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的背景体系与发展
青黑派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认为哲学是 不依赖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哲学学说是 纯粹思想的产物。马克思多次批判了这个 错误观点。在《莱茵报》上,马克思特别 强调指出,哲学既然是现实世界的反映, 它就必须从形式到内容都与现实世界接触 并互相作用;只有这样,它才能表明自己 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客观现实的正确反 映,是改造社会的实践力量。马克思和恩 格斯参加过青年黑格尔运动,但一开始就 有别于其他青年黑格尔分子。他们迅速从 宗教批判转向政治批判,进而转向唯物主 义和共产主义。
法国大革命
1789年5月由于财政困难国王被迫召集三级会议, 路易十六企图向第三等级征收新税,但第三等级 纷纷要求限制王权、实行改革。6月,他们毅然 决定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路易十六准备用 武力解散议会,巴黎人民于7月14日起义,攻占 了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8月26日制宪会 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确立人权、法制、 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宣布人与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 面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议会还 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
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 象学》。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 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 霍乱。 黑格尔青年时代恰逢法国大革命,卢 梭的思想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他被 法国革命崇尚的自由精神深深打动。 他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分裂,渴望德 国在政治上实现统一,把德意志民族 的复兴与资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并 把立宪政治制度视之为理想的国家制 度。
而西方还存在另外一种概括方法,把 构成黑格尔《哲学全书》的三大部门: 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当作 黑格尔的体系。” 《哲学全书》实为 哲学体系的别名”,同时它“又契合 黑格尔“绝对理念”的三个发展阶段。 所以,西方学者一般都持这种看法。
三、黑格尔哲学的演变与发展
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哲学解体,产生了青 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青黑派,是 激进派,亦称黑格尔左派。活动中心在柏 林。主要成员有:D.F.施特劳斯(1808~ 1874)、A.卢格、L.费尔巴哈。 青年黑格尔派反对黑格尔体系的保守倾向, 力图从它的辩证方法中引出革命的和无神 论的结论。在30年代,他们主要从事对宗 教的批判性研究
拓展阅读——黑格尔名言
背起行囊,独自旅行。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 人要有悲观的头脑'乐观的意志 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 个陌生的世界
谢谢!
老年黑格尔派也称“黑格尔右派”,是保 守派 在哲学上,他们顽固坚持黑格尔的唯心主 义体系, 继续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解 释一切,认为“绝对精神”是一切事物存 在的根据;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则加 以贬低、抹煞。在宗教问题上,宣扬有神 论,鼓吹宗教信仰,支持教会,甚至用基 督教的正统思想解释黑格尔哲学。在政治 上,代表封建贵族和与封建势力妥协的资 产阶级保守集团的利益,维护封建等级制 度,为普鲁士专制政权作辩护,对酝酿中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持反对态度。
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 命。”卢梭以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和主权在民等思想,为法国大革命搭 构了理论框架,为建设未来民主共和 国绘制了行动蓝图。
二、黑格尔哲学的体系
统观黑格尔的全部著作,加以合理安 排。可以这样概括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以《精神现象学》为全体系的导言, 为第一环;以逻辑学为全体系的中坚, 为第二环;以《自然哲学》和《精神 哲学》为逻辑学的应用和发挥,统称 “应用逻辑学”,为第三环。”
院系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班级 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 任志伟
黑格尔哲学的背景、体系与发展
一、黑格尔与黑格尔哲学的背景
黑格尔是德国近代客 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 表、政治哲学家。他 对德国资产阶级的国 家哲学作了最系统、 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 述。1770年生于德国 斯图加特一个官吏家 庭。1788年去图宾根 神学院学习,主修神 学和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