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况1.1工程概况受**委托,我院对其拟建**项目的基坑工程进行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
该基坑工程(未做基坑支护初步设计,直接进行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已由我院进行了基坑支护初步设计,并通过了基坑支护初步设计审查。
拟建的**工程位于**,地处(与主要道路的位置关系)。
拟建工程由(建筑物层数、单体名称等)组成,拟采用**基础,持力层为**。
拟建场地范围内(地下室分布范围),地下室长约**m,宽约** m,大体上呈**形状,基坑底边线要求距地下室外墙**m。
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m,地下室底板设计标高为**--**m,根据主体设计单位介绍地下室底板厚度按**m考虑,因此基坑支护设计的基坑底标高暂定为**--**m。
现基坑周边场地标高为**--**m,大体呈北高南低,(基坑开挖前基坑周边一倍深度范围内场地标高应整平至**m),基坑深度为**--**m。
本基坑采用**结合**的支护结构型式,地下水控制采用**方式。
1.2基坑周边环境条件1.2.1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概况基坑**侧有**栋**层的**,地下室外边线距该楼**侧外墙线为**m,该楼系**年代修建,为**结构,有(无)**层地下室,其地下室底标高为**m,基础形式为**基础,基础底部(桩端)标高为**m(以下),该楼目前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待拆无人居住)。
基坑**侧无任何建(构)筑物。
人防设施情况的说明。
1.2.2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概况基坑**侧距地下室外边线约**m处分布有正在使用的(废弃的)**线,其走向为**向,埋深**m,。
基坑**侧,**楼*侧外墙**m范围内,分布有**等地下管线,向为**向,埋深**m。
1.2.3 基坑周边道路概况基坑**侧距地下室外边线约**m为市政(小区)道路。
1.2.4 基坑周边地形概况地下室外边线3倍距离内地形基本平坦,标高变化在**-**。
基坑**侧地形起伏较大,为一**,标高变化在**-**。
基坑**侧有一(地表水体),距地下室外边线**m,水深**m。
1.2.5基坑周边环境详见《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图》。
基坑周边环境(管线、建筑物基础等)尚有**不明,对尚未查明的周边环境条件(管线、建筑物基础等),施工前应进一步查清后方可后开始施工,必要时须变更设计。
2.设计依据2.1技术标准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4J008)9)《长沙市边坡及基坑支护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2.2技术文件1)《**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年**月**日)及《**补充说明》(**年**月**日)2)《**总图》(**年**月**日)3)《**地下室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年**月**日)4)《**现状地形图》(**年**月**日)5)《**管网图》(**年**月**日)6)《关于**基坑支护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文号)2.3计算软件1)理正深基坑6.012)理正岩土计算5.53)理正结构工具箱V5.723.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3.1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提供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场地原始地貌为**,场地设防烈度为**;场地内地层从上往下依次为(其地层序号为①~**):①按勘察报告的内容书写。
3.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按勘察报告的内容书写。
3.3说明《**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在目前确定的基坑平面位置周边线上,部分部位无钻孔布置,加之影响岩土工程设计的因素复杂,如实际的地层结构与本设计所依据的地层不符,建议进行补充勘察,基坑支护设计将依据补充勘察成果进行相应的变更。
4.基坑支护初施工图计原则4.1根据该基坑周边环境,并综合考虑基坑深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基坑侧壁划分为*段,各段的地层结构如表*。
表*区间AB(m) BC(m)厚度地层①基坑深度(m)注:4.2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均为*级(各段分布定级),重要性系数r0 取值为*。
4.3基坑为临时支护,基坑使用年限为一年。
4.4基坑支护结构体系:**段采用**结合**的支护方式,**4.5基坑支护地下水控制方式:采用旋喷桩(搅拌桩)阻隔地下水径流(降水井降低地下水位、明沟排水)4.6设计所需参数是根据勘察报告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相关指标值如下表*:表*岩土名称粘聚力标准值C(kpa)内摩擦角标准值φ(°)天然重度标准值(KN/m3)土钉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qsik(kPa)放坡坡率①②③注:4.7基坑周边地面附加荷载均按**kPa考虑。
