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体育课教案学校:武定县九厂中学授课教师: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3课时课题:努力锻炼促发育——青春期与体育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懂得青春期是生命必经阶段,知道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的身心特点。
2、能力目标:能依据青春期的特点,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能正确运用扬长避短的具体方法与要求。
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的重要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步骤:一、青春期的概念及其分段青春期是指人体生长发育成熟前一个迅速发育的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青春发育前期:女生从11~12岁开始,男生从13—14岁开始,一般持续2~3年。
2、青春发育中期:女生从12~15岁开始,男生从14~16岁开始,主要以性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为主,女生出现月经,男生出现遗精,一般持续2—4年。
3、青春发育后期:女生从16~17岁开始,男生从17~18岁开始,主要表现为身体各系统继续缓慢发育,逐渐成熟。
青春期发育的开始年龄、持续时间、发育状况既有种族、环境、社会条件的差异,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青春期是人体各系统、各组织器官迅速变化,趋于完善定型的关键时期,对我们的心理、情绪、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
如何平稳度过青春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青春期体育锻炼应注意的问题体育锻炼可以使青少年在青春期发育得更好。
但是青春期身体的发育、身体素质和机能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和不同个体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体育锻炼必须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别,因人而宜。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前两个阶段,这一时期骨骼的发育、身高的增长都较快,骨组织中软骨成分较多,富于弹性,不易骨折,但是抗压、抗扭曲能力差。
所以在进行力量练习时,负荷重量不能太大,尤其要注意保护脊柱。
青春期肌肉生长速度落后于骨骼,肌纤维细而长,肌肉力量较差。
所以要选用适当的刺激肌肉发展的力量练习,促进身体各部位均衡发展,避免长成“豆芽菜”的体形。
青春期的体育锻炼尤其要重视对加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有良好作用的有氧耐力训练,如经常进行较慢的或中等速度的跑步等。
初中女生要努力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和生理上的困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月经期间可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但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和引起腹内压升高的运动(如仰卧起坐等),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
在青春期阶段要经常进行有氧耐力跑步,可以消除体内多余脂肪。
经常进行韵律体操、舞蹈练习和加强腹部肌肉、骨盆底肌、腰背肌肉的锻炼,可以使身体更加健美,动作更为协调,姿态更加优美,还有助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
另外,要安全、平稳地度过青春期,除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注意营养卫生外,还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要热爱生活,与他人友好相处,养成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的性格;要培养多种爱好,努力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双健”,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德智体荚全面发展的人材。
【复习】1、什么是青春期?2、青春期体育锻炼要注意什么问题?【课后反思】: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3课时教师个人修改意见教学内容1、跑走交替2、素质练习:力量素质一分钟仰卧起坐;单足交换跳重点:完成长跑任务,能了解力量对初中学生的好处难点:如何学会运用准备部分: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了解长跑对身体的锻炼意义,知道各种素质对身体的好处。
2、技能目标:80%以上的完成长跑任务,并完成身体素质练习。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健壮的体魄。
开朗的心境体验成功的快乐。
顺序教学内容达成领域目标学生活动次数和时间教法指导组织要求及预感情景导入1、课堂常规2、明确学习目标3、慢跑4、活动各关节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2、学生能按要求练习,认真观察。
3、培养小组长的能力。
1、体育委员整队2、师生问好3、见习生随堂听课4、学生认真听讲5、在体育委员带领下跑步。
6、跟着老师做操。
6-810分1、指定集合地点2、向学生问好3、宣布课的内容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5、教师讲解慢跑的要求:速度不要太快,注意摆臂和呼吸。
6、教师带学生做徒手操活动各关节。
要求:动作到位。
队形如下:♀♀♀♀♀♀♀♀♀♀♀♀♀♀♀♀♀♀♀♀♀♀♀♀★排队要求快静齐★基本部分情景展开1、导入本课学习内容—跑走交替1:语言激发学生练习兴趣2:要求学生能自我摸索、注意观察3:在练习中能培养乐趣4:发挥组长的作用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体会动作要求2、注意教师的示范3、学生摆臂练习结合呼吸4、原地跑步结合呼吸15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明确呼吸方法与呼吸节奏的要求。
2、教师示范3、原地摆臂配合呼吸方法的练习4、跑走交替练习组织方法:1、集中讲解2、分组练习2、素质练习:一分钟仰卧起坐单足交换跳。
1、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1、学生注意听。
掌握练习方法。
力求动作到位。
2、学生练习。
3、分组练习。
3—510分1、教师讲解素质练习的作用。
2、教师讲解练习的要求和方法:(1)一分钟仰卧起坐八个同学一做,听口令统一进行。
(2)单足交换跳先集体原地做,20秒一换,最后双脚跳10秒。
然后分组做,第一组先向前跳,左脚先跳,回来换右腿。
队形如下成圆型。
练习队形分成八个小组,八人一做。
