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T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都可以进行有丝分裂B.抗原呈递细胞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C.若抑制T细胞的发育,受影响的只是细胞免疫D.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识别特定的抗原细胞和记忆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可以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而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失去分裂能力;抗原呈递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可以吞噬病原体,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摄取、处理绝大多数病原体并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因此抗原呈递细胞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若抑制T细胞的发育,则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影响;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能识别特定的抗原。
2.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B.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C.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D.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细胞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快速分裂、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A项错误;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过敏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项错误;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因此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C项正确;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 项错误。
3.免疫工作者在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破坏骨髓和胸腺进行免疫研究后,分别向其体内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小鼠出现的变化是( )A.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B.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功能,乙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功能C.甲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乙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功能D.甲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乙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解析B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甲组小鼠破坏骨髓后再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则小鼠体内不能产生B细胞,但可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破坏胸腺后再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则小鼠体内不能产生T细胞,但能够产生B细胞,由于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乙组小鼠免疫能力基本不变。
答案A4.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分裂、分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的核遗传物质相同,mRNA完全不同B.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胸腺C.乙分裂、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D.丙可完成核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解析甲、乙、丙三种细胞都来源于受精卵,它们的遗传物质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三种细胞中的mRNA不完全相同,A项错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项错误;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可分裂、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项正确;丙是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成熟动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它的DNA不能复制,D项错误。
答案C5.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
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
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解析胸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生长成熟,是重要的免疫细胞,移植皮肤片在切除胸腺的小鼠乙身上存活时间更长,说明T淋巴细胞在皮肤移植手术中起到了排斥异体皮肤的作用。
答案B6.下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能以此方式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组细胞是( )A.反射弧中相邻的神经元B.甲状腺细胞与下丘脑细胞C.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D.根尖成熟区相邻的细胞解析反射弧中相邻的神经元通过释放化学物质——神经递质进行传递,A项错误;甲状腺细胞对下丘脑细胞分泌TRH的反馈调节通过化学物质——甲状腺激素进行信息传递,B项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之间属于直接信息传递,C项正确;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是利用了细胞间通道进行传递信息,D项错误。
答案C7.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有关T细胞“刹车”分子研究的两位科学家,该“刹车”分子是T细胞合成的蛋白质,能抑制T细胞的激活,从而避免T细胞过度激活而导致健康细胞的损伤。
研究者通过阻断“刹车”分子的作用,使细胞全力攻击癌细胞来进行癌症治疗。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只有T淋巴细胞才有控制合成“刹车”分子的相关基因B.T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与癌细胞结合形成细胞集团C.抑制“刹车”分子的合成可以提高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D.T细胞发现并攻击癌细胞体现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解析所有细胞都含有控制合成“刹车”分子的相关基因,但是只有T淋巴细胞控制合成“刹车”分子的相关基因表达,其他细胞该基因不表达,A项错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癌细胞结合形成细胞集团,B项错误;促进“刹车”分子的合成可以减弱T细胞的功能,进而提高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C项错误;T细胞发现并攻击癌细胞体现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项正确。
8.下列对健康小白鼠进行的实验处理,对其机体产生的反应分析错误的是( )A.损伤下丘脑,寒冷环境中小白鼠体温下降,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B.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引起T细胞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切除其胸腺,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丧失D.破坏其下肢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小白鼠有感觉损伤下丘脑,寒冷环境中小白鼠体温下降,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A项正确;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会刺激B细胞分裂、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 项错误;胸腺为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切除其胸腺,导致T细胞无法成熟,从而使体液免疫减弱,细胞免疫丧失,C项正确;破坏其下肢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兴奋可以传导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感觉,但无法控制其下肢运动,D项正确。
9.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增加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
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科学家从病愈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T细胞产生的C.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不一定属于蛋白质类的物质,它是一种抗原,能刺激人体发生免疫反应;抗毒素是一种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毒素与类毒素发生反应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10.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
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
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解析鸡霍乱病原菌能引起鸡产生特异性免疫过程,所以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项错误;在选择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是本来就存在的,而选择是定向的,第一次注射前,鸡中本来就存在抗性个体和非抗性个体,注射鸡霍乱病原菌后选择了抗性的个体,故抗性个体并非鸡霍乱病原菌诱导产生,B项错误;第二次注射时,注射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会引起鸡体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只是死亡的鸡免疫能力弱,没有清除鸡霍乱病原菌,D项错误。
答案C11.下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①②③B.图甲②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解析图甲不需要抗原刺激也能进行①②③过程,分化形成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图甲②过程分裂、分化形成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②过程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体液免疫功能降低,并不会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快速分裂、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机体的二次免疫反应,不属于过敏反应。
答案A12.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此图中吞噬细胞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⑤过程是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此图表示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切除胸腺的个体会丧失细胞免疫能力,但仍会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13.CAR-T是携带了某种特异性抗原受体的改良了的T细胞,常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特异性抗原受体位于T细胞内B.CAR-T比普通的T细胞特异性更强C.CAR-T治疗肿瘤实质是细胞免疫D.利用患者的T细胞制备CAR-T更好细胞表面含有识别特异性抗原的受体,A项错误;CAR-T是改良了的T细胞,则比普通T 细胞特异性更强,B项正确;CAR-T治疗肿瘤实质是细胞毒性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是细胞免疫,C项正确;利用患者的T细胞制备CAR-T,移植后则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D项正确。
14.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抗原呈递细胞的摄取和处理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C.细胞毒性T细胞可直接清除抗原D.被病毒感染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病毒彻底清除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将抗原暴露出来,但并没有直接消灭抗原。
15.如图所示为甲型H1N1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②过程中会暴露隐藏的抗原,③⑤过程都有细胞因子的作用B.c细胞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C.X细胞可以表示两种细胞即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D.图示说明侵入机体的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清除解析②过程表示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c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是细胞毒性T细胞;图中b代表抗体,因而X细胞只能代表浆细胞;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细胞免疫,①②⑤⑥⑦⑧代表体液免疫。
答案C16.下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不包扎,能减少厌氧菌等感染的机会B.注射的狂犬疫苗是抗原C.第3 d注射狂犬疫苗引发的免疫过程属于二次免疫D.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学的应用,不包扎,伤口接触氧气,能减少厌氧菌等感染的机会,A项正确;注射的狂犬疫苗是抗原,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B项正确;第3d 注射狂犬疫苗引发的免疫过程属于二次免疫,C项正确;免疫球蛋白是抗体,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可与细胞外的狂犬病病毒结合,不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