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地球和地球仪1.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经线和纬线(定义、位置关系、长度、形状、指示方向)3.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标注起点、度数划分及表示、半球划分、特殊经纬线度数、中低高纬度划分)4.在经纬网图上确定某地点的位置;判读并写出某点的经纬度1.2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概念、自转方向、自转周期、产生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2.地球的公转(概念、公转方向、公转周期、产生现象——四季、五带、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1.3地图的阅读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三种定向方法)、量算距离(利用比例尺——比例尺大小比较)、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1.4地形图的判读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断坡的陡缓;估算相对高度2.河流发育的地形条件,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2.1大洲和大洋1.在地图上认识大陆、岛屿、大洲、海峡、半岛、运河。
2.在世界地图上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记住大洲分界。
(大洲面积大小排序、跨经度最广、跨纬度最广、赤道穿过的大洲等)2.2海陆的变迁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东海海底人类活动遗迹、荷兰填海造陆)。
2.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海洋面积变化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红海在扩张、喜马拉雅山在升高、地中海在缩小等)(侧重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第三章天气和气候3.1多变的天气1.能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这两个术语。
2.能识别等常用天气符号(包括风向、台风、雾霾,沙尘暴),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懂得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通过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气温分布图,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纬度因素: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2)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3)地形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2.根据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能描述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3降水的变化和分布1.通过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掌握世界降水分布差异。
1)纬度因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海陆因素: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3)地形因素: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世界干极,世界雨极2.根据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能描述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4世界的气候1.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分布区。
(气候类型、名称、特点、分布、柱状图等)2.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断方法。
3.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4.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了解全球变暖的人为因素。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4.1人口和人种1.掌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及计算。
2.运用地图等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人口稠密区原因、人口稀疏区原因)3.举例说明人口过多、过少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结合地图了解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4.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运用地图了解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了解相关特色建筑。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1.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1.运用数据和实例,叙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3.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6.1位置和范围1.运用地图简述某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6.2自然环境1.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简要分析相互关系。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7.1日本1.位置、首都、范围、位置优越性2.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旅游3.日本经济发展,高度发达的工业。
(经济特点,发展经济的利弊,主要工业区分布)7.2东南亚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叙述该地区地理位置及特点。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热带季风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城市人口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5.举例叙述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7.3印度1.结合地图叙述某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叙述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图表,叙述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季风气候不稳定,易发生旱涝灾害)。
4.服务外包产业。
7.4俄罗斯1.结合地图叙述某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叙述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1)地形: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3)河流:伏尔加河—母亲河,自北向南流,航运价值高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流,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低。
3.该国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根据资料和地图,叙述某国家交通线路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亚欧大陆桥起始点)5.主要城市,摩尔曼斯克、莫斯科、圣彼得堡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8.1中东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图叙述该地区地理位置及特点。
(三洲五海之地)2.自然环境及其和人类生活的关系(穿白长袍、骆驼、床在屋顶),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河流稀少(有无流国,节水)3.中东石油资源丰富的原因,美称,运输路线,输入地等。
4.多元的文化,宗教,圣城耶路撒冷。
8.2欧洲西部1.在地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叙述该地区地理位置及特点。
2.欧洲西部地形特点,地势特点,气候类型及特点,主要的几条河流。
3.该地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农业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4.欧洲的旅游业。
8.3撒哈拉以南非洲1.位置、范围、黑种人的故乡2.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主要是热带气候,称为热带大陆)、河流(刚果盆地是最大的盆地、尼罗河发源于湖泊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3.初级农矿产品丰富,发展经济落后,现今迅速发展。
4.人口、粮食和环境的矛盾8.4澳大利亚1.位置(海陆、半球、纬度),地形、气候(半环状分布),河流,人口集中地区2.世界活化石博物馆3.经济以服务业为支柱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放养绵羊数量和生产羊毛最多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质优、埋藏浅、易开采、出口量大)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9.1美国1.美国位置(海陆、半球、纬度温度带)、范围(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民族大熔炉。
2.自然环境,地形(主要地形区、气候、河流——密西西比河航运价值高)3.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区的原因)、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主要工业区、美国硅谷)9.2巴西1.位置(海陆、纬度、半球),混血种人的社会(白种人占一半以上,混血种人数量多)2.自然环境,地形(主要地形区世界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人口集中区),气候,河流(世界最大的河流,第二长河)3.工农业发展(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大,产品出口量大;矿产资源丰富——酒精汽车)4.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10.极地地区1.北极,气候特点,资源丰富,科学考察2.南极,自然环境特点,美称(白色荒漠、风库、冰雪高原原因),科学考察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1.1疆域1.运用地图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半球、海陆、经纬度)并可以描述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注意单位),在图上找出我国的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和濒临的海洋。
3.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包括四至点东西时间差异、南北气候差异),也是海洋大国(领海范围12海里)。
4.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行政中心和轮廓及位置。
1.2人口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记住我国人口分界线,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1.3民族1.我国民族组成,汉族92%,其他为少数民族,超过500万人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民族。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了解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叙述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记住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地形地势1.运用中国地形图,叙述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运用地图记住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我国地形面积比例,中国最高和最低点。
3.熟记阶梯交界处山脉,以及各阶梯中地形区的分布。
2.2气候1.运用图表归纳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2.运用地图叙述我国温度带(根据气温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干湿区(有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的分布。
(记住包头市、塔里木盆地、北京)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4.运用资料叙述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我国夏季最热和冬季最冷的地方;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
2.3河流1.理解内流河、外流河、咸水湖、淡水湖的概念,记住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最大的淡水湖、咸水湖、第二大淡水湖、最大的外流河、第二长河等之最。
2.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点。
3.了解京杭运河起止点、流经省区、沟通水系、作用4.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淮河、珠江、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海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等),理解其水文特征和其他地理事物间的关系。
5.叙述长江水文特征(起止点、我国第一大河原因、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划分、主要水利枢纽)以及不同河段的开发与治理。
6.叙述黄河水文特征(起止点、我国第二长河、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划分、主要水利枢纽)以及不同河段的治理与开发。
2.4自然灾害1.可以区别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并了解主要灾害的分布区及原因。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2.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匀等特点,树立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