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课时 整合阅读课 《14我要的是葫芦》+《刻舟求剑》教案

第4课时 整合阅读课 《14我要的是葫芦》+《刻舟求剑》教案

第4课时整合阅读课
《14 我要的是葫芦》+《刻舟求剑》
【课型】整合阅读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1.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尝试阅读,扫除障碍
1. 出示葫芦图片:板书“葫芦”,读好轻声。

2. 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功能、葫芦文化。

3. 齐读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4. 看图说话: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有什么不一样?葫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二、自读圈画,了解内容
1. 前鼻音字:感、慢、言、邻
后鼻音字:藤、盯
三拼音节字:怪
2. 言、想、盯
(1)分析字形、偏旁。

(2)分析字意。

(3)儿歌识记:小丁丁,开点灯。

拿起锤子修板凳,眼睛盯着灯,锤子敲不停,叮叮当,当当叮,妈妈夸他爱劳动。

3. 形近字识记:棵、颗
4. 形声字:谢、感、慢、邻
5. 独立识字:治、怪、赛
三、品读重点,积累运用
读课文找答案:种葫芦人为什么最后没有得到葫芦?
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1)理解句子中的“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的区别。

(2)观察第一幅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标注描写葫芦变化前样子的短语: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4)圈出动词。

查字典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5)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2. 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读原文: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2)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关键词“每天、看几次”。

(3)关注动词“盯”。

体会种葫芦人眼里只有小葫芦。

理解“自言自语”。

抓反复语言“快长啊,快长啊!”体会种葫芦人的急切心情。

3.对葫芦招虫的态度:
(1)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是怎样说的?横线标注。

(2)那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是怎样想的?曲线标注。

比较句子异同,感受表达方式。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我要的是葫芦。

4. 发现葫芦的变化:
(1)阅读原文,标注葫芦变化的句子。

(2)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

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四、以例悟法,迁移阅读
1. 再次观察两幅插图,进行发现学习。

种葫芦人的表情、动作;葫芦叶子;葫芦位置不一样。

2. 你认为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3. 从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 请看课本70页《刻舟求剑》,你明白了什么?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认真书写田字格中的汉字,描一个写两个。

【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
小葫芦

雪白的葫芦花葫芦叶→蚜虫→葫芦掉↑
细长的葫芦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