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科版(2020年秋季学期使用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课堂作业设计+分课知识点

新教科版(2020年秋季学期使用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课堂作业设计+分课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目录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教学进度安排 (6)第一单元声音 (7)第1课《听听声音》 (7)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9)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4)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7)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 (20)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 (23)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26)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 (28)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 (31)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 (31)第2课呼吸与健康生活 (35)第3课测量肺活量 (40)第4课一天的食物 (44)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 (48)第6课营养要均衡 (53)第7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57)第8课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 (61)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66)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66)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 (70)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74)第4课《弹测力计》 (78)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82)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86)第7课《设计与制作(一)》 (90)第8课《设计与制作(二)》 (95)教科版(2020新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备课参考 (98)教科版(2020)四年级科学上册课堂作业设计 (132)2020年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145)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1.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2. 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3. 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并描绘听到的声音。

【教学流程】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1.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 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1.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的发现。

2. 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面鼓,一把钢尺,一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一个音叉几个豆子或细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物体产生声音时的状态。

【教学流程】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科学探究目标1.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音叉、一个水槽、木质米尺、棉线、记录表、土电话材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

【教学流程】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震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科学探究目标1. 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

2. 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理解人耳各部分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人耳的模型,鼓膜的演示材料,杯子,塑料薄膜,实验或细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人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流程】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振动幅度与音量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把钢尺、固定好的皮筋、1面鼓和一些黄豆或细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振动幅度与声音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描述尺子伸出长度的不同,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的情况,提高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

通过分析柱状图,将不同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其声音高低联系起来,提高整理和分析数据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我们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振动频率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铝片琴、口琴、钢尺、竖笛等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物体长短、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

科学探究目标能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说明理由。

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自己的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并愿意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琴弦的粗细、长短,会影响声音的高低。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带琴弦的乐器。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琴弦不同状态的对比,总结规律。

【教学流程】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在乐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需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科学探究目标经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制作过程,并将科学和技术技相结合。

科学态度目标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将科学和技术相结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带琴弦类的乐器材料,敲击类的乐器材料,吹奏类的乐器材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制作方案,调整过程,总结经验。

【教学流程】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呼吸是人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2.鼻腔、口腔、气管、肺等部位共同参与呼吸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1.开展呼吸体验活动,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

2.进行人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部位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在体验活动中,保证研究的真实性。

2.在体验活动与模拟实验中,乐于参与集体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氧气和二氧化碳与人生命活动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呼吸过程及呼吸部位教学准备:1.为学生准备:呼吸过程模拟装置、学生活动手册等。

2.教师准备:呼吸系统结构图、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第2课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 人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地氧气。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

2.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能帮助我们维持生命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教学准备:1.为学生准备:计时器、学生活动手册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呼吸相关科普影音、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第3课测量肺活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肺活量是人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的量,是人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2.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提升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能获取合理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能够对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在思考的基础上乐于与人合作交流。

2.能够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呼吸系统健康与空气质量关系密切,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简单器材测量肺活量,知道肺活量是人身体健康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学准备:1.为学生准备: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气球、哨子、秒表、学生活动手册2.教师准备:班级肺活量统计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检测肺活量中的数据、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第4课一天的食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一天要吃多样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食物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

科学探究目标:1.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2.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科学态度目标:1.在对食物的记录与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

2.在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食物并转化为人所需要的养料与能量。

教学重点:一天要吃多样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教学准备:1.为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学生活动手册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人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 人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哪些。

3.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淀粉和蛋白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