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在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者:吴悦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02期摘要:银行是我国经济金融调解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保障经济和金融发展,稳定金融秩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银行的管理职责当中,服务实体经济就是一个方面。
我国经过多年的金融改革,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不断深化,但是在具体的管理当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本文从银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银行在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银行服务于实体经济质量低,银行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融合不够密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问题。
最后提出加强银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对策,在具体的管理当中要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水平,加强银行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融合,加强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风险管理,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管理水平。
关键词: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編号:2096-3157(2019)02-0113-02一、银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管理的重要工具,我国银行管理体系、金融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不断的深化和融合,银行在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银行在服务于实体经济中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重要要求,是指导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其次,银行在服务于实体经济中是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一系列的国际经济不稳定因素,我国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面临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较大的资金要求,这就需要银行更好、更深入的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提高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二、银行在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1.银行服务于实体经济质量低银行在服务于实体经济过程当中,质量较低。
虽然我国银行金融体系经过改革不断完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金融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大量资金叠加杠杆,诱发人民币贬值预期等问题突出,这充分的说明,银行在服务于实体经济宏观质量管理上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质量低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很多重工小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与大型企业在实力上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根据相关政策进行融资,并不能有效满足相关政策的要求,在实际的资金发展当中具有较大的差距,不能从银行政策当中获得帮助。
2.银行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融合不平衡银行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融合不平衡,我国银行在服务于实体经济方面主要是侧重重要战略项日,但是对于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的项日往往重视程度不够,并且由于银行自身的调控体系不健全,没有对国家区域经济的战略发展提供公平有效的支持。
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还存在过于计划的模式,还没有与市场经济有效融合起来。
我国银行在整体发展战略和服务于实体经济方面,主要是倾向沿海和国家政策重点区域,因此在实体经济的发展和落实过程中,资金投入方向也是放在这些区域。
但是在其他地区,如西部和西南地区银行实际投入当中,实体经济投入不够,因此这此地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
3.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问题当前银行在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风险控制问题突出。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问题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也是较难的解决的问题。
因为金融经济风险是不断的随着金融环境而发生变化的。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风险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风险控制意识不强。
在很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当中,都是银行有关部门按照政策的要求进行落实,没有结合地区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符合实际的风险控制措施。
部分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认为风险控制是国家的事情,与银行无关,因此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风险控制不重不够。
第二,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风险控制方法问题。
部分银行在服务实体风险管理管理当中,主要是采取事中的控制作用,这样就没有建立一套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体系。
事中风险控制是一种被动的控制方法,很多风险在事前就有所有表现,事中风险控制,不能有效的控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三、加强银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对策1.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水平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水平。
虽然我国银行金融体系经过改革不断完善,但是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量较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在银行在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过程当中。
要针对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在具体的服务质量管理上要加强侧重,主要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玄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方面,加强融合管理措施,使银行在服务实体方面全面有效,一方面,加强银行内部的政策制定,完善有关服务实体经济的相关政策。
另一方面,通过一些列的服务措施,倒逼实体经济更好的转型,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管理力度。
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当中,质量低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很多重工小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与大型企业在实力上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根据相关政策进行融资,并不能有效满足相关政策的要求,在实际的资金发展当中具有较大的差距,不能从银行政策当中获得帮助。
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管理过程当中,在融资政策上要向中小企业靠拢,根据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融资政策,提高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帮扶力度。
在银行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中,首先,要在政策上进行倾斜,在宏观政策上要改变过玄只重视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在政策上放低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标准和模式,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
另外,在实际的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当中,要采取针对性的指导模式,银行及其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管理力度,加强指导,针对中小企业融资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指导,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水平。
2.加强银行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融合加强银行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融合。
我国银行在服务于实体经济方面主要是侧重重要战略项目,但是对于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往往重视程度不够,并且由于银行自身的调控体系不健全,没有对国家区域经济的战略发展提供公平有效的支持。
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当中面对这样的问题,要平等对待不同区域的发展要求,根据统筹发展采取相对的应对措施。
目前银行业要持续服务区域发展,既要为京津冀、雄安、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发展提供量足价优的金融服务,又要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提供支持,提高银行在服务于实体經济的实际管理水平。
3.加强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风险管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管理中要有效的落实风险控制要求,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加强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风险管理。
在具体的管理中,首先,要提高对风险控制的认识程度。
银行业要提高扎紧风险意识,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全面推行依法治行、从严治行。
其次,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中,要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提高风险控制效果。
要提升风险防控的有效性,以一线业务部门履行依法合规经营管理的主要责任为第一道防线;以风险管理部门履行管理全面风险的主要责任为第二道防线;以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履行审计和问责的主要责任为第三道防线,实施职能明确的“三道防线”内控方案。
加强对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效果监督,建立全面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从而真正保障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风险防控。
为避免同质竞争,各类型银行以及各银行主体都应有自己明确的市场定位,高效利用有限的金融资源,提高银行的内部竞争力。
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风险管理中,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流程,在实际的风险管理当中,针对风险要进行分析,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要及时的提示,这样可以在前期可以及时的发现风险,减少对相关实体经济的影响。
另外在风险的实际控制过程当中,针对高风险的实体经济,银行要采取分阶段的风险控制措施和方法,在风险应对上,建立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可能存在的影响。
四、结语从以上的分析看出,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在服务于实体经济中是我国宏观政策的基本要求,银行在服务于实体经济中是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支持。
但是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当中还存在银行服务于实体经济质量低、银行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融合不够密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问题。
在很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银行有关部门按照政策的要求进行落实,没有结合地区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符合实际的风险控制措施。
部分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当中,认为风险控制是国家的事情,与银行无关,因此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风险控制不重不够。
在实际的管理当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水平、加强银行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融合、加强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风险管理,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管理水平,更好的发挥银行经济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1]王晓芳,强监管下贵州省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分析[J].商业经济,2018,(11):l46~147—-179.[2]赵胜利,杨峙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提升政策研究——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建议[J].征信,2018,( 10):47-52.[3].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8,(08):6.[4]杨晔,吴丽娜.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困境及路径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8。
(08):7~12.[5]陈华,张晶晶,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J].农村金融研究,2018,(08):13 -17.[6]李丹,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交通银行倾力服务企业生产纪实[J].中国金融家,2017,(12):93-94.[7]何德旭,王朝阳。
陈义国.村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问题与对策——基于浙江岱山稠州村镇银行的调研分析[J].银行家,201 7,(12):108-11[8]司瑞灏,试论商业银行投行在实体经济“去杠杆”中的作用[J].农村金融研究,2017,(11):4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