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向阳变电站10kV向31 双湖桥线建设工程初步(施工)设计阶段说明书黄石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22年4月26日批准:审核:室审:校核:设计:10kV**架空线路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文件总目录第一卷总说明书******(卷册号)第二卷图纸******(卷册号)第三卷主要设备材料清册******(卷册号)第四卷概算书******(卷册号)目录1.总体部分 (4)1.1 设计依据 (4)1.2 工程概况 (4)1.3 设计范围 (8)2.线路路径 (8)2.1 路径方案 (8)2.2 地形地质 (9)2.3 交通运输 (9)3.气象条件 (9)3.1 气象条件选择依据 (9)3.2 设计气象条件组合 (9)4.机电部分 (10)4.1 导线选型及使用 (10)4.2 绝缘配合及防雷接地 (10)4.3 金具 (11)5.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 (11)6.杆塔及基础 (11)6.1 杆塔 (11)6.2 柱上开关及电缆头布置 (13)6.3 基础 (13)1. 总体部分1.1 设计依据1)工程设计咨询合同,委托函或中标通知书等;2)工程可研批复文件;3)工程相关的主要技术规程,规范;(示例如下)DL/T 5220-2005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601-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Q/GDW 1738-2012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741-2012 配电网技术改造设备选型和配置原则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关于印发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建设改造指导意见的通知(鄂电司发展〔2014〕294号)25号文4)概算编制依据性文件。
2009版《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国家能源局国能电力〔2009〕123号)邓补充1.2 工程概况1.2.1 工程现状结合项目立项必要性,按存在的问题分为新增供电能力、重载线路整治、转供能力提高、高故障线路改造等四类分别说明:示例如下:(1)新增供电能力类型(为满足负荷增长需求新建线路工程,包括从变电站、开关站、户外环网开关站新出线等。
要突出供电负荷的增长情况和现有供电能力情况的描述):区域2015年新增负荷3000kV A,该区域原有供电线路10kV 线路投运于年,线路全长千米,线路电源引自变电站出线柜。
架设方式为(单回/双回同杆),导线型号为;(杆与杆)之间采用电缆敷设,敷设的方式为,电缆的型号为。
全线路可承载的装接容量为。
目前,该线路的装机容量已达到,2015年8月20日最大负载电流达到400A,负载率,不能满足该区域新增负荷要求,急需新建线路。
该线路现状走向示意图见附图。
(2)重载线路整治类型(运行暴露的超载、重载线路整治,包括新建线路、换线、改接负荷等。
要突出超载、重载的量化和现有供电能力的描述):10kV 线路投运于年,线路全长千米,线路电源引自变电站出线柜。
架设方式为(单回/双回同杆),导线型号为;(杆与杆)之间采用电缆敷设,敷设的方式为,电缆的型号为。
全线路可承载的装接容量为。
目前,该线路的装机容量已达到,2015年8月20日最大负载电流达到400A,负载率且持续2小时,急需新建线路转接负荷。
该线路现状走向示意图见附图。
(3)转供能力提高类型从网架完善,提高N-1上描述线路现状,要突出现有供电网架的描述。
(与上述类似)(4)高故障线路改造类型运行中多次暴露故障的线路改造,包括杆塔、金具、横担、柱上开关的更换改造等。
要突出故障原因和次数描述描述。
(示例略)1.2.2 建设方案及规模针对现状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改造方案和建设规模。
示例如下:(1)例一:新建架空线路工程。
新建10kV 线路,线路电源引自,线路全长km。
满足新增供电能力,解决负荷增长需求等要求。
线路架设方式为,导线型号为,新增电缆km,电缆井个,排管km,顶管km。
线路全长km,新增柱上开关台。
新增水泥杆基,其中耐张杆基,直线杆基,转角杆基,终端杆基。
(2)例二:原架空线路改造工程。
该线路已不能满足负荷增长需求,拟定对全线路进行升级改造,增大导线截面,以提高供电能力,解决线路超载的问题。
新架导线型号为,线路全长km。
改造电缆km,改造水泥杆基,其中耐张杆基,直线杆基,转角杆基,终端杆基。
(3)例三:原架空线路延伸工程。
现拟定线路向延伸架设或从杆向延伸架设,与10kV 线路在杆形成联络,提高线路的转供能力。
新架导线型号为,新增电缆km,电缆井个,排管km,顶管km。
线路全长km,新增柱上开关台。
新增水泥杆基,其中耐张杆基,直线杆基,转角杆基,终端杆基。
(4)例四:老旧设备改造工程。
对线路中老旧开关等设备进行改造,更换线路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水泥杆,金具及导线等,消除设备安全隐患,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行及安全。
共改造10kV 线路老旧开关设备,更换柱上开关台,避雷器组,隔离开关组。
更换水泥杆基,其中耐张杆基,直线杆基,转角杆基,终端杆基。
改造原有导线km,导线型号为。
1.2.3 建设成效预测工程实施后,对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供电能力的定量的提高程度。
示例如下:例一:新建前,原有线路能提供的装机容量为,新建后,线路可以提供的装机容量为,改接原线路kV A。
解决了负荷增长的需求,原线路负载率由%下降至%。
例二:改造前,线路能提供的装机容量为,改造后,线路可以提供的装机容量为,解决了线路超载的问题,原线路负载率有%下降至%。
