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学课后题答案章

遗传学课后题答案章

遗传学课后题答案章————————————————————————————————作者:————————————————————————————————日期:第二章孟德尔定律1、答:因为(1)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

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2、解:序号杂交基因型表现型1 RR×rr Rr 红果色2 Rr×rr 1/2Rr,1/2rr 1/2红果色,1/2黄果色3 Rr×Rr 1/4RR,2/4Rr,1/4rr 3/4红果色,1/4黄果色4 Rr×RR 1/2RR,1/2Rr 红果色5 rr×rr rr 黄果色3、解:序号杂交配子类型基因型表现型1 Rr × RR R,r;R 1/2RR,1/2Rr 1/2红色,1/2粉红2 rr × Rr r;R,r 1/2Rr,1/2rr 1/2粉红,1/2白色3 Rr × Rr R,r 1/4RR,2/4Rr,1/4rr 1/4红色,2/4粉色,1/4白色4、解:序号杂交基因型表现型1 WWDD×wwdd WwDd 白色、盘状果实2 WwDd×wwdd 1/4WwDd,1/4Wwdd,1/4wwDd,1/4wwdd,1/4白色、盘状,1/4白色、球状,1/4黄色、盘状,1/4黄色、球状2 wwDd×wwdd 1/2wwDd,1/2wwdd 1/2黄色、盘状,1/2黄色、球状3 Wwdd×wwDd 1/4WwDd,1/4Wwdd,1/4wwDd,1/4wwdd,1/4白色、盘状,1/4白色、球状,1/4黄色、盘状,1/4黄色、球状4 Wwdd×WwDd 1/8WWDd,1/8WWdd,2/8WwDd,2/8Wwdd,1/8wwDd,1/8wwdd 3/8白色、盘状,3/8白色、球状,1/8黄色、盘状,1/8黄色、球状5.解: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r: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3/8,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圆种子1/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

杂交组合TtGgrr ×ttGgrr:即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矮茎绿豆荚皱种子3/8,矮茎黄豆荚皱种子1/8。

6.解:题中F2分离比提示:番茄叶形和茎色为孟德尔式遗传。

所以对三种交配可作如下分析:(1) 紫茎马铃暮叶对F1的回交:AaCc×AAc c→AACc、AAcc、AaCc、Aacc 表型二种,比例为1:1(2) 绿茎缺刻叶对F1的回交:AaCc×aaC C→AaCC、AaCc、aaCC、aaCc 表型二种,比例为1:1(3)双隐性植株对Fl测交:AaCc×aaccAaCc Aacc aaCc aacc1紫缺:1紫马:1绿缺:1绿马(即两对性状自由组合形成的4种类型呈1:1:1:1。

)7.解:序号亲本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1 AaCc×aaCc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1/8AaCC,2/8AaCc,1/8Aacc1/8aaCC,2/8aaCc,1/8aacc 3/8紫缺,1/8紫马3/8绿缺,1/8绿马2 AaCc×Aacc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1/8AACc,1/8AAcc,2/8AaCc2/8Aacc,1/8aaCc,1/8aacc 3/8紫缺,3/8紫马1/8绿缺,1/8绿马3 AACc×aaCc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1/4AaCC,2/4AaCc,1/4Aacc 3/4紫缺,1/4紫马4 AaCC×aacc紫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1/2AaCc,1/2aaCc 1/2紫缺,1/2绿缺5 Aacc×aaCc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1/4AaCc,1/4Aacc1/4aaCc,1/4aacc 1/4紫缺,1/4紫马1/4绿缺,1/4绿马8、解:根据题意,该回交子代个体的分离比数是:紫茎绿茎观测值(O)482 526预测值(e)504 504代入公式求c2:这里,自由度df = 1。

查表得概率值(P):0.10<P<0.50。

所以P>0.05,差异不显著。

因此,可以结论:上述回交子代分离比符合理论分离比1:1。

9、解: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观测值(O)247 90 83 34预测值(e)(四舍五入) 255 85 85 29当df = 3时,查表求得:0.50<P<0.95。

这里也可以将1.454与临界值比较。

所以P>0.05,差异不显著,可见该杂交结果符合F2的预期分离比,因此结论,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10、解:(1)在体细胞中是AA'BB';(2)在配子中会得到(d)AB,AB',A'B,A'B'11、解:(1) 上述杂交结果,F1为4对基因的杂合体。

于是,F2的类型和比例可以图示如下:也就是说,基因型象显性亲本和隐性亲本的各是1/28。

(2) 因为,当一对基因的杂合子自交时,表型同于显性亲本的占3/4,象隐性亲本的占1/4。

所以,当4对基因杂合的F1自交时,象显性亲本的为(3/4)4,象隐性亲本的为(1/4)4 = 1/28。

12、解:因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所以,任何一个基因在个别配子中出现的概率是:(1) 因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分配的,也就是说,自由组合之二非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同一配子中之频率是二者概率之积,即:(2) 在受精的过程中,两性之各类型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某类型合子的概率是构成该合子的两性配子的概率的积。