基坑周边一倍深度范围内严禁行驶机动车辆、堆载弃土及建筑材料,基坑周边一倍深度范围内严禁搭建工棚等建(构)筑物。
4.8基坑周边一倍深度范围内地面应硬化。
4.9基坑顶周边布设防护栏杆,栏杆高度≧1.5m。
4.10 **应进行**基本试验.4.11基坑底边线距地下室外墙**m。
5.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要点(参见编制深度)5.1根据基坑边线范围环境情况,并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共分…段,即AB段…CD段,各段均采用土钉墙支护体系,土钉墙墙面坡率为1:0.35。
因南侧管线繁多,AB段第一排采用锚杆限制变形。
5.2各区段土钉(锚杆)的设计参数见表1~表*:排号垂直间距(mm)水平间距(mm)土钉孔径(mm)土钉长度(mm)水平倾角(0)拉筋规格(mm)备注第一排3700 1500 D130 11000 15 1D20第二排1500 1500 D130 9000 15 1D20第三排1500 1500 D130 9000 15 1D20第四排1500 1500 D130 9000 15 1D285.3喷射砼面层:坡面采用挂网喷砼进行防护,网筋为Φ6.5@200×200,喷射砼C20,厚度80mm。
6.地下水控制设计要点6.1止水帷幕6.1.1采用三重管法高压摆喷注浆法形成止水帷幕,单排,各段帷幕轴线位置详见基坑平面图,帷幕防渗施工地层为粉砂、圆砾层,使其形成四周封闭系统。
6.1.2帷幕施工孔距1.20m;拐角点间距加密,并采用旋喷工艺,确保搭接效果;施工分两序进行,连续喷射作业。
摆喷墙深度:摆喷墙顶部至标高-2.00m处,底部均入残积粉质粘土0.80m;灌浆材料为普硅P.32.5水泥,浆液水灰比0.8:1~1:16.1.3施工主要技术参数:高压水:35-38Mpa,排量70-75L/min;空气机压强:0.60-0.80Mpa,排量1.4-2.0m3/min;水泥浆液压强:0.50-0.70Mpa,排量70-85L/min;比重1.60-1.65;灌浆旋转速度9-11r.p.m;提升速度:8-12cm/min;摆喷夹角15-20°;起摆角5°。
6.1.4误差要求:浆液比重≤0.1,钻孔偏差≤10cm,钻孔垂直偏差<1.5%。
6.1.5 摆喷施工应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要求进行6.2降排水措施根据基坑侧壁各岩土层的渗透性及场地地下水位情况,本基坑工程主要采用井点降水并结合集水明排方法降低地下水位,降水井共布置6个,具体布置详见《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图》、《降水井剖面图》。
根据基坑侧壁各岩土层的渗透性及场地地下水位情况,本基坑工程主要采用集水明排系统控制地下水,具体布置详见《基坑排水平面布置图》。
6.3排水沟及集水井的布置要求如下:1)基坑每开挖至一个工况时,坑底均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
2)排水沟边缘距坡脚为0.5m,排水沟应低于开挖面0.35m,排水沟尺寸为0.3×0.3m,坡度为2-3%。
3)集水井除在基坑四角布置外,(间距30~40m,)沿长边方向(BCD 段、FG段)加设2个,沿短边方向(CDE段、GA段)加设1个,井边长为1.0×1.0m,深度为1.0m。
具体位置见《基坑排水平面布置图》。
集水井井壁砌干砖,并铺设300厚的碎石滤水层。
6.4在基坑外侧距基坑顶1.0m 处设0.3×0.3m 截水沟。
6.5基坑坡面设置一定数量的泄水孔,泄水孔纵向间距见立面图,横向间距3.0米,采用φ50PVC 管,长度400mm 。
具体布置详见立面图、剖面图。
7.施工与质量控制要点(参见编制深度)7.1施工准备:根据建设方提供的红线坐标点、地下管网资料,按建筑总平面图施测放样,收集已有建筑物的基础竣工图和周边管网图,查清地下管线、建筑物基础等埋置情况,经建设方和监理方验收认可后开始施工。
7.2施工顺序7.3挖土与修坡:采用机械挖土,分层分段开挖,分段长度为30m ;深度、坡率须严格控制,坡面须平整。
土方开挖必须和支护施工密切配合,超挖深度为300~500mm ,严禁过多超挖,上层锚杆注浆体及喷射砼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施工。
机械开挖后应辅以人工修坡,随时检查坡面的坡度。
7.4钢筋土钉:土钉长度方向间距2.5m 焊接对中支架;土钉成孔直径130mm 。
土钉(锚杆)施工如遇障碍物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设计、甲方和监理,待查清地下情况调整设计后方可继续施工;成孔深度、孔径、倾角要求应符合基坑各向坑壁施工参数表,施工允许偏差施工止水帷幕分层分段开挖 分层分段施工土钉施工喷射混凝土为:孔深:±50mm,孔径:±5mm,孔距:±100mm,成孔倾角±5%。
锚杆施工应严格按照规程规范进行,先成孔、清孔,安装拉筋,然后注浆,锚杆的成孔深度应超过设计长度的0.5-1.0m。
锚杆张拉必须在砂浆强度达70%以上方可进行。
7.5钢管土钉7.5.1土钉采用φ48壁厚为 3.0mm的热轧电焊钢管制作,钢管每25cm钻φ5的出浆口,钢管的接长应满足等强度要求;7.5.2钢管土钉采用冲击机械打入,遇帷幕段打入的过程中防止地下水涌出并造成水土流失;7. 5.3钢管打入后要进行清洗后方可进行注浆;7. 5.4注浆液采用水泥砂浆,水泥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砂浆强度等级M20。
7.5.5钢管的接长采用3φ16双面帮焊;7.6土钉(锚杆)与面层连接:钢筋土钉端部两侧加焊ф22短钢筋,钢管土钉端部加焊L80×6角钢,与面层内连接相邻土钉端部的2ф16通长钢筋互相焊接;锚杆端部采用[14槽钢与螺帽连接,施加50kN锁定荷载,锁定荷载的施加在锚固体强度达到75%后进行。
7.7编制绑扎钢筋网:土钉墙部位采用φ8@150×150网格;交叉节点用钢丝绑扎,编前用卷扬机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