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西南财经大学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0年西南财经大学管理学考研真题

西南财经大学管理学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辨析(5×8=40分)
〔1〕组织的结构性维度和关联性维度
答案:组织的结构维度指的是描述组织的内部特征的维度,他包括形式化、专业化、标准化、权力层级、集权化、复杂性、职业化和人员比率等方面;组织的关联性维度是组织结构的外生性变量,包括组织的战略、规模、技术、环境和组织文化等方面。

〔2〕组织效能和组织效率
答案:关于组织效能的定义,不同的管理学派有不同的观点,德鲁克认为组织效能是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

组织效率与组织效能相比,其范围要有限一些。

组织效率是指产出一个单位产品所耗资源的数量,它可以由投入产出率来衡量。

〔3〕成本领先与差异性
答案:成本领先战略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生产或运作系统或架构作为后盾,才可以用低于竞争对手成本的产品在市场上进行竞争;差异性战略则有所不同,低成本的运作时次要的,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产品的独特性。

因此有创意的设计和品质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4〕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答案: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相关的方面,即激励因素与个人的工作成就、工作责任感、通过工作获得的晋升和承认等都有直接的联系。

保健因素是工作本身之外的,更多的和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联,包括公司政策、工资福利和安全保证等。

〔5〕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
答案:工作扩大化是企图用职务工作内容有更多变化的方法,来消除因重复操作带来的单调乏味感,它意味着职务工作范围的扩大,但并没有增加责任。

工作丰富化也叫充实工作内容,是指在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上的基本改变,并且使得员工对计划、组织、控制及个体评价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简答(3×10=30分)
〔1〕组织再造对组织结构、文化、信息系统的影响
答案:组织再造工程会在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信息系统方面为组织带来一些根本性的变化。

在组织结构方面:由于再造工程要重新审查跨职能边界的工作流程,因此总是会引起组织结构向更为横向式
的结构转变。

在组织文化方面:当公司扁平化,更多的权力转向下层时,公司文化便发生了变化,底层的员工被授予决策
权,并对绩效的改进富有责任。

信任和对过时的宽容正在成为组织的核心文化价值观。

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随着工作流程向过程而不是职能的转变,管理信息系统也需要跨越部门边界。

〔2〕马斯洛需求和ERG理论的主要差别
答案:ERD理论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不同有三个方面:1、以3种需求代替5种需求;2、马斯洛认为需求层次是一个严格的阶梯式序列,而ERG理论却认为多种需求可以同时存在,不认为必须以这一秩序进行。

3、马斯洛认为:一个人会滞留某一特定的需求层次直到这种需求得到满足;ERG理论
认为,当一个人较高层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较低层次的需求强度会增加。

而他们的相似处:都认为较低层次需求的满足会带来满足较高较高层次需求的愿望,但是同时又承认多种需求作为激励因素可以同时存在,并且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努力受挫会导致倒退到较低层次的需求。

〔3〕交易型领导的特征
答案:1、交易型领导为下属提出需要做什么,有哪些要求,领导者通过明确角色和任务要求,指导和激励下属向着既定的目标活动,交易型领导帮助下属树立信息,只要付出努力,一定能达到组织与个人的目标。

2、以组织管理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为基础,完全依赖组织的奖惩来影响员工的绩效。

3、强调工作标准、任务的分派以及任务导向目标,倾向于重视任务的完成和员工的遵从。

三、论述(2×15=30分)
〔1〕面子作为一种非系统化的约束机制对管理活动的影响
答案:面子作为一种非系统化的约束机制,对管理活动的影响是极为复杂的。

面子影响着人们从事管理活动和进行经济活动的动机的强度;
面子往往会使管理者背负一种道德责任,这种道德责任常常与组织的效益、效率目标相冲突,从而使管理者陷入难堪的境地;
出于面子的目标或偏好的考虑,可能不能够对组织内部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
面子也可以对人构成一种约束力量,它使人更倾向于守信,减少欺骗行为;
面子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
面子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在实际中能否实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答案:1、管理工作有客观规律性、必须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办事,管理是一门科学,且已形成学科。

2、管理工作很复杂,影响它的因素很多,管理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现成的或标准的答案,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提出一般性的理论、原则、方法等,而这些理论、原则、方法等的运用,则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性。

因此,管理实践是一门艺术。

3、管理受组织文化的制约,而管理与管理者发过来也可以塑造组织文化和社会。

所以,管理是一种组织文化的知识,它可应用到任何事务上,但它也是一种“文化”,它并不是“超越价值观”的科学。

所以。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在实际中能够实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四、案例分析(2×25=50分)
1、案例:一位刚上任的总裁王志刚从助理监督到分配经理到副总裁然后到总裁的经历。

(1)用管理的职责去分析;
答案要点:管理的双重目标:有效性和效率
(1)有效性:选择适当的目标并实现目标的能力(做对的事情的能力)。

(2)效率:把事情做对的能力,用最少的资源达到管理目标的能力。

(3)二者不可偏废,但有效性更为重要(因为首先要选对目标)。

管理者:承担管理工作,履行管理职能的人员(管理行为的主体)。

(1)管理者与一般作业人员的本质区别:通过他人或者和他人一起促进目标的实现。

(最高管理者、中间管理者、基层管理者)管理者的共同点:都有下级,都能向下级发号施令。

(2)管理者要懂得控权,不必事必躬亲,而应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2)用领导的职能分析领导行为。

答案要点:领导的职能是对其下属人员进行指导、指挥、教育、激励,施加影响,以统一员工意志,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组织使命和目标。

(在这里还可以通过领导的权力来解释:例如:(1)强制权力;(2)奖赏权力;(3)合法权力;[ 职位权力 ](4)专家权力;(5)参考权力;)
2、关于企业战略,“小天鹅”与武汉“荷花”兼并重组的例子,问企业文化如何进行融合?
答案要点:
组织文化形成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其一是适应外部环境和生存的要求;其二是内部整合或一体化(internal integration)的需要。

从另一种意义上讲,组织文化在组织中发挥两个关键的作用: 1)整合组织成员,以使他们知道该如何相处;2)帮助组织适应外部环境。

在强化和维系组织文化的方式中,社会化(socialization)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社会化是向新来的员工传递组织的基本经营哲学和管理理念的过程。

利用组织的奖赏制度。

经理人员的个人操守、品德和信念也是重要的一环。

企业的礼仪典章也是促进组织文化深化的有效方法。

企业面临危机的应变方法,也对促进组织文化的建立有一定的意义。

在组织文化的形成过程中,组织高层管理者的角色非常重要,尤其是组织的创始人对组织的早期文化的形成影响巨大,往往因为其个人的经营哲学而建立一些特定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形成是由各种因素互相配合而产生的,其核心是管理层所希望达到的经营目标和使命、以及他们理想中的组织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