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1

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1


图二
• 足三里,腓骨小头前下方1.5cm处的肌沟中; • 悬钟,外踝尖上1.5cm、近腓骨前缘处; • 伏兔,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侧端连线的中下1/3交界处; • 三阴交,内踝尖上1.5cm胫骨内缘后方。
4. 实验所需仪器和试剂
4.1 仪器
37℃恒温箱 上海市跃进医疗器械一厂
恒温水浴箱
恒冷冰冻切片机 低温冰箱 厂
3 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
在脊髓损伤方面,很多相关文献报道电针 刺对脊髓损伤后运动以及感觉功能的恢复 有良好的改善作用(陈之罡 .1955-徐水凌 .2004) ,进而对脊髓可塑性有促进作用。
4 针刺与神经营养因子
电针刺可通过激活一些神经营养因子如 NGF 、 BDNF 、 NT-3 、 GDNF 、 PDGF 或 细胞即刻早期基因如c-fos/c-jun 等的表达 来参与脊髓可塑性和电针刺促进脊髓可塑 性的过程(吴良芳.1994-Wang.2007 )
黄骅市渤海电器厂
Germany Leica CM900 Sanyo(-20℃,4℃) 上海医用激光仪器
1000、100、10μ l可调微量加样枪电热蒸馏水器ຫໍສະໝຸດ 微量进样器 850-C型电针仪
北京市光明医疗器械厂
上海高鸽工贸有限公司 广东省汕头市医用设备厂
4.2 试 剂
BDNF抗体 Flinders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NT-3抗体 WGA-HRP(2% 结合态)(Toyobo, Tokyo, Japan) TMB(四甲基联苯胺) T8768 Sigma分装 SNP(硝普钠) 北京化工试剂厂产品 戊二醛溶液(含量25%) 汕头市达濠精细化学品公司 免疫组化常规试剂:
2) 0.2mol/L pH7.4的PB的配制: A液(0.2 mol/L NaH2PO4·H2O) 19ml B液(0.2 mol/L Na2HPO4·12H2O) 81ml 测pH值,加滴A液或B液调整至pH为7.4。 3) 0.1mol/L pH7.4的PB的配制: 将0.2mol/L pH7.4的PB50 ml加入小烧杯中; 再加入单蒸水使小烧杯中的溶液体积达90ml左右; 测pH值,加滴A液或B液调整至pH为7.4; 将溶液倒入容量瓶,加单蒸水定容至100ml,充分混匀。
1)PB母液的配制:
• A液—酸性:0.2M NaH2PO4·H2O(分子量138.01)27.6g,溶 解后倒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单蒸水到终刻度; • B液—碱性:0.2M Na2HPO4·12H2O(分子量358.14)71.6g, 溶解后倒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双单蒸水到终刻度;
2. 动物模型制备
实验动物用2%戊巴比妥钠(2ml/kg) 腹腔注射麻醉后 双侧备用根手术(即切除双侧L1-L5、 L7-S2背根节,保留双侧L6为备用根)。 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3. 穴位选择和针刺方法
本研究仍沿用本室既往已选用的 L6 脊神经外周 支配区内的两组穴位:足三里和悬钟,伏兔和三 阴交。 电针刺激于动物术后当日开始。以两根1寸毫针 分别刺入一组中的两个穴位作为正负极电针,以 频率98次/分针刺30分钟(15分钟时交换电极) ,每天针刺一组穴位,两组穴位交替进行,直至 动物取材为止。左侧针刺。
三 实验方法
1. 实验动物分组 2. 动物模型制备 3. 穴位选择和针刺方法 4. 实验所需仪器和试剂 5. 体内抗体封闭 6. HRP示踪技术 7. WGA-HRP-TMB-SNP 呈色反应
1. 实验动物分组
取健康成年猫12只(体重3-3.5kg). 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
• 正常对照组 • 双侧部分去背根术后左侧针刺组 • 双侧部分去背根术后左侧针刺加BDNF抗体 封闭组 • 双侧部分去背根术后左侧针刺加NT-3抗体 封闭组
– Na2HPO4·12H2O、 NaH2PO4·2H2O、 NaCl、多聚甲醛、 HCl 、NaOH、蔗糖the Department of Human Physiology and 113 – Centre for Neuroscience,
主要试剂的配制:
(1) 0.1mol/L PB缓冲液:
一 引言
2 脊髓具有可塑性:
1958年,Liu和Chambers首次证实脊髓具有可 塑 性 , 突 破 了 过 去 认 为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 是 一 成 不 变 的 观 念 , 使 人 们 对 CNS有了新的认识 (Liu.1958)。 随后,国外广大学者应用溃变染色法、超微结 构定量法、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 及组织化学法 (Goldberger.1974-Wu.1986)等手段 进一步证实脊髓具有可塑性现象。 国内吴建中、赵忠球等为可塑性研究提供了不 少形态学证据(吴建中.赵忠球 2002 )。
因此,为了提供哺乳动物脊髓可塑性及电针刺 促进脊髓可塑性中更直观的形态学证据 本研究采用跨神经元形态学示踪和酶免疫组织 化学方法, 在光镜下观察和探讨备用背根中枢终末在猫脊 髓内是否存在可塑性出芽现象,以及电针刺和 使用BDNF、NT-3抗体封闭后这种出芽的差 异变化.
了解猫备用背根造模后脊髓可塑性中备用 背根节神经元的出芽能力及其与电针刺和 神经营养因子的关系, 进而加深对脊髓可塑性和电针刺促进脊髓 可塑性中神经营养因子作用的形态学方面 的认识,以进一步丰富神经生物学神经系 统损伤修复的基础理论,为临床脊髓损伤 修复的治疗提供一些形态学方面的支持和 理论依据。
二 实验目的
观察正常猫备用背根节神经元的纤维联系 观察备用背根猫备用背根节神经元的纤维联系 观察针刺后备用背根节神经元的纤维联系及出芽 观察备用背根猫体内BDNF抗体封闭后备用背根节神 经元的纤维联系 观察针刺在体内封闭BDNF抗体后备用背根节神经元 的纤维联系及出芽 观察备用背根猫体内NT-3抗体封闭后备用背根节神经 元的纤维联系 观察针刺在体内封闭NT-3抗体后备用背根节神经元的 纤维联系及出芽
BDNF、NT-3在针刺促进脊髓可塑 性中的作用
导 师:xxx 研究生:xxx
xxxxxxx
1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神经 系统疾患的一大难题,它具有高发生率、 高致残率、高耗费、低死亡率等特点。研 究脊髓损伤的修复及其机理,寻求治疗脊 髓损伤的有效手段,从结构和功能上促进 损伤神经组织的修复及功能重建,具有十 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