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全区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与对策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为更好地适应新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建设繁荣和谐现代化新建邺建设进程,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对加快形成全区公共服务体系进行研究。
研究途径主要通过组织召开科技局、教育局、民政局、文化局、劳动局、卫生局、体育局、市容局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座谈会,学习上海、苏州等先进经验和专家指导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地研究,并结合本区现状,提出加快形成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举措。
一、关于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指为大众服务的、基本的、非盈利性的服务。
首先是为大众的服务,必须具有非常广泛的覆盖面,它不是针对特殊阶层、特殊人群而是面对所有人群;二是基本的服务,如九年义务教育、新农村合作医疗和人口计生的免费服务等均属于这一范畴;三是非赢利性,它不是指不收钱,而是指服务所得不用于利益分配,而是用于公共事业发展。
目前公共服务包括四大类:一是基础性的公共服务。
如基础设施、水、电、公路、邮电等。
二是经济性的公共服务。
如规则与计划的制定,规范的监督;还有就是宏观调控,如五年计划,资金的调拨等。
三是社会性的公共服务。
包括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人口等。
四是安全性的公共服务。
如国防、警察、消防等,是用来维护整个社会安全与稳定的。
目前在中国特别要加强社会性的公共服务。
二、加快形成公共服务体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一)加快形成公共服务体系是建设和谐建邺的迫切需要。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包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并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内容。
中共十七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这些表述表明,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邺是个新区,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在公共服务上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和公共治理的和谐,直接影响到和谐建邺的建设。
(二)加快形成公共服务体系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民生问题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城市的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创业环境等都将对一座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民生问题处理不好也将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对一座建设中的新城来说,其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都较弱,上学、看病、就业、交通等民生问题尤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这也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加快形成公共服务体系是新城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城市产业发展主要起决于两类角色,一类是投资者,它们携带着可移动的要素,比如资金、产品、品牌、研发能力、管理能力、销售渠道等等。
另一类是城市,它们拥有不可移动的要素,比如土地资源、水资源、区位、基础设施、产业配套条件、法律政策环境等等。
这两类角色互相选择、互相匹配,匹配得好了,可移动要素找到了合适的不可移动要素,就会有成功的投资项目,投资者和城市所在地就会双赢。
对新城来说,我们迫切要做的就是如何按照新城的总体发展规划,做好产业发展需要的公共服务等配套条件。
做得好,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就越强,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在与投资者的博弈中就占优势,可以选择更多更优秀的企业和更优质的项目落户新城,这样新城产业的发展不仅层次高,而且后劲足。
(四)加快形成公共服务体系是建设一座具有国际化标准、现代化水准城市的迫切需要。
一是城市现代化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社会服务体系现代化,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现代化。
除了具备一般意义的现代化特征外,还应呈现出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科教领先、环境优美、法制健全、人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景象。
二是城市国际化主要指它的功能国际化。
城市功能国际化,包括经济或产业功能、金融资本服务功能、政治社会交往功能,以及文化交流旅游服务功能等等。
作为国际化城市可以是上述功能的全面国际化,也可以是部分功能的国际化,即某项功能不仅在一国之内起影响或控制作用,而且在国际范围内,区域的或世界的范围内,起影响或控制作用。
因此,要建设一座具有国际化标准和现代化水平的新城,首先必须做到基础性、经济性、社会性和安全性的公共服务现代化。
新城市公共服务的现代化是一座具有国际化标准和现代化水准的城市的最基本的必备条件,意义十分重要。
三、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主要做法。
1、科学规划,高标准引领新城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建设。
建设新城公共服务体系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先规划后建设,在通过座谈、论坛、课题研究等多形式,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和学习先进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新城建设总体规划,并先后制定了河西CBD发展规划,人才规划,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城市管理行动纲要,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信息化与数字建邺发展规划,环境保护与和生态建设专项规划等,有计划地推进新城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建设。
