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候选人基本情况姓名李立浧从事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受教育情况1961.09-1968.09,清华大学,大学本科学习提名者广东省提名意见李立浧是国内外著名的电力专家、直流输电专家。

他在电力科技前沿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丰富了电力系统尤其是直流输电领域的学科内涵,为我国和世界直流输电的突破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立浧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并开展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构建了完备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体系,是能源电力领域的重大创新。

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揭示了交直流相互影响的深层机理,为交流和直流输电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

创造性地提出并研发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将世界直流输电技术提升到新高度。

李立浧是现代电网工程建设大家,主持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带动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大规模发展,已投产13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组织多条重大交直流输电通道建设,为我国西电东送战略实施贡献了重要力量。

研究开发的特高压柔性直流技术,已经在世界上第一个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乌东德至广东输电工程中应用。

这些成果有力促进了我国西部和北部清洁能源的大规模集约开发和大范围消纳,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意义重大。

李立浧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得201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此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奖20项,获得2016年光华工程科技奖、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第五届(2012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候选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李立浧是国内外著名的电力专家、直流输电专家,投身电力事业已经超过50年,在电力科技前沿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至今坚持在科技工作第一线。

李立浧在直流输电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和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攻克了交直流相互影响等世界级难题,创造性地提出并研发了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首创中国高压直流输电的系统集成和设计自主化技术。

这些成果极大地丰富了电力系统尤其是直流输电领域的学科内涵。

推动我国和世界直流输电技术持续突破创新,实现了我国直流输电技术从引进吸收到引领世界的巨大跨越。

李立浧是现代电网工程建设大家,创造了我国和世界电力建设的许多个第一:参加和组织了我国第一条330kV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kV 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kV直流输电工程;组织建设了我国第一条±500kV直流自主化依托工程;组织世界上第一条±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技术研究、关键项目攻关和工程建设;主持研发建设世界首个南澳多端柔性直流工程;正在主持研发建设世界首个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李立浧为推动先进能源电力技术的工程应用,促进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有:一、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和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构建了完备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体系,是能源电力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成果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李立浧是第1完成人。

主持±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技术为世界首创,国内外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他带领团队潜心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特高电压下的污秽外绝缘沿面放电机理,首创多因素多目标控制的外绝缘配置方法,提出了双12脉动阀组串联主接线型式,实现了800kV 特高电压、复杂环境下的绝缘可靠配置;提出了极导线任意布置下同走廊多回线路离子流场计算方法,首创交、直流电磁环境叠加模拟试验方法,实现了工程技术方案最优与生态环境友好的和谐统一;首次成功研制世界上通流能力最大的换流阀,电压最高、容量最大的换流变压器等特高压直流成套设备;构建了完备的特高压直流试验技术体系,建立了国际领先的试验研究平台。

李立浧主持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带动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大规模发展,已投产13项特高压直流工程,输送总容量达到9860万千瓦,累积输电距离达到2万2千多公里。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我国领先世界的技术,实现了从中国创造到中国引领。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成功突破,显著提升了我国电工装备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得电工装备成为中国制造的“金色名片”。

研究成果社会经济效益特别巨大,对于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二、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揭示了交直流相互影响的深层机理,攻克了同区域多回路直流落点等世界级难题,为世界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关键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案。

科研成果获得201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我国能源资源储存和使用呈逆向分布,能源资源主要在西部北部,而负荷主要在东中部。

为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我国建设了交直流并联输电大系统。

交直流系统稳定相互影响、机电电磁暂态过程相互交织、多直流落点集中等问题随之成为制约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瓶颈。

李立浧带领团队研究解决西电东送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1、揭示了多回直流换相失败规律、交直流系统交互作用等交直流并联大电网内在机理,拓展了现代大电网技术理论;2、提出了交直流送电规模、直流电压等级、多回直流落点等一整套交直流协调规划方法,发展了交直流并联大电网规划技术;3、创立了交直流并联大电网稳控关键技术与在线安全稳定综合防御技术;4、创建了多直流协调控制技术、振荡定位和解列控制技术、电网故障感知技术等交直流电网广域监测控制技术体系;5、研发了交直流网损优化、跨流域水电群优化、煤耗在线监测等大电网节能与经济运行技术;6、研发了应对雷电、台风、冰雪凝冻等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技术。

