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讲 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

第五讲 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


q m p 2. 平均开放床位数指数 q m p
1 0 0 0
0 0

51724344 . 100.35% 51545916 .
,说明在固定m,p的情况下,单纯由q的变动引起的X的变动, 即由于平均开放床位数的增加,使得1988年1季度较1987年 同期的住院收入增加了0.35%。
q m p 平均床位周转次数指数 3. q m p
→累积频率→Y(概率单位)。
2).求回归方程
f
→秩号范围R→平均秩次 R
n
ˆ RSR a bY ,必要时可对RSR进行适当 代换。Y为RSR的累积频率对应的概率单位值,Y=uα+5,uα为
以累积频率(α= 分位数。 /n)为左侧累积面积查标准正态分布所得 R
3).排序分档 根据标准正态离差μ分档,范围取-3~3为宜。分
表5.2 专家判断依据及其影响程度表
表5.3 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系数

设某位专家填表内容如表中*所示,则: Ci=0.3+0.4+0.05+0.05+0.05+0.05=0.90 Cs=0.3+0.5+0.7+1.0=2.50 Ca=(Ci+Cs)/2=(0.90+2.50)/2=1.70 按此法分别求得其他5位专家的Ca为:1.80,1.60,1.40,1.20, 1.30,那么加权后的权数分配为A:B:C:D=114:83:51: 27,经归一化处理后,A:B:C:D=0.41:0.30:0.19:0.10。
(3)计算归一化权重系数
Wi Wi '
W3' 0.4054
Wi '
i 1
m
得:W1=0.6370,W2=0.2583,W3=0.1047。
用同样方法可获得其他分层中各项目的权重系数,见表5-9 表5-9 第二层、第三层子目标权重系数
(4)求组合权重 病床使用率的组合权重系数 C1=0.6370*0.2970=0.1892; 治疗有效率的组合权重系数 C2=0.6370*0.5396*0.6670=0.2292 重患收治率的组合权重系数 C3=0.6370*0.5396*0.3330=0.1146; 医疗制度执行优良率的组合权重系数
1. 基本概念
秩和比是一种将多项指标综合成一个具有0~1连续变量 特征的统计量,也可看成0~100的计分。多用于现成卫生统
计资料的再分析。不论所分析的问题是什么,计算的RSR越
大越好。为此,在编秩时要区分高优指标和低优指标,有时 还要引进不分高低的情况。例如,评价预期寿命、受检率、
合格率等可视为高优指标;发病率、病死率、超标率为低优
例5.1 选定6位专家对4个评价因子进行权重评估,得分见下 表5.1,试计算其权重。 表5.1 6位专家4个评价因子的评分
各评价因子权重比例为A:B:C:D=75:57:33:18,经归一化 处理后,权重分配为A:B:C:D=0.41:0.31:0.18:0.10。
如果考虑专家的权威程度,应计算各专家的权威程度指数。 权威程度一般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专家水平及其打分的判断依 据,用Ci表示,一个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用Cs表示。每个 专家应填写判断依据及其影响程度表,和对问题熟悉程度表
表5-5 某医院两年中第一季度住院收入多因素分析实例
表5-6 某医院住院收入额多因素分析计算表(1季度)
1.
, 说明由于q,m,p的综合变动而引起的X的综合变动,即住院 收入1988年1季度比1987年1季度增加了18.44%。
0 0 0
q m p 住院收入总指数 qmp
1 1
1
61048508 . 118.44% 51545916 .
1 1 1 0
0 0
48531086 . 93.82% 51724344 .
,说明在固定q,p的情形下,单纯由m的变动而引起的X的 变动,即由于病床周转次数的下降,使得住院收入减少了 6.18%。
q m p 4.出院者人均费用指数 q m p
1 1 1 1
1 0
61048508 . 125.96% 48531086 .
就指数分析法而言:
②÷①为q本身变动指数(以m0、p0为权重)
③÷②为m本身变动指数(以q1、p0为权重) ④÷③为p本身变动指数(以q1、m1为权重)
④÷①为该总体总变动指数。
例5.1 某医院1987年1季度与1988年1季度的住院业务收
入额(X)=平均开放床位数(q)*平均床位周转次数(m)
*出院者人均费用(p)。编制指数有关资料见表5-5。
,说明在固定q,m的情形下,单纯由p的变动而引起的X的 变动,即由于人均费用的增加,使住院收入增加了25.79%。
三、综合评分法 综合平分法是建立在专家评价方法基础上的一种 重要的综合评价方法。首先根据评价目的及评价对象
的特征选定必要的评价指标,逐个指标订出评价等级,
每个等级的标准用分值表示。然后以适当的方式确定 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选定累积总分的方案以及综合
T T j / n 15
j 1
(2) 计算协调系数:
d i 2 /( d i 2 ) max
j 1 j 1
n
n
式中
d
j 1
n
2 j
(T j T )
j 1
n
2
( d )
j 1
n
2 j max
1 2 3 m (n n) 12
当有相同秩次时,要对ω 进行校正 n 12 c 2 3 d i2 3 m (n n) m (t k t k ) j 1
档数目可根据试算结果灵活掌握。常用分档数对应的百分位数 及概率单位见表5-11。
表5-11 常用分档数及对应概率单位
2. 实例分析 例5.6 某医院1991~1998年8项统计指标资料见表5-12,
1. 按每一指标编秩,求每一年的RSR,见上表5-12。 2. 求RSR的分布及概率单位Y,见下表。 表5-13 RSR的分布
本例因有相同秩次,用校正公式:

