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戏剧鉴赏之花为媒

戏剧鉴赏之花为媒

戏剧鉴赏
——浅谈《花为媒》人生百态
学生:刘圆
(商学院金融0901班,学号092304116)
摘要:评剧那看似粗浅的语句,其实处处有玄机;花为媒那看似简单的故事,其实别有用意;张五可看似自恋的个性,其实透着一股傲气。

关键词:评剧、花为媒、张五可、艺术特色
绪论:戏里戏外都是戏,台上台下都是人,台上人有的,台下的人或许没有,于是,台上的人演着别人的戏,台下的人想着自个儿的心事。

喜欢新凤霞老师演的评剧《花为媒》,它不仅是评剧的经典曲目,更是艺术上的经典之作。

一,评剧
中国的戏剧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进步,逐渐壮大完善,如今戏剧的剧种越来越丰富,曲目也越来越繁复,作为我国的国粹,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部部的历史剧,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才能明白它的意义所在,才能明白它的内涵与价值,才能了解它之所以成为国粹的原因。

而评剧又是最具有生活气息、最能表达一个时代特点的剧种之一。

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俗称蹦蹦戏、落子戏,又称平腔梆子。

1935年改称评剧。

1910年前后形成于唐山。

评剧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原来形式单调,经成兆才等艺人改革,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由演员扮演剧中人;以蹦蹦音乐为基础,吸收冀东民间音乐素材,创造出其行当的唱腔;采用全套的河北梆子乐器伴奏,故取名平腔梆子戏。

以上便是评剧的起源,但其之所以受广大观众喜爱,更是因了评剧的艺术特色与其显著特点。

评剧的艺术特点: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

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
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

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

早期评剧只有男、女脚色之分,后逐渐发展成为生、旦、丑三小戏,受梆子和京剧影响,增添行当,有了青衣、花旦、老旦、小生、老生、小丑之分,但仍保留了民间小戏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

唱腔为板式变化体,板胡为主奏乐器。

评剧的显著特征是贴近生活,剧目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题材为主。

评剧的第一个剧作家成兆才,1919年编写的《杨三姐告状》,即以真人真事为素材,久演不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评剧进入了新的繁荣发展时期,演出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现代戏。

评剧唱腔是在唐山民歌、莲花落等民间音乐基础上,吸收东北二人转、京剧、河北梆子等冀东和京津一带地方戏曲的音乐成分形成。

其特点为抒情性强,流畅自然,乡土味浓。

二、花为媒——张五可
花为媒是评剧的经典剧目,它的意思是“以花为媒”,其风格幽默,唱词优美。

几个高潮或著名唱段为:报花名、菱花自叹、闹洞房。

戏中新凤霞扮演的张五可实在是夺人眼球,她将张家五小姐的的骄傲,活泼可爱,敢爱敢恨表现的淋漓尽致。

起先阮妈来说媒,五可的扭捏小女儿姿态着实可爱,而就在她以为好事将成,满心欢喜之际,却被告知王俊卿说她“貌丑无才身段不苗条”而拒婚,想她可是张家的掌上明珠,从小到大可都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轮的到你王俊卿来品头论足的。

接下来五小姐可不像其他的大家闺秀一般——一哭二闹三上吊,只见她轻移莲步,对着镜子左顾右盼,对影自怜,那青丝贝齿樱桃口,柳腰杏眼芙蓉面,她越看越自恋:“真好象九天仙女下云霄。

你怎么长得这么好看呀!”可就仿佛又想起退婚这事,就好像被人从头泼了盆冷水,突然话锋一转:“嗯,你长得这么好看,那王俊卿怎么就不要你呢?”她是越想越咽不下这口气,一定要让对方亲眼见了自个儿的美貌然后悔不当初。