项目形成了保障西电东送大规模交直流并联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环保运营的技术体系,为世界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关键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案,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实施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主持多个世界标志性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创造性地提出并研发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将世界直流输电技术提升到新高度。

主持研发建设世界首个南澳多端柔性直流工程,突破多端柔性直流的系统研究与成套设计、控制保护关键技术,换流阀装备研制等世界级难题。

工程自投入运行以来,受到了国际专家、企业的广泛关注,被誉为柔性直流技术先进应用的典范。

科研成果获得2015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主持研发建设世界首个应用于主电网的鲁西背靠背柔性直流工程,额定容量1000兆瓦、直流电压±350千伏,电压和容量都是目前世界已投产柔性直流的最高水平。

工程的成功有力促进了世界高电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的整体设计、试验技术、装备制造等的发展创新,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正在主持研发建设世界首个电压最高、容量最大的乌东德水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的±800kV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工程,计划于2020年投产送电,2021年全部建成投产,可直接将云南清洁水电输送到两广地区,每年可送电320亿千瓦时,对促进西部清洁能源消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首创中国高压直流输电的系统集成和设计自主化技术,摆脱我国直流输电工程的设计、安装、调试等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推动我国直流输电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成果获得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直流输电是长距离、大容量输电关键技术,其系统集成和设计是核心技术。

由于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我国直流输电的系统集成和设计、安装、调试等长期受制于人。

面对这一困境,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李立浧主持制定了直流输电的系统集成和设计自主化技术的发展规划,首创我国直流输电系统成套技术,主持建成我国首个±500kV直流自主化依托工程-贵州至广东二回直流输电工程。

他带领团队完成换流站控制保护系统的集成、接口设计,完成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的全套图纸,自主开发首套直流基本设计软件包,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流工程调试软件,自主完成直流工程的站系统调试、分系统和全系统的调试。

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高压直流系统集成技术体系,实现了系统研究、成套设计、控制保护系统试验、站系统调试及系统调试的全面自主化。

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专项技术,彻底摆脱了对外国公司的依赖,实现了我国直流输电技术的跨越发展。

在李立浧院士的推动下,我国的直流输电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正在引领世界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

五、世界首创电力系统芯片化继电保护技术,主持技术开发,研制成功世界首套芯片化保护装置,开创了继电保护智能化发展的新纪元。

成果获得2018年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李立浧在世界上创新提出研发新一代继电保护技术-芯片化继电保护技术,以单一芯片取代传统继电保护装置的若干板卡和插件,完整实现保护采样、计算、管理、通信等功能,同时具有高可靠、高效率、易管理等特征。

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研制成功世界首套芯片化继电保护装置。

以单一芯片的多核替代传统装置的多CPU芯片和多板卡,元器件数量从近万个降低成800个。

研发了片内多核分布式计算和数据交互机制,实现关键数据不出芯片。

研发了数据通信、前置处理和数据同步等专用算法硬件处理单元,以多通道并行处理替代CPU串行处理顺序执行。

构建了芯片内8Gbps高速数据传输通道,突破传统装置100M板间总线的速度瓶颈。

提出了芯片内多业务进程同步处理机制,实现了业务间100us 级别的同步精度。

经过计算分析及试验验证,保护速动段动作时间压缩了20%。

攻克了紧凑化设计、低功耗设计和高防护等级等技术难题,实现了装置无防护安装。

六、主持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强的电网全景式实时数字仿真平台,创造性地将实时仿真系统用于交直流动态特性研究和复杂事故反演等领域,为世界大电网仿真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示范。

复杂大电网在远距离、高密度负荷及大容量输送背景下,具有交直流系统的相互影响的复杂性、强非线性和高维数性,传统、单一的仿真研究手段受到挑战,因此交直流并联大电网的仿真分析研究方法成为世界性的技术难题。

李立浧带领团队探索并开创了适合于交直流复杂大电网的仿真技术,推动了我国交直流并联大电网实时数字仿真、大电网安全稳定技术实时仿真试验研究的技术进步,实现了大电网仿真技术的集成飞跃,是我国大电网仿真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要里程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