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矢量化前言一:实习时间2013年7月二:实训地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楼二楼机房三:指导老师唐桂彬老师四:实训目的:1、掌握MAPGIS系统设置。
2、掌握输入编辑系统的各窗口操作。
3、了解输入编辑系统的菜单项和工具栏。
4、矢量化基本过程、方法,熟练使用矢量化工具。
5、熟练运用mapgis软件扫描矢量化地形图,掌握扫描矢量化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6、认识到自己mapgis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学习mapgis相关知识和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适应未来mapgis发展的需要。
7、掌握造区、及图形输出的方法、操作。
五:实训内容实训要求:1、比较系统地理解MapGis的功能,掌握其使用的基本命令、基本方法。
2、能按要求完成地图数据的生产。
3、能够完成工程的输出打印项目一:非标准地形图矢量化实训步骤:1、矢量化前期准备工作启动MapGis软件进行工作存放目录的设置;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
打开MAPGIS软件图形处理部分下属的输入编辑菜单项,进入了MAPGIS编辑子系统,并且会弹出一个窗口,如下图所示:直接按默认显示点击“确定”打开MAPGIS编辑子系统,在MAPGIS编辑子系统左方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弹出窗口,如下图所示,选择所要新建的文件类型并修改名称。
依次新建图框点、线文件;并选择图廓线文件为当前可编辑状态,在编辑区(右侧)右键更新、复位窗口;单击线编辑,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输入线→键盘输入线,在弹出的线位置编辑框中,根据图框尺寸400×600公里,输入第一点坐标0,0;点击下一点为0,400;点击下一点、完成。
再次选择键盘输入线,输入第一点0,0;下一点坐标为600,0;单击下一点、完成。
更新、复位窗口,选择线编辑→阵列复制,选择一条刚生成的横向内图框线,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按图框尺寸填写阵列复制参数,并确定。
同理采用阵列复制生成纵向内图廓线。
在此选择线编辑→输入线→造平行线,依次拾取生成的外侧图廓线,在弹出的菜单中,输入如图所示参数,待生成后,在图廓的四个角点外侧做辅助线,并用线编辑中的延长缩短线→靠近线,对生成的外图廓线进行延长修饰,然后应用剪短母线修剪多余的线,最后用联接线功能连接外图廓线,并修改外图廓参数、内图廓参数。
选择图廓点文件为当前可编辑状态,参照原图公里格网信息,进行注释类编辑,并应用点编辑中的剪短字串功能,按原图注释格网点坐标,并保存项目、保存工程,关闭编辑子系统。
打开MAPGIS软件图像处理部分下属的图像分析项,在文件中打开数据输入,在弹出的图像转换编辑器中,选择转换数据类型为.JPEG,并添加原图之后点击转换,待转换完毕后单击关闭。
再此在文件中选择打开影像,选择刚才由JPEG格式的图转换为mapgis所识别的.mis文件路径。
打开镶嵌融合→控制点信息、控制点浏览,在镶嵌融合中单击“删所有控制点”,点击镶嵌融合→打开参照文件→参照线文件;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现在原图上一角点放大精确拾取角点→空格→在前期画好的图廓对应位置精确拾取角点→空格,依次拾取其他角点,待四个角点拾取完毕后,关闭图像分析系统,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保存”。
打开MAPGIS软件图形处理部分下属的输入编辑菜单项,进入了MAPGIS编辑子系统,选择新建工程,直接按默认显示点击“确定”打开MAPGIS编辑子系统,在MAPGIS编辑子系统左方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弹出窗口,选择添加项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生成的图廓点、线文件,改文件类型为图像文件.msi,选择校正好的图像,将图像移至最前(底部)打开图廓点、线文件为编辑状态,在右侧编辑区更新、复位窗口,查看图框与图像套合情况。
2、按照点、线、面顺序进行矢量化1)、点的矢量化本幅图我们将点分成两个文件存放:“高程点.WT”和“其他注释.WT”需要编辑结构,增加双精度型的“高程”字段(字段长度为4,小数位数为0)。
高程点矢量化时,输入点图元类型为子图类,子图号为35,子图高、宽度为0.7,子图颜色为6,图层号为5,勾选“即时输入属性”,对照并放大底图,依次进行一般高程点的矢量化,且同时录入各点的高程属性值(高程点及注释一定要单独存放一个文件,检查是否有漏的高程点未矢量化)。
标注高程注记时,点编辑菜单下选择根据属性标注释项,弹出对话框中进行以下设置:标注域名列表中选择高程,标注点位移X为3,Y为-4,小数点位数0,添加到高程.WT文件中。
接下来的参数设置中注释高、宽度取8,颜色6,图层号为5。
以上即完成点的矢量化,包括点的注释。
其他点矢量化时选择输入注释类或子图类点图元,取消“即时输入属性”,各种点图元的参数设置根据具体要求设置。
2)、线的矢量化在MAPGIS编辑子系统左方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弹出窗口,选择新建线,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等高线.WL文件。
按照规范要求对图上的计曲线、首曲线用折线逐条矢量化。
首曲线参数设置线型为1、线颜色为253、线宽为0.12、图层为5,计曲线参数设置线型为1、线颜色为253、线宽为0.25、图层为5.*灵活应用F9退格功能,F12对象捕捉功能,F5放大,F7缩小,F6移动功能,ctrl和鼠标右键组合为闭合线功能。