这一段将五可的娇俏可人,活泼可爱充分表现了出来。

后来阮妈邀五可游花园,那段报花名着实有趣的紧。

且看阮妈等贾俊英等的心急火燎,一边又得哄着五小姐在花园里,这不就让五可报花名给她听了么。

只见五可贝齿轻启,唱道:“春季里风吹万物生,花红叶绿草青青,桃花艳李花浓杏花茂盛,扑人面的杨花飞满城。

”阮妈唱:“你再报夏季的给我听啊。

”五姑娘唱:“夏季里端阳五月天,火红的石榴白玉簪,爱它一阵黄呀黄昏雨呀,出水的荷花婷婷玉立在晚风前。

”阮妈补唱一句:“都是那个并蒂莲哪。

”五姑娘接唱:“秋季里天高气转凉,登高赏菊过重阳。

枫叶流丹就在那秋山上,丹桂飘飘分外香。

”阮妈又补唱:“朵朵那是黄啊。

”五姑娘唱:“冬季里雪纷纷,梅花雪里显精神。

水仙在案头添丰韵,迎春花开一片金。

”阮妈接唱:“转眼是新春,”这段唱词中新凤霞,不用高腔,唱来清醇甜润,玲珑婉转,配合轻盈的身段,娓娓动听地报完了四季花名。

接下来五姑娘话锋一转:“我一言说不尽春夏秋冬花似锦,叫阮妈,却怎么还有不爱花的人?”直把矛头指向的王俊卿,下面的唱词,节奏变快,五姑娘借报花名,向阮妈诉说着心中的委屈,直指王俊卿不知好歹,愣是不懂得欣赏她这朵娇艳艳的花。

“报花名”这段唱腔,吸收了“太平年”等民歌小调的旋律素材,采用民谣的起、承、转、合手法,形成了评剧唱腔中一种富有民歌风味的新曲调。

新凤霞老师运用唇、齿、舌、喉功夫,几十句唱词,一气呵成,字字清晰入耳。

三、艺术特点
花为媒是评剧中的经典之作,它将生活的气息融入其中,看起来通俗易懂,风趣幽默,人物性格鲜明。

一个是并蒂莲出淤泥不染---坚贞敬重,一个是红玫瑰赤情秀芳心---活泼喜人。

二女争嫁,倒是阮妈一直在闹笑话。

当初的新凤霞演绎了一个美娇俏的张五可,她爱花惜花,自比为花,最后以花为媒私定终身于代王俊卿来相亲的贾俊英,表现出大家闺秀的直率与大气。

在最后她见到自己的情敌李月娥时,居然不停的夸赞她,说她“美天仙还要比她丑,嫦娥见她也害羞”。

早忘了来掐架这档子事,可见此女的胸襟气度,想如今的女子,大多是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动手了吧。

而李忆兰扮演的李月娥多的是一股端庄贤惠的品格,但她在对待自己的婚姻问题上却是毫不含糊,努力争取幸
福,而非一味听从父母安排,可说她是一位对爱情相当执着的女子。

作为媒婆的赵丽蓉带着一股憨傻劲,因了她,此剧更是多了许多笑点。

花为媒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表达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转变。

该剧在吴祖光的改编下由原先的二女侍一夫变成了一夫一妻,这也更符合现在的审美标准,是对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批判。

同时,李月娥不顾父亲反对,联合母亲将自己偷偷嫁入王家,表达了现代人崇尚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观念,这是封建时代的一个出口,是对新社会的赞美与支持。

总结
戏剧是我国艺术的精髓,它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评剧作为戏剧中的一种,又以贴近生活、取材于生活著称。

花为媒也是评剧里经久不衰的一部经典之作,此剧中的张五可更是一大亮点,她的活泼可爱,聪慧灵气,直率率真吸引着我们,同时引领我们去思考如何去把握自己的幸福。

该出手时就出手,休待无花空折枝。

一部戏,要看懂它就要看到它的灵魂,只有懂得思考的人,才能明白它的价值所在,懂得它的精髓所指。

参考文献
(1)徐慕云《中国戏剧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河竹登志夫《戏剧概论》陈秋华,杨国华译,上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
(3)斯泰恩《现代戏居多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4)百度百科名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