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热学专题复习第三章热学(10分)(一)、物态变化——4分,2个选择题或1选择题1.温度:冷热程度;温度计原理——热胀冷缩;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量程和分度值、与待测物充分接触、示数稳后读数、视线与液面相平,仍接触;种类——体温计(35—42,0.1)、实验温度计(-20—110)、寒暑表(-30—50);冰水——0℃、1标压的沸水——100℃。
2.物态变化:汽化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沸点、吸热);液化两种方法——降温和压缩体积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各种自然现象:冰冻的衣服干了,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霜,树挂,窗花,雾凇,霜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在BC段没有吸热B.海波在CD段是气态C.海波的熔点是48℃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2.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3.如图所示,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湿沙可以加快水的汽化B.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C.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D.盘子里放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4.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5.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B.秋天花叶上的露珠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D.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6.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
正确的是()7.“地面的水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成小水滴或为小冰晶。
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
”对于引号中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A.汽化液化凝固云 B.蒸发液化凝华雨C.蒸发液化凝华云 D.蒸发凝华液化雨8.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时,温度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C.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汽化现象D.冬天,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10.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激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二、填空题11时间/min 0 2 4 6温度/℃0 0 0 9现象较多的冰,少量的水少量的冰,较多的水冰完全融化,只有水全部是水分析上表可知:(1)冰是;(填“晶体”或“非晶体”)(2)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答出两点:a.b.12.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冰和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请你观察此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冰从-4℃上升到0℃时体积将,密度将。
(2)水从0℃上升到4℃时体积将,密度将。
(3)冬天,当河面结冰时,与冰接触的河水温度是℃,较深河底的水温是℃。
13.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
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不同。
14.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他的操作如图A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B所示,为℃,说明此时气压(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C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15.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
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1);(2);(3)。
16.从温度与室温(24℃)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
请你分析为什么温度计取出后,它的示数会先减少,过了一段时间又升回24℃?17.2010年大年三十,气温骤降导致高山地区路面结冰交通受阻,双牌县交警正在通往道县盘山公路上撒盐除冰,是因为。
(二)、内能——6分 1选择题或计算题的1小问1.分子理论:物质由分子(直径10-10m)组成;一切物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并且对外表现取决分子间距;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分子间存在空隙。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热传递条件是接触且有温差,其本质是热量的转移(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做功的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内能;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3.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一种属性,与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无关,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
水的C=4.2×103J/(kg•℃),它的意义是:1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Q吸=cm(t-t0);Q放=cm(t0-t);Q=cm△t ;4.热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四个冲程——吸气,压缩(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1循环、4冲程、2往复、2转周、1做功;热值q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kg或J/m3;Q放=qm;做有用功的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热机的效率;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
5.能量转化与守恒:能量既不消灭,也不创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摩擦生热;发电机发电;电动机工作;植物的光合作用;燃料燃烧等等。
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温度计都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B.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用水作汽车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2.厨房中的一些现象和做法都含有物理知识,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用高压锅煮饭——利用降低气压,提高水的沸点C.打开锅盖看到“白气”——汽化现象 D.用煤气灶烧开水——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3.小朋友沿着滑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A.他受重力、支持力、下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B.他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C.他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和内能 D.他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4.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实例,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A.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给蓄电池充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5.下列关于杠杆或能量守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使用杠杆的过程中,不可能既省力又省距离B.天平是等臂杠杆,既省力又省距离C.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永动机总是可以制造成功的D.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超过100%6.下图表示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意图,它们正确的排列顺序为()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甲、丙、乙、丁D.甲、丁、乙、丙7.下列现象中哪一个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A.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B.用煤气炉给水加热C.用热水袋取暖 D.冬天站在太阳下的人会觉得暖和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0的冰块也有内能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D.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9.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10.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B.把青菜用盐腊成咸菜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12.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图1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A.物质是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3.为体现低碳经济的理念,上海世博会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其主题馆屋面太阳能板的面积达3×104m2,年发电量3×106kW·h.若这些电能由火力发电站提供(煤的热值为3×107J/kg,煤完全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是30%),则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煤炭的质量为()A.2.0×104kg B.1.2X105kg C.3.6X105kg D.1.2×106kg14.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的分子热运动_ _温度升高,这是通的方式改变铁丝的内能.15.截至目前,中国第一大地热发电站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已累计发电超过24亿千瓦时,从地下井→汽轮机→发电机,其能量转化过程是:内能→→.16. 2010年5月,冰岛火山爆发是由于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突破地壳,喷涌而出.说明流出的岩浆具有动能,它是由能转化来的.炽热的岩浆向四周流动,越过山坡,淹没村庄.岩浆冲上山坡,把动能转化为能.17.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个冲程组成,其中对外做功次.在压缩冲程中,气体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的方式增加内能.为了不让汽油机在工作时温度升得太高,在设计制造时,汽缸外有一个水套,让汽缸被水包围着,这是通过的方式减少汽缸内能.用水来冷却汽缸是因为水的较大.18.天然气在我市广泛使用,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