新城建设的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学校、居民小区、商业网点、广场及公园等项目都是在新城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照专项规划的要求组织实施,并严格规范项目审批程序,确保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要求,适应新城整体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2、政府投资,高标准建设新城公共服务配套项目。
依据河西新城总体建设和发展目标,新城配套重点建设项目自2002年以来,政府及社会投资达400多亿,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⑴基础性公共服务分阶段逐步配套建设到位。
根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河西地区有5条地铁线经过,规划有停靠站超过20个,南京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之间有两次交叉相连,一处是在新街口市中心交叉相连,另一处便是在河西中心区的元通站牵手连通;在公共交通上,规划在纬九路与文体路交界处结合地铁一号线车站安排中胜长途客运站,用地近100亩,实现长途客运功能与室内交通的地铁、公交的“无缝衔接”。
河西中部地区规划安排了12个公交首末站,其中包括两个公交枢纽站,四个中型站和六个小型站。
目前,河西地铁一号线在中部地区已有三个站,分别为中胜站、元通站、奥体站,河西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已建成约100公里的道路,其中“五横七纵”主干道48公里、24条支路52公里,加上地铁一号线西延,基本构成新城区立体交通体系。
目前,已有27条公交线路,随着河西入住居民的增多,这些公交线路将增加班次,缩短市民等车时间,方便市民出行;完成6个泵站共计每秒100个流量的改扩建;完成总长约30公里的12条河道的改扩建、新建,沟通河道水系。
水、电、气及通信基本配套。
⑵社会性公共服务不断配套完善。
新区社区中心正全力加快运作。
河西新城采取的是新区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三级中心体系。
社区中心共有八个,包括管子桥、清凉门等。
基本社区中心包括社区管理、卫生、储蓄、文体活动、商业服务、室外活动以及公共绿地等,目前兴隆、南苑、滨湖、奥体、中海等基本社区中心已经建成投用。
双闸、沙洲等社区中心已经启动建设。
新区教育规划得到有效落实,累计投入10亿余元用于教育优先发展,建成了10余万平方米的教育设施。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金陵中学附属小学、奥体中心小学、新城实验小学、顺驰幼儿园、市一幼奥体分园、建邺实验幼儿园等一批名校、新校先后建成开学,宋都小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分校、中华中学高中部、江东门小学、新城第二小学、新城第三小学等正在建设或规划选址之中。
新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建邺现有三级综合性医院2个,二级医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个,到2010年将建成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医疗卫生“10-15分钟服务圈”,形成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组成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建邺卫生医疗配套全覆盖。
新区文化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现有省级文化体育设施1个(40万平方米省奥体场馆);区级文化体育设施4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体育馆1个、历史档案展览馆1个)、街道邻里中心文化体育设施7个,社区(村)文化体育设施(广场)近200个;有各类文化体育经营场所近200家。
另有金陵图书馆、艺兰斋艺术馆、国际会展中心、江东门纪念馆扩建工程和江东门商业文化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
市妇女幼儿活动中心、国际礼拜堂等新的文化项目选址河西。
新区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按照劳动保障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劳动保障所(站)建设率达100%;建立了区人力资源市场;7个街道37个社区已创建成为“充分就业保障街道”、“充分就业保障社区”和“充分就业区”。
使得全区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惠及面进一步扩大;再就业等优惠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
科技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一定提升。
新城科技园在加快新城科技大厦、创业大厦等载体建设的同时,设立“南京河西新城国际高科技孵化器”、“南京河西新城高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南京(金陵)留学人员创业园河西新城创业园”和“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河西新城园区”等四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区政府计划设立产业创新创业基金,进一步地完善了全区科技公共服务体系。
⑶经济性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河西CBD一期13个项目已有5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4个项目年内投入使用,新区的商业配套正全面升级。
商业地产项目的陆续交付使用,让河西规划中的商业配套一步步成为现实。
从大规模的住宅开发,转向商业配套开发、招商的全面推进,河西新城的居住功能正明显提升,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商业巨头。
河西中央公园已正式开放,其地下购物中心的招商也在紧密进行中,“家乐福”已确定年底开业。
河西的商业地产开发则初具规模,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大型商业载体在河西CBD已经建成约18万平方米,近两年将陆续有超市、百货等大型商业正式投入运营。
其中,8万平方米的南京金狐城国际品牌直销中心,将于今年年内开业。
此外,嘉业国际城五号楼除规划时尚精品、零售业外,还准备拿出部分面积做特色商业。
建设中的雨润国际广场将打造成汇聚精品超市、餐饮、酒店服务的精品地产模式。
位于融侨中央花园对面的华新丽华商业广场,规划有A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精品专卖店、休闲广场及国际公寓,预计年内开工。
此外,投资规模达100亿元的南京万达广场的开工,让河西商业地产开发全面升级。
⑷安全性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在配合省市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安、消防、城管体系建设的同时,创新举措,建立了城市模块化管理系统,并采取公安巡防机制与城市模块化管理相结合的措施,整合行政执法与公安的力量,共享资源,联合参与城市综合管理,实行全天候信息采集、联动预防、动态管理、联合执法,最大程度上保证全区社会治安的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