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第四章
• 结果 不涉及货币资金,只有实际收到后
才引起货币资金的增加。 20
账项调整的内容 2. 递延项目调整
递延——指将已收到的款项或付出的款项,
推迟到以后期间予以确认的收入或费用。 分为预付费用和预收收入。
21
预付费用: 借:费用账户 ——利润表项目
贷:债权账户 ——资产负债表项目 预收收入: 借:负债账户 ——资产负债表项目
费用相配比
5
(二)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确认收入和费用同时要遵循配比原则: 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相配比 期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
用相配比
6
收入费用与货币资金收付关系
当期收 入和费
用
递延收 入和费
用
应计收 入和费
用
7
贷:收入账户 ——利润表项目
22
(1)预付费用的调整(成本费用的分摊)
待摊费用是已经支付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
(但不超过一年)分摊的费用。 成本分摊的调整分录为:
先付款 后确认费用
借:相关成本或费用账户 费用增加
贷:预付费用或资产账户 资产减少
需要开设“待摊费用” 资产账户, 核算跨期应计费用。
23
银行存款等
11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比较
(1)从会计处理手续来看 (2)从计算企业的经营结果来看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九 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 确认、计量和报告。
12
பைடு நூலகம்
期末需要账项调整的内容:
⒈应收、应付账项的调整 ⑴应计收入 ⑵应计费用
遵循受益原则: 谁受益,谁负担。
会计年度 本期收支和跨期收支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会计中期
4
(二)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企业确认收入和费用时遵循的标准和原则称为 会计基础。
配比原则——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其 收入应与为取得这笔收入而所发生的相关成本、费 用相互配比。
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相配比 期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
先确认费用 后期才付款
应计费用(Accrual expense)是指本期已经
发生或已经受益,按受益原则应由本期承担,但
由于尚未实际支付的费用。
应计费用的调整分录为:
借:相关费用账户
费用增加
贷:相关负债账户
负债增加
需要开设“预提费用”负债账户, 核算跨期应计费用。
17
应计费用调整的核算要点
• 内容 主要核算应由本期负担但未实际支
⒉递延事项,即预收、预付事项的调整
⑴预收收入的分摊
⑵预付费用
⒊估计项目
(1)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
(2)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13
二.账项调整
(一)账项调整的必要性及依据
由于企业平时对部分业务按现金收支的行 为予以入账,因此,每个会计期末都应该按权 责发生制予以调整。
账项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反映本期的 经营成果。
本
月 当期收支——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在当期
收 入
收到或付出款项
和 跨期收支——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在其他
费 用
期间收到或付出款项
期末账项调整内容
8
收付实现制
又称现金制,是按照是否在本期已经收 到或付出货币资金 (现金、银行存款)为标准 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基础。
不存在期末账项调整的问题
9
权责发生制
(一)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
持续经营——是指可以预见的将来, 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 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资产和负债按流动性划分 定期提供财务报告
确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3
会计假设之一——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 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 相同的期间,按期编报财务会计报告。
待摊费用 ②实际发生
①实际支付款项
每月分摊
成本费 用账户
待摊 费用 账户 结构
▲尚未 分摊的 费用
24
预付费用调整的核算要点
• 内容 主要核算已实际支付,并应由本期
负担的费用,主要是待摊费用;
• 方法 一方面记入有关费用科目的借方
(利润表),另一方面记入有关资产科目 的贷方(资产负债表);
• 结果 将已经支付的货币资金在期末确认
又称应计制,以权利或义务的发生与否为标 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不考虑货币资金是否实际 收付。
——要进行期末账项调整
10
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标准 判断下列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一月份销售商品,三月份收到商品货款; 一月份支付全年仓库租金; 一月份向银行借款,三月底支付一季度利息; 一月份水电费,二月份付款; 一月份预收商品货款,四月份发货; 一月份现销商品; 一月份现购电脑,可用五年……
为费用。
25
待摊费用的分摊
• 预付的全年报刊费、保险费摊销时,应 记入有关费用账户的借方(利润表)和待 摊费用账户的贷方(资产负债表); • 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开办费等摊销 时,应记入有关费用账户的借方和长期待 摊费用账户的贷方;
第四章 会计循环(二)
学习要点:了解期末账项调整的必要性和 依据、了解结账的必要性,掌握基本财务报表 的编制。
重要概念: • 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 •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 配比原则和期末账项调整
1
第一节 期末账项调整
会计确认基础 调账的概念及内容 期末账项的调整
2
一. 会计确认的基础
应计收入的调整分录为:
借:相关债权账户
债权增加
贷:相关收入账户
收入增加
19
应计收入调整的核算要点
•内容 主要核算已经获得或实现但未实际
收到和入账的收入,主要包括出租包装物 收入、存款利息收入、出租固定资产收入 等;
• 方法 一方面记入债权账户,并列入资产
负债表;另一方面记入收入账户,并列入 利润表;
付的费用,包括预提银行借款利息、预提 职工福利费、计算应交税费等;
• 方法 一方面记入有关费用账户,并列入
利润表,另一方面记入负债账户,并列入 资产负债表;
• 结果 不涉及货币资金,只有在实际支付
费用时,才减少货币资金。
18
(2)应计收入的调整
先确认收入 后期才收款
应收收入(Accrual revenue or Revenue receivable)是指那些在会计期间终了时已经获 得或实现但尚未收到款项和未入账的经营收入。
14
(二)账项调整的内容
1. 应计项目调整 指在本期已经赚得或已经发生,但尚未收
到款项或付出款项的经营收入或费用。 分为应计费用和应计收入。
15
应计费用: 借:费用账户 ——利润表项目
贷:负债账户 ——资产负债表项目 应计收入: 借:债权账户 ——资产负债表项目
贷:收入账户 ——利润表项目
16
(1)应计费用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