不可牵?
2、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二、走出故事。

1、关注读书的感受。

当读完这套书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谈一谈自己当时的感受。

2、关注读书的收获。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说说这是一本怎样的书?简单说明一下原因。

《狼图腾小狼小狼》是一本的书。

3、关注名人眼中的《狼图腾》。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你就是你,每个人从这本书中读到味道都不一样。

在大人眼中,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他们又从中学到了什么呢?
三、拓展阅读,走向更深入的思考。

1、结语:故事读完了,我们也交流完了,可能有的同学脑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疑问。

比如:是什么导致了小狼悲剧的发生?草原狼好草原又有什么关系?蒙古人和狼又有什么渊源呢?草原狼和北京的风沙又有什么联系呢?……世界太奇妙了,总是有许多让人弄不明白的事情。

同学们,怎么办?
2、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狼图腾》《疯羊血顶儿》
《鼹鼠的月亮河》——第6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高洪波《第七条猎狗》——沈石溪作品选<儿童文学>丛书
《杜立德博士的故事》——美国著名作家休洛夫廷
附读书单:
《小狼小狼》读书单
一、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狼?
二、根据故事内容,从下面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回答。

(1)陈阵为什么要养狼?最后为什么又要打死它呢?
(2)为什么草原上别的动物都可牵,而草原狼不可牵?
(3)狼为什么可杀可拜而不可养?
(4)狼很聪明,为什么小狼不懂狼语?
(5)为什么说没有了狼就没有草原呢?
(6)为什么小狼最终还是死了呢?不能写得高兴点吗?
(7)为什么蒙古人信奉狼,把狼定为图腾呢?
(8)这本书为什么取名为《小狼小狼》,而不写成《陈阵与小狼》?
关注阅读过程关注精神成长
——《小狼小狼》读书交流会教后思考
这节读书交流会,是在师生共读的基础上,在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开展的。

读书交流课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它不负责解决字、词、句等语文基础问题,他是“宜粗不宜细”的。

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感受“覆盖”学生的阅读感受,既给学生指导,又给学生自由,不能过度指导;既要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一本书中汲取精神营养。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关注学生阅读过程,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一、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精当的讨论问题。

讨论是班级读书会的精髓。

问题的设计直接决定于讨论的效果。

《小狼小狼》是一本关于蒙古草原小狼的奇书。

全书由几十个世人难以猜度的神秘的“狼故事”一气呵成,精灵一般的草原小狼随时随处都能从书中呼啸而出。

狼的自由独立、狼的强悍卓越、狼超常的智慧和才能、狼不屈不挠高贵的灵魂、狼坚不可摧的团队意识、狼的亲情和友情、狼和草原以及草原万物的关系……无不给人以心灵强烈的震撼和感动。

小狼的自由、独立、自尊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贯穿于这些故事当中。

根据这个特点,我设计了一个开放而集中的讨论话题——这是一只()的小狼?边读课文边填概念圈。

在学生填好读书单以后,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填了什么样的词语,翻到章页,为什么填这个词语。

这个过程,是学生再次阅读,并在阅读中学会对语言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

学生在这个阅读过程中,语文能力得到训练。

在学生做读书单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还浮在文字表面,有的填上“这是一只可怜的小狼”,只是关注它的兄弟被人类处死,它被狼群抛弃,却没有看到它对自由的渴望;有的填上“这是一只会吃的小狼”,只是关注它吃的表面,却没关注到它对生命的珍爱;有的填上“这是一只与人关系密切的小狼”,他们只看到小狼同陈阵的关系很好,却不知道它自尊的一面……为了让学生能透过文
字表面,看到小狼身上负载着的震撼心灵的精神,我对学生进行了指导,列举我我所看到的浮于表面的阅读,并举例子说明:“我们可以填‘这是一只珍爱生命的小狼’,可以从第13章111—119页里找依据。

”听了我的讲解,学生阅读的深度进了一步。

在评课过程中,有的老师建议我在这个问题的交流过程中再开放些,不要限制得太死板。

我想,要想学生在阅读中真的有所提升,就应该在感性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

二、关注阅读体验,分享阅读收获。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只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以讨论交流为主的读书课,关注让学生关注自己的阅读体验,并把自己的体验与人分享,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在“走出故事”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当读完这套书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谈一谈自己当时的感受。

”这样,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可惜的是,在教学实施时,我竟然把这个重要的环节给忘了,以致于后面让学生谈自己的读书收获,“说说这是一本()的书”时,学生竟然不知从何谈起。

学生虽然有体验,但没有给他表达的机会,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上的意义建构和意义创造。

倘若这个环节没有落下,我也出示自己读这本书的体验,课堂的讨论可能会出现另一番景象。

可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多么重要。

三、整合阅读资源,提升学生的精神之旅。

为了让学生明白,读书不仅仅是读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接受心灵的洗礼,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成长。

因此,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我让学生听听作者的话:
“亲爱的小读者,书中的蒙古小狼,将带你进入辽阔的蒙古草原,那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奇异世界。

如果你跟随小狼完成这次草原漫游,那么我相信,在
你的性格成长中,会增加一些自由、独立、自尊好不屈不挠的精神,你的心灵将因此而坚强,未来的人生将因此会更加精彩。

——姜戎”。

读了作者的话,学生就会明白,原来,我们从小狼的身上可以学到坚强、学到不屈不挠的精神。

后面,我又设计了“关注名人眼中的《狼图腾》”出示了篮球超级巨星姚明、蒙古著名歌唱家腾格尔和著名草原生态学家刘书润等人对《狼图腾》的评价。

打篮球其实就是一口气,你看过《狼图腾》吗?它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狼的整体作战好那股血性。

我们就是要当那一群狼,我是头狼,当所有的狼要一起布阵,一起进攻和防守。

——姚明
感谢《狼图腾》,它让我读出:深沉、豪迈、忧郁而绵长的蒙古长调与草原苍狼幽怨、孤独、固执于亲情呼唤的仰天哭嗥,都是悲壮的勇士面对长生天如歌的表达;是献给《天堂》里伟大母亲最美的情感、最柔弱的衷肠、最动人的恋曲……
——蒙古族著名歌唱家腾格尔《狼图腾》把狼、牲畜、老鼠、旱獭、黄羊和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说得真切、说得生动、说得在理、说得催人泪下。

草原是个大舞台,演出了狼与人及其他生物的爱情连续剧。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狼图腾》不仅是一部横空出世的文学作品,还是一部历史文化和生态学教科书。

——草原生态学家刘书润通过这些资料的阅读,学生明白了,原来不同的人从同一本书中会读到的内容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关注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汲取不同的营养。

只要你去认真思考,你的精神就会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