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语文句型练习题

四年级语文句型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一、第三人称转述的方法•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中第三人称转述就是一个难点,方法总的原则就是:冒号之前我改她,冒号引号变逗号。

分清话中您我她,注意原意不能变。

第三人称转述的类型1、由听话人向第三人转述她听到的内容应用场景:老师同我们说完话后,要求我向没来的同学转达。

1、1老师说:“明天我带您们去参观。

”改为:老师说,明天她带我们去参观。

1、2老师对同学们说:“我与您们就是一伙的。

”改为:老师对同学们说,她与我们就是一伙的。

1、3老师对我说:“明天我与您一起去小明家。

”改为:老师对我说,明天她与我一起去小明家。

1、4老师对我说:“下个月我一定到您家去。

”改为:老师对我说,下个月她一定到我家来。

1、5小刚说:“老师对我说她不去了。

”改为:小刚说,老师对她说老师不去了。

转述句的意思就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转达出来。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与引号要改为逗号。

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与引号。

1、直述(引述)就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就是转达别人说的话, 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她”或“她”。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张童说,她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直述(引述)内容涉及其她人称时的改法。

如:姐姐说:“您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还应注意,冒号与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转述句改为直述(引述)句,第三人称“她”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她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您们照顾好。

”4、把直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直述内容里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在“这”改为“那”。

如:周总理对何其芳说:“我今天要批这些文件”。

改:周总理对何其芳说,她今天要批那些文件。

(一)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练习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您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3、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就是羞羞答答的。

”4、美丽的姑娘说:“我就是智慧的女儿。

”5、一位台湾同胞说:“我就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6、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7、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8、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二)转述句改为直述句的练习1、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她们就不去秋游了。

2、巴金说,她爱月夜,但她也爱星天。

3、列宁问,她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4、蔺相如说,秦王她都不怕,会怕谦将军不?5、她热情地与我握了握手,说,她的国语讲得不好,就是初学的。

二、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及练习题1、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就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就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就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就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不”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就是”改为否定词“不就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不”,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就是:难道雷锋叔叔不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就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

1、这幅画就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那奔驰的列车正就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

6、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三、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与练习。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不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所改成的陈述句就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所改成的陈述句就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二)、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不?2、海边上不就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不?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5、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6、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四、小学生关联词语练习关联词语练习方法:第一步:熟记8种类型的名称、前半句与后半句的关系及与这个名称相对应的8种关联词。

(至少背一个例句,例句背得越多越好。

)第二步:能够准确地辨别出一个句子的前半句话与后半句话的关系。

依据背的关联词,选择最恰当的关联词。

具体做法:下列内容中,除了画线部分需要理解之外,其它内容都要背下来。

一、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1并列句。

各分句间的关系就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就是……也就是……(不就是)、不就是……而就是……等。

2承接句。

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瞧了她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就是……、……又……、……便……等。

3递进句。

分句间就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等。

4选择句。

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就是跳橡皮筋,就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就是……就就是……、或者……或者……、就是……还就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等。

5转折句。

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如:“虽然天气已晚,但就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就是……、尽管……可就是……、……然而……、……却……等。

6因果句。

分句间就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瞧。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就是因为……等。

7 假设句。

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

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等。

8条件句。

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就是……都……、除非……才……等。

关联词语的使用:(1)一般方法:初读句子,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

选择关联词语,填入句子。

在读句子,检查句子就是否通顺,句意就是否正确。

(2)两个注意点搭配要得当:使用一组关联词语就是要前后呼应,要"成双配对",不能交叉使用,这样才能就是句意畅通、明确。

运用要合理: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用,不要生搬硬套。

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正确的选择关联词语。

练习:1、( )多读多练,作文( )会进步。

2、( )您答应去,( )该准时去叫她。

3、( )这本小说有趣极了,( )我一口气就把它瞧完了。

4、雨来( )牺牲生命,( )泄露秘密。

5、凡卡心想,( )在城里受罪,( )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

6、我俩( )住得很远,( )不常见面。

7、( )别人的意见不一定全对,我们( )要虚心听取。

8、()要努力读书,()要关心政治。

9、( )军校招生,我( )报考军校。

10、( )走到哪里,她( )听到乐声。

11、( )“非典”疫情再大,我们( )战胜困难。

12、( )大家都同心协力,这场无声的战斗,我们( )会取得胜利。

13、花( )多,( )没有奇花异草。

14、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 )高大,( )庄严。

15、我问小刚:“您(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16、小刚让我猜她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我说:“( )美术组,( )航模组。

”17、( )她不一定能来,我们( )要通知她。

18、这里的花( )很多,( )没有奇花异草。

19、鲁迅先生( )爱惜自己的时间,( )爱惜别人的时间。

20、( )天气很冷,爷爷( )要坚持早锻炼。

21、( )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 )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22、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 )多读多写,作文( )会有进步。

五、扩句方法及练习(一)什么就是扩句扩句,就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

我们知道,一般句子会包括主要成分,即: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或就是什么)。

如果在主要成分上添加附加成分,对原来的句子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就就是在进行扩句。

一个简单的句子一般包括前后两部分。

前一部分说的就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就是“就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

(二)为什么要扩句1、最根本的,就是将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具体。

2、通过扩句,还可以使句子表达得更生动、形象。

(三)扩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扩句时还要注意以下三点:(1)瞧懂例句,审清要求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

例:邮递员送信。

一个年轻的邮递员冒着大雪给千家万户送信。

题目给出的例子,扩充了“什么样”的邮递员,在“怎样的”情况下,给“谁”送信。

下面请同学们扩充两个句子:1、少先队员刷墙。

第2中队的少先队员冒着寒风在学校里刷墙。

2、祖国在前进。

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建设四化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2)不能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与句型扩句时,要在原句的基础上扩,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与句型。

(3)扩句后语句要通顺扩句时,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的词语搭配得当,要注意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在扩句练习中,要真正明确扩充的目的。

千万不要为扩句而扩句,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

(四)扩句的方法扩句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1、画句子主要成分,再扩句。

找到了句子的主要成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分,进而再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

例如:春风吹。

这句话的主语就是“春风”,“吹”则就是谓语,就是揭示“春风怎么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