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003/09 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 (2)1 引言 (2)1. 概述 (2)1.2 范围 (2)1.3 责任 (2)2 调试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 (3)2.1 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文件 (3)2.2 质量保证大纲的实施 (4)3 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 (9)3.1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文件 (9)3.2 组织 (13)3.3 文件管理 (14)3.4 运行管理 (14)3.5应急管理 (15)3.6采购管理 (15)3.7 材料和设备管理 (15)3.8 检查、监督和试验 (17)I.9不符合项管理 (19)3.10 纠正措施 (20)3.1 评定、审查和监查 (20)3.12记录 (22)4 退役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 (22)4.1 概述 (22)4.2 范围 (22)HAD003/09 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1988年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 引言1. 概述《质量保证规定》和《运行规定》列有核电厂调试、运行和退役期间的质量保证和行政管理要求。
为执行这两个《规定》的有关要求,本安全导则对这些要求加以补充,提出建议并叙述实施办法。
为便于调试人员引用,本导则用单独一章(第2章)叙述专用于调试的质量保证。
但应指出,调试和运行阶段不能截然分开。
在第3章提出的质量保证措施有很大一部分也适用于调试期间;适用时,必须予以遵循。
概括性术语“质量保证”用于核电厂运行时,包括所有为保证核电厂按规定要求进行运行时所必需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活动。
这些活动由下述两类人员来进行: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和被指定从事验证该项工作是否全部和很好完成的人员或小组。
必须在各种活动开始之前建立已经批准的管理制度、有关的程序及组织机构。
必须采取措施使管理工作从设计、建造有秩序地转人调试和运行。
在核电厂从运行转入退役前,必须制定详细的退役大纲。
1.2 范围本导则对核电厂调试、运行和退役阶段中用于安全重要工作的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提出要求和建议,它适用于核电厂的下述工作:调试、检查、试验、运行、换料、维护、修理、修改、最终停闭和退役。
它也适用于与安全有关的工作,如辐射防护、环境监侧、放射性废物管理、应急对策和安全保卫。
1.3 责任对核电厂负有全面责任的营运单位,必须责任制定和实施核电厂调试、运行和退役期间质量保证大纲。
营运单位可以委托其他单位承担大纲有关工作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但必须对质量保证总大纲的有效性负责。
同时不改变承包商的义务和(或)法律责任。
2 调试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2.1 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文件2.1.1 调试在核电厂投人商业运行前,需进行调试,以证实核电厂部件、系统和构筑物能否正确地执行其功能,并消除在此期间所发现的缺陷。
对于与调试有关的工作,必须同时使用本导则和安全导则HAD103/02《核电厂调试程序》。
程序必须确保在运行前试验的相应阶段开始之前,完成有关设备试验的先决条件的各个步骤,如:完成必要的施工任务,先行性试验、安全预防措施和保持设备状态的措施。
安全导则HAD003/02附录I 列出了需加以考虑的调试试验的详细清单。
必须在所有安全重要系统和设备的调试中执行质量保证大纲。
质量保证大纲提供了对所有调试工作实施管理的方法,其目的是保证调试按规定要求进行。
2.1.2 组织必须对为管理、指挥和执行调试工作所需的组织机构、职责、权限等级和内、外联络渠道作出明确规定并形成文件。
必须明确管理和协调整个调试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必须制定程序,在此程序中明确指定负责整个调试工作的调试小组。
该小组可由若干班组成,每个班承担特定的调试任务并有权操作必要的装置和系统。
对子每一项工作,必须确定授权执行任务并将工作结果形成文件的人员。
必须由对调试工作无直接责任的人员来。
验证质量保证大纲的有效实施。
2.1.2.1 单位间的接口在有若干单位参加调试工作的情况下。
必须对每一个单位的责任作出明确规定并形成文件。
必须对用于各单位间工作衔接和协调的文件的编写、标识、审查、批准、发布、分发和修订制定程序。
2.1.2.2 责任的交接为把部件、系统及有关记录从施工队向调试小组以书面文件进行移交以及为标明该部件和系统的状态变更,必须制定措施。
调试人员必须审查由施工单位提供的文件,对其任何缺陷应予鉴别并作处理。
当已决定能进行交接时,必须由施工和调试小组的代表共同校核部件和系统;移交记录必须由双方签字,以表明责任的正式交接。
同样,必须进行部件,系统及有关记录从调试小组向运行组的形成文件的交接。
在圆满地完成调试大纲之后,必须进行整个核电厂的形成文件的交接。
运行组必须查明所移交的系统符合规定的设计、性能和安全要求,并对所移交的部件、系统及有关记录正式承担责任。
为确信部件和系统已具备交接条件,运行组应该:(1)对所有部件和系统作以下校核;是否已作出正确标识。
调试试验和检查是否已完成,清洁度、润滑、开关和阀门的位置,仪表的标定和安全装置的正确状态等;(2)验证所需的全部调试文件均已完成;(3)验证所有缺陷或待定事项均已得到处理。