12 [(7 15) 2 (11.5 15) 2 (18.5 15) 2 (23 15) 2 ] 0.862 6 2 (43 4) 6 * (23 2)
协调系数在0~1之间取值,越接近1,表示所有专家对全 部因子评分的协调程度较好;反之,则意味着专家们协 调程度差,对因子相对重要性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不一致。
表5-7 目标树图各层次评分标准
以目标树中第一个子目标分层为例,3个评价目标成对比 较判断优先矩阵见下表5-8 表5-8 第一个子目标分层成对比较判断优先矩阵
(2)计算权重系数 得:
Wi m ai1 ai 2 aim
'
W1' 3 1 3 5 2.4662 W2' 1.0 ,
综合指数法的基本步骤为: 1).选择适当的指标 ; 2).确定权重 ; 3).根据实测数据及其规定标准,综合考察各评价指 标,探求综合指数的计算模式 4).合理划分评价等级
5).检验评价模式的可靠性
(1)
实例分析 在卫生统计工作中,常碰到多个因素并存的情况,为了
分析其总量指标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需要把内在联系
评价等级的总分值范围,以此为准则,对评价对象进
行分析和评价,以决定优劣取舍。
1. 评价指标诸等级分值的确定方法: ①专家评分法;
பைடு நூலகம்②离差法;
③百分位数法。 2. 综合评价总分计算法 ①累加法;
②连乘法;
③加乘法; ④加权法。
四、层次分析法 1. 基本概念 层次分析法是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评价对象依 评价目的所确定的总评价目标进行连续性地分解,得到 各级(层)评价目标,并以下层作为衡量目标达到程度 的评价指标,然后依据一定方法通过对这些评价指标对
评价对象的总评价目标计算出一综合评分指数,依其大
小来确定评价对象的优劣等级。该法多用于卫生事业管 理方面,如医院工作质量的评价。
2. 实例分析 例5.2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医院工作质量进行 综合评价,步骤为: 1).建立目标图 。

医院工作质量评价目标树图
2).计算权重系数 权数的计算步骤如下: (1)对目标树自上而下分层次一一对比打分,建立成对比 较判断优先矩阵。评分标准见表5-7。
变动的方向和程度的相对数,系一种多因素的指数 。
综合指数是编制总指数的基本计算形式。它一方面,我 们可利用综合指数的方法来进行因素分析;当我们可以把某个
总量指标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因素指标时,如果固定其中的一个
或几个指标,便可观察出其中某个指标的变动程度;另一方面, 也可以综合观察多个指标同时变动时,对某一现象或结果影响
m
T j Rij
i 1
T T j / n
j 1
n
式中:为第j个评价因子之等级和,Rij为第I个专家 对第j个因子的评分等级,为各因子平均等级和。
本例:
TA RiA 1 1 1 2 1 1 7
i 1
6
TB 11.5
4
TC 18.5
TD 23
C4=0.6370*0.1634=0.1041;
护理制度优良执行率的组合权重系数 C5=0.2583; 膳食供应优良率的组合权重系数 C6=0.1047
3.求组合评分指数
GI Ci Pi
i 1
n
式中为第I个评价指标值,n为评价指标个数。
表5-10 某市6所综合医院工作质量综合评价表
五、秩和比法
指标。在疗效评价中,不变率、微效率等可看作不分高低的 指标。指标值相同时应编以平均秩次。
设有m个指标,对n组数据进行评价,形成n行m列的数据 阵,则各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