结束部分情景结束放松及课后评价1、在愉悦的气氛中,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得到放松2、能客观评价1、学生跟着老师放松。
2、能自评互评3、师生再见1-35分1、导入情景2、小组组织自评3、归还器材。
师生再见学生成四列横队练习♀♀♀♀♀♀♀♀♀♀♀♀♀♀♀♀♀♀♀♀♀♀♀♀★★操场,垫子场地器材课后反思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3课时课题:走进奥运教学目标:1、了解奥运的发展史。
掌握与奥运有关的知识2、了解中国奥运之路以及申奥成功后的准备3、激发学生参与奥运、争做奥运主人的竞争意识4、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掌握奥运知识、领会奥运精神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进取心。
参与奥运的热情教学过程:导人:奥运主题歌《手拉手》——走进奥运一古代奥运起源:古希腊,宙斯创始,特色:1。
2。
3。
二现代奥运创办于1896年,由法国的教育家顾拜旦创始。
同年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
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
因两次世界大战,在1916年(第6届)、1940年(第12届)和1944年(第13届)中断了三次会旗:五环旗。
口号:更快、更高、更强。
精神: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加。
理想:和平与友谊通过图片来比较现代奥运会的发展(请同学回答)三中国奥运1中国参与奥运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清政府腐败未能参加。
中国第一次正式派选手刘长春参加比赛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23届奥运会上,许海峰夺得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中国运动员在这届奥运会上共获得15枚金牌、8枚银牌和9枚铜牌。
列金牌榜第8位1988 年第24届奥运会中国队获得5枚金牌、11枚银牌和12枚铜牌。
列金牌榜第12位。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中国获得16枚金牌、22枚银牌、16枚铜牌。
列金牌榜第4位。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中国取得16枚金牌、22枚银牌、12枚铜牌,保持了第4的成绩。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中国获得28枚金牌、16枚银牌和15枚铜牌,列金牌榜第3位。
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历史性突破,共夺得63枚奖牌,其中金牌32枚,首次荣获金牌榜第2位。
2中国申奥之路第一次1993年北京以两票之差落选。
第二次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3北京在准备场馆:共37处。
北京31处。
京外6处。
三大标志性建筑: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
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游戏:小组知识竞赛。
(分必答和抢答)在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结束本节课。
课后反思: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3课时教师个人修改意见教学内容1、健身操2、长跑重点:提高学生的耐力和奔跑能力。
难点:能掌握弯道跑技术。
并能会运用。
准备部分: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韵律操上肢动作和弯道跑技术。
2、技能目标:80%的学生能做出臂的摆动臂的屈伸和绕环;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和活泼愉快的精神面貌。
70%以上的学生在弯道跑时能做到根据跑速改变身体左倾的角度,以及左脚用前掌外侧,右脚用前掌内侧着地,并做到摆臂与身体协调。
3、情感目标:通过积极参与,自主学习,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顺序教学内容达成领域目标学生活动次数和时间教法指导组织要求及预感情景导入1、课堂常规2、明确学习目标3、游戏:拍臀4、行进间操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2、学生能按要求练习,认真观察。
3、培养学生的灵敏性。
1、体育委员整队2、师生问好3、见习生随堂听课4、学生认真听讲5、分散练习,两人一组配合。
6、跟着老师做操。
6-810分1、指定集合地点2、向学生问好3、宣布课的内容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5、教师讲解游戏的要求和方法:只许拍臀,拍到其他位置无效。
不许互相推拉6、教师带学生做行进间操活动各关节。
要求:动作到位,动作协调。
队形如下:♀♀♀♀♀♀♀♀♀♀♀♀♀♀♀♀♀♀♀♀♀♀♀♀★排队要求快静齐基本部分情景展开1、导入本课学习内容—健身操1、语言激发学生练习兴趣2、要求学生能自我摸索,靠动脑筋。
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1、学生用语言表达,并做出动作。
2、学生集体复习。
3、学生模仿4、学生思8—915分1、教师请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讲解上肢动作(1)臂的摆动(2)臂的绕环(3)臂的屈伸★2、长跑4、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5、要求学生能解决学习中的问题6、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1、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和意识。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考臂的屈伸动作,学生练习1、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2、在不同的圆上做速度不同的练习。
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在速度不同、半径不同时应怎样保证身体协调向前跑进。
中速上、下弯道跑40—60米,比较弯道跑直道跑身体姿势、脚的落地及摆臂动作的特点,3—515分3、教师讲解臂的摆动。
4、教师提示学生思考臂的屈伸5、教师巡查学生6、集体练习。
7、学习臂的绕环。
1、教师提出问题:a.400米跑道是直到长还是弯道长?b.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需要一个什么力?c.比赛中的摩托车在弯道行进时有什么特点?2、组织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3、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4、可在教师或学生练习时,让学生观察、分析。
队形如下成圆型散开。
结束部分情景结束放松及课后评价1、在愉悦的气氛中,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得到放松2、能客观评价1、学生跟着老师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