2.1.2.3 质量保证大纲文件质量保证大纲的要点应在大纲说明中加以阐述;质量保证大纲必须按安全导则HAD003/01《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所规定的管理性和技术性程序和细则形成文件。
管理性程序必须提及《质量保证规定》中所规定的所有适用的质量保证要求。
技术性程序和细则必须列入调试工作以及与特定调试工作有关的验证。
2.2 质量保证大纲的实施2.2.1概述对于调试期间出现的、其性质与核电工程其他阶段(例如建造和运行)中的工作相类似的工作,质量保证大纲的实施按下列导则处理:(1)HAD003/07《核电厂建造期间的质量保证》;(2)HAD003/08《核电厂物项制造中的质量保证》;(3)HAD003/03《核电厂物项和服务采购中的质量保证)。
调试期间质量保证大纲的实施,必须包括本导则第3章规定的适用于运行期间的所有要求。
2.2.2 文件管理必须对调试的执行和验证所必不可少的文件进行管理。
必须制定关于文件的编写、标识、审查、批准、发放、分发和修订的措施。
这些措施必须保证:(1)文件(包括变更和修订)已经授权人员审查其适用性并批准发布,并分发到进行规定活动所需之处以及要求引用该文件之处,(2)使用最新批准的文件;(3)标识过时的文件并立即停止其使用;(4)分发名单及时更新;(5)保存能查明变更和修订的记录。
对于文件和所有的变更及修订,必须确定负贵编写、审查、批准和发放的人员或部门。
2.2.3 设计管理调试必须在可行范围内保证电厂设计在满足设计性能技术条件方面是合适的。
安全导则HAD003/06《核电厂设计中的质量保证》叙述了对设计技术条件的变更或系统修改(包括计算机软件)的问题。
2.2.3.1 现场变更和修改管理对调试期间所作的现场修改和其他变更必须进行管理,形成文件,并纳入原文件中,或作为原文件的附件。
这些修改和变更必须能迅速反映在调试小组使用的所有文件中。
这些变更必须由原审查和批准单位,或由营运单位专门指定的小组审查和批准。
审查小组必须能查阅有关的背景资料,并充分了解设计要求和意图。
2.2.4调试程序、细则和图纸必须制定措施,以确保所有系统和部件的调试、修改、更换和修理均按已形成文件的程序、细则、图纸或核对清单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
安全导则HAD103/02的附录I 列有一份调试试验的详细清单。
程序和细则必须对调试试验结果的记录和评价提出要求,以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明确标记。
当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程序和细则还必须提供如何采取纠正措施的资料。
调试文件必须对调试要求、意图、试验目标、限制准则、试验条件和程序、特殊设备、人力要求、特殊预防措施和验收准则作出明确规定。
有关调试试验程序和细则的内容和格式的进一步说明,见安全导则HAD103/02《核电厂调试程序》第4章。
2.2.4.1 调试试验程序的审查调试试验程序和细则,必须在使用前由能查阅有关设计和其他背景资料并对待调试的系统设备的设计要求和意图具有充分了解的人员来审查其适用性。
审查人员中必须有设计单位的代表。
对调试程序和细则的变更的管理措施,必须与对原程序的管理措施相同。
2.2.5 设备管理2.2.5.1 设备配置的标识和管理必须制定措施,确保对安全重要的所有设备和系统按恰当的技术条件和程序予以管理、维护和(或)修改。
必须明确规定用于特定试验的设备配置,并加以控制,必要时,要单独进行验证。
对于调试期间交付维修和修改的设备或系统及其返回到调试,必须加以管理并形成文件。
当设备停用时,必须按需要程度进行单独验证,以确保正确的系统被停用。
可以通过实际检查设备及其控制器配合使用相应的标签和记录,或通过观察指示器和状态灯光等间接方式来达到此目的。
在维修和修改期间,为保护人员和设备必须采取一些控制措施,例如加锁和用标签加以标识。
对设备和系统的维修和修改的情况以及对它们所做的有关检查和试验的情况,都必须加以记录。
在有证据确认规定的维修、修改、检查或试验已圆满完成之前。
必须认为受影响的设备和系统是不可运行的。
维修和修改及有关的检查和试验完成时,调试人员必须保证设备和系统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除非通过无损于核电厂安全的功能试验,能证明所涉及的所有设备、阀门和开关都处于其正确的调准状态,否则必须根据安全重要程度,由另一合格人员对设备是否恢复到其正常调准状态进行独立验证。
对设备管理措施是否正确执行或设备返役前是否处于正确调准状态进行验证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取得完成此类任务的资格,并对所涉及的特定系统及其与核电厂安全的关系具有运行知识。
2.2.5.2 设备维修调试期间必须使用根据供方建议、使用条件和类似设备的经验而编制的维修大纲。
该大纲必须包括预计需重复进行维修的设备所需的维修规程和细则。
2.2.5.3 设备装卸和贮存管理对因不正确装卸而可能受损的材料、设备和检侧仪表,必须制定装卸细则和程序。
必须针对物项因环境而劣化的敏感性来确定其贮存条件,必须时,还需进行定期检查。
2.2.5.4 材料和设备的标识为在收货、贮存、安装和使用期间对材料和设备进行标识,必须编写程序并贯彻执行。
程序应规定:根据情况,通过把零件号、系列号或其他适用的方法直接标识在物项上或记载在可以迫查到物项的记录上来保持物项的标识。
必须按《规定》第7章的其他要求,对材料和设备进行标识。
2.2.6 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标定必须采取措施,以保证调试期间所使用的下列测量和试验设备都具有合适的类型、量程、准确度和精度,并处于符合规定要求的正确状态下:—安全重要系统的检测仪表;—检查、检验和试验所使用的量具、仪表和其他设备(包括永久装设的设备和移动式或临时装设的设备);—用于标定这些仪表的移动式(传递)标准器和实验室标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