待等高线矢量化完之后,在MAPGIS编辑子系统左方空白处新建线.WL文件,仅选择等高线文件为当前可编辑状态,其他文件全部关闭,更新、复位窗口;单击“其他”菜单中点击选择,框选当前窗口中的所有等高线,再次单击其他→拷贝,打开刚新建的线文件为当前可编辑状态,再次单击其他→粘贴;关闭等高线文件,更新复位窗口,线编辑菜单下选择光滑线→光滑线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三次Bizer插值,插密距离为0.5,并单击ok按钮,再次单击线编辑菜单→抽稀线,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抽稀因子为0.03并确定。
再次用超级拷贝功能将光滑抽稀处理后的等高线拷贝粘贴在等高线文件中。
关闭刚生成的线文件并删除项目,打开底图和等高线文件为当前编辑状态,编辑等高线文件的属性结构,添加双精度型名为“高程”的属性字段,字段长度为4,小数位数为0.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即山脊线给等高线高程自动赋值,等高距为10米。
点击高程自动赋值按钮沿山脊线方向画出地性线,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判断当前等高线高程,及高程增量,并将高程值赋在高程域名为高程中。
待等高线高程全部赋值完后,利用线统改参数将等高线的颜色改为指定值。
再次新建一个线文件名为“线状地物”。
在此文件中按照给定参数完成河流、小路、乡村路、等外公路、铁路、管线、房屋或区的边界线等线图元的勾绘。
(因其与等高线绘制类似,故在此不做过多说明)3)、面的矢量化新建一个名为“其他”的取文件。
房屋造区:图层菜单中关闭所有层,再在改层开关中打开线图层4(在线的矢量化中,房屋边界全部在图层4中),区编辑菜单中选择区编辑→图形造区,逐个房屋造区不可框选全部,造完区后统改参数,将图层4上的区对象统一修改参数,填充颜色为9,图案为8,图案高、宽度为5,颜色为1。
河流造区:河流造区先将子区造出来,利用图形造区,选择河流左右两条边界线,缩小查看是否有其他额外弧段生成,若有需将线打断重新选图形造区,选好边界线后右击鼠标,弹出对话框中设置区参数颜色为54,图层为1,即可完成造区。
河中的岛屿采用挑子区的方法处理,先给岛屿造区,然后给和河流造区,单击区编辑中的区编辑→挑子区,点击河流,然后点击删除区按钮将岛屿子区删除。
最后采用合并区命令将河流连通为一个大区。
3、图形输出关闭地图,打开所有文件、图层,调整文件的叠放次序(点、线、区的顺序),区置底,线次之,点在最顶部。
保存工程后输出工程,工作台右键选择“工程输出编辑”,版面定义中让系统自动检测幅面,确定后复位窗口。
单击“工程输出”菜单,选择光栅输出→生成JPEG图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分辨率为300。
单击返回编辑,逐个文件保存项目最后在工作台右键保存工程。
实训项目二:土地利用现状图矢量化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点、线、区输入方法和相应参数的设置2、掌握线的交互式矢量化方法。
3、掌握MAPGIS中拓扑造区的基本流程及操作,学习MAPGIS的功能和特点。
4、掌握MAPGIS输入编辑子系统的各窗口操作。
5、了解文件的编辑、处理方法。
6、了解输入编辑系统的菜单项和工具栏二、实习内容采用交互式矢量化完成G-50-40-(57)图,并拓扑造区编辑属性三、实习步骤1、图形预处理启动PhotoShop软件,在PhotoShop“文件”下拉菜单中,选择“打开”命令,通过浏览方式将“G-50-40-(57)”载入PhotoShop程序。
在PhotoShop工具条中的“吸管工具”位置处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度量工具”,在“G-50-40-(57)”底边框上,水平边框左侧内图廓交角处点击鼠标左键并按着不放,沿边框线拖出参照线至底边框右下内图廓交角处,然后松开鼠标,此时会在底图上出现一条水平指标线。
在“图像”下拉菜单中选择“旋转画布”中“任意角度”,此时系统会弹出相应对话框自动显示旋转角度方式,点击“确定”按钮,系统会自动完成图像旋转。
在“图像”下拉菜单中选择“调整”中“亮度/对比度”,此时系统会弹出相应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分别移动亮度和对比度滑动条按钮,使图形达到“主体突出、背景弱化”的效果即可。
界面如图所示。
在“图像”下拉菜单中选择“调整”中“色阶”,此时系统会弹出相应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分别移动输入色阶和输出色阶滑动条按钮,使图形达到图形完整,背景色和前景色协调的效果即可将“G-50-40-(57)”灰度图二值化,打开图像旋转模式→位图,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方法为:阈值为50%打开“文件”下拉菜单,选择“保存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保存路径,进行相应保存格式设置,文件名为“G-50-40-(57)二值图”。
2、采用MAPGIS预处理图像启动MAPGIS主程序,打开“图像处理”模块中的“图象分析”子系统。
在“文件”下拉菜单中选择“数据输入”选项,在系统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参数设置,然后点击“添加文件”按钮,通过浏览方式添加需转换的“G-50-40-(57)二值图”文件,点击“转换”按钮系统自动完成转换并将其保存于与源文件“G-50-40-(57)二值图”相同的路径之下,转换完毕后关闭此对话框结束转换。
3、影像纠正(DRG生产)在“文件”下拉菜单中选择“打开影像”选项,在系统弹出的选择界面中选择“G-50-40-(57)二值图.msi”文件,点击“打开”按钮载入影像文件。
在“镶嵌融合”下拉菜单中选择“DRG生产”选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图幅生成控制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输入图幅信息”根据图符号等系统会自动生成四个内图廓角点坐标,但其不可用,必须按照对话框四个内图廓角点坐标顺序依次在地图上拾取其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