于是,AABB合子的概率是:(3) 在AaBb ´ AaBb交配中,就各对基因而言,子代中有如下关系:但是,实际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进入配子的;而配子的结合又是随机的。

因此同时考虑这两对基因时,子代之基因型及其频率是:于是求得表型为AB的合子之概率为9/16。

13、解:在这个家系中,遗传性共济失调更可能是隐性遗传的。

14、解:(1) 因为,已知该病为隐性遗传。

从家系分析可知,II-4的双亲定为杂合子。

因此,可写出各个体的基因型如下:(2) 由于V-1的双亲为杂合子,由家系图知道V-1的弟弟没患病,所以基因型为AA或Aa,那么V-1的弟弟为杂合体的概率也就是2/3。

(3) V-1个体的两个妹妹(V-2和V-3)为杂合体的概率各为2/3,由于二者独立,于是,她们全是杂合体的概率为:2/3×2/3 =4/9。

(4) 从家系分析可知,由于V-5个体的父亲为患病者,可以肯定V-5个体定为杂合子(Aa)。

因此,当V-1与V-5结婚,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1/2。

(5) 当V-1与V-5的第一个孩子确为患者时,因第二个孩子的出现与前者独立,所以,其为患病者的概率仍为1/2。

15、答:性比不会发生变化,因为生女孩后再生孩子男女比例仍为1:1。

16、答:一.是因为他选择了豌豆作试验材料: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真实遗传),并且是自花授粉,且闭花授粉;还有成熟后的籽粒均留在豆荚里,便于统计。

二.是他克服了前人的弱点,利用了统计学方法,遵从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2、答;(1)36;(2)12;(3)12×8;(4)24;(5)24;(6)24;(7)24;3、答:AAABBb 、AAAbbb、AaaBBb、Aaabbb、AAaBBb、Aaabbb、aaaBBb、aaabbb即下一代胚乳有八种基因型,且比例相等。

5、答:不对。

因为在减数分裂时,来自父本或母本的某一条染色体进入某个配子的概率是1/2,则6个完全来自父本或母本的染色体同时进入一个配子的概率应为(1/2)6 = 1/64。

6、答:(1)5个小孢子母细胞能产生20个配子;(2)5个大孢子母细胞能产生5个配子;(3)5个花粉细胞能产生5个配子;(4)5个胚囊能产生5个配子;7、答:(1)马和驴的杂种染色体数是63。

(2)因为骡为马和驴远缘杂种,构成骡的细胞中两个染色体组(n驴=31,n马=32)对应各成员之间没有同源关系。

因此骡的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很少或没有配对,所以马-驴杂种是高度不育的。

但有一定的可育概率,可育配子的概率为P=2× 1/2638、偶数行:糊粉层无色。

奇数行:糊粉层无色。

9、答:动物孤雌生殖的类型有一种是:雌性二倍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卵和极核,卵和极核融合形成二倍体卵,再发育成二倍体个体。

例如,AaBb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AB、Ab、aB、ab四种卵和极核,AB卵和AB极核来自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二者融合形成AABB 卵,这是纯合的。

如果是AB卵和aB极核融合,则个体对A位点是杂合的。

如果是AB卵和Ab极核融合,则个体对B位点是杂合的。

如果是Ab卵和aB极核融合,则个体对A位点和B位点都是杂合的。

可能是第二极体与卵细胞结合,有些基因才有可能是杂合的。

第四章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1、见77—79页上:环境与基因作用的关系2、解:ABO血型为孟德尔式遗传的复等位基因系列,以上述各种婚配方式之子女的血型是:(基因型自己写)(1)1AB型:1A型:1B型:1O型(2)1AB型:1A型:2B型(3)3B型:1O型3、第二个孩子是O型的机会是0.5,是B型的机会也是0.5,是A型或AB型的机会是0。

4、解:见101—102页5、解:ABO、MN和Rh为平行的血型系统,皆遵循孟德尔遗传法则;ABO血型是复等位基因系列,MN血型是并显性,Rh血型显性完全。

现对上述四类血型男人进行分析如下:各男人可能提供的基因母亲(ORh-MN)可能提供的基因生ORh+MN子女的可否ABO系统MN系统Rh系统ABRh+M ,R,-ARh+MN ,(),R,+BRh-MN ,(),-ORh-N -可见,血型为ABRh+M,BRh-MN和ORh-N者不可能是ORh+MN血型孩子的父亲,应予排除。

6、IAiRrLMLN,IBiRrLMLN7.解:从271:237数据分析,近似1:1。

作c2检验:当df = 1时,查表:0.10<p<0.50。

根据0.05的概率水准,差异不显著。

可见,符合理论的1:1。

现在,某类型与纯质合子杂交得1:1的子代分离比,断定该未知类型为一对基因差异的杂合子。

8、解:根据上题分析,pelger异常为杂合子。

这里,正常:异常=223:439 @ 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