例三:改造前,A线路单馈线供电,2014年最大负载率为;改造后,A线路与B线路形成手拉手单环网,优化了供电网架,A线路负载率由%下降至%。
例四:线路改造后,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彻底消除绝缘子老化闪络问题,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了线路的正常运行。
1.2.4 拆除利旧本工程废旧物资处理及利旧设备的处理严格按照鄂电司物资〔2013〕12号文、鄂电司汉供财〔2012〕11号文的要求开展工作,拆除物资清单如下:工程拆除物资清单1.3 设计范围本工程的设计范围包括导线选取、杆型选取、绝缘配合及接地、金具和绝缘子选用、土建部分、投资估算等。
2. 线路路径2.1 路径方案本线路路径的选择,综合考虑了施工、运行条件,以缩短路径长度为目的,城外走线选择和缓地形,少占农田,不引起交通和机耕的困难,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区域,避开稠密树林为基本原则;城区尽可能避免车辆碰撞,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为基本原则。
例如:新建110kV马影河变电站10kV新沟一回线工程。
电源点引自110kV马影河变电站1#馈线柜。
出线采用电缆,敷设长度为300米(其中200米走站内原有电缆沟)。
电缆登杆后,线路采用架空线路架设,沿正东方向架设200米至B路的西侧,再沿B路的西侧架设500米至C路的北侧,其中:8#杆与9#杆之间采用架空敷设的方式跨越A路。
再沿C路的北侧架设280米至线路的末端,其中15#杆与16#杆之间采用电缆顶管敷设的方式跨越B路,电缆长度为80米。
具体路径走向见“路径平面示意图”。
2.2 地形地质本工程地处县村,全线海拔高程在1000米内。
根据现场调查,地形地质情况如下:地形:80%平地,20%丘陵。
地质:80%普通土,15%砂石土,5%岩石(人凿)。
2.3 交通运输本工程沿线附近有施工便道,交通便利。
人力运距为0.2千米,汽车运距为10千米。
线路跨越村级公路次,跨越灌溉河流次,跨越。
3. 气象条件3.1 气象条件选择依据(1)《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kV架空线路分册)》(2013版)中有关气象条件条款。
(2)沿线已有电力线路设计运行资料及现场调查资料。
3.2 设计气象条件组合本工程路径沿线所处海拔高程在1000米以下,根据已有电力线路设计运行资料及现场调查资料,本工程选取B气象区气象条件组合参数作为设计参数,具体见下表:4. 机电部分4.1 导线选型及使用(根据工程选定气象区对照《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kV架空线路分册)》(2013版)中有关要求及工程需求,选择导线型号、导线适用档距、安全系数及允许最大直线转角角度)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kV架空线路分册)》(2013版)和《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关于印发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建设改造指导意见的通知》(鄂电司发展〔2014〕294号)要求,本工程选用导线型号为,安全系数取值6.0,适用档距60米,允许最大直线转角8°。
4.2 绝缘配合及防雷接地(1)本工程导线直线杆绝缘子采用棒式绝缘子,耐张绝缘子采用瓷瓶。
(2)10kV架空线路的过引线、引下线与临相导线之间最小间隙不得小于0.3米,导线与杆塔构件、拉线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得小于0.2米。
(3)本工程P8~P25杆位于多雷区,绝缘线采用(加装带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线路直连氧化锌避雷器等)防雷措施。
接地采用镀锌角钢、扁钢接地网逐基接地。
4.3 金具10kV导线线夹、接续金具、连接金具等选型情况描述。
(金具选用应考虑强度、耐冲击性能、耐用性、紧密性和转动灵活性等要求,根据导线类型和最大使用拉力、绝缘子强度等要求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物料库内选用匹配的金具)5. 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描述线路路径经过区域涉及到的导线与地面、杆塔构件、山坡、峭壁、岩石及建筑物等之间的最小水平或垂直距离。
跨越内容均按现场实际情况填写具体内容6. 杆塔及基础6.1 杆塔(1)明确说明选用典型设计的直线杆、直线转角杆、耐张转角杆杆头、杆型编号,列出本工程选用的汇总表。
注:钢管杆、窄基塔部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单独设计制表(2)说明本工程杆型使用情况。
示例:***线路现有杆塔155基,其中耐张拉线杆18基,耐张自立杆18基,直线拉线杆92基,直线自立杆27基。
改造拆除水泥杆39基,新建36基,其中:原N1#~N11#优化路径方案,拆除N2#~N10#水泥杆9基,新建6基;更换全部耐张转角拉线杆,包括:N22#、N23#、N31#、N37#、N38#、N42#、N49#、N53#、N65#、N73#、N84#、N92#、N97#、N108#、N112#共15基。
新建Z1-2型直线杆12基、J1-3型耐张杆9基等……。
详见杆塔一览图,图号:SYJN-S07134C-T01-01。
(3)重要杆塔材料说明。
如法兰联结的水泥杆、焊接杆、拉线和拉盘的联结要求等。
6.2 柱上开关及电缆头布置描述本工程使用的柱上开关(柱上断路器、柱上负荷开关、柱上隔离开关、跌落式熔断器)杆、电缆引下杆的布置方式,选用国网典设的方案编号。
6.3 基础基础的选择,说明直线杆、直线转角杆、耐张转角杆选用的基础型式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