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2016年1月
目录
一、风电场资料 (1)
1. 地图坐标 (1)
2. 跨度及分辨率 (1)
3. 地图及风能情况 (1)
二、风电场选址方案1计算报告 (2)
1. 参数设置 (2)
2. 优化曲线 (2)
3 发电量统计 (3)
4 相关报表 (3)
5. 视觉影响区域图 (5)
6. 噪音影响区域图 (5)
7. 风电场道路示意图 (6)
8各台风机的年满负荷利用小时数 (6)
三、风电场选址方案2计算报告 (7)
1. 参数设置 (7)
2. 优化曲线 (7)
3 发电量统计 (7)
4 相关报表 (8)
5. 视觉影响区域图 (10)
6. 噪音影响区域图 (10)
7. 风电场道路示意图 (11)
8各台风机的年满负荷利用小时数 (11)
四、风电场选址方案3计算报告 (12)
1. 参数设置 (12)
2. 优化曲线 (13)
3 发电量统计 (13)
4 相关报表 (13)
5. 视觉影响区域图 (16)
6. 噪音影响区域图 (16)
7. 风电场道路示意图 (17)
8各台风机的年满负荷利用小时数 (17)
五、风电场选址方案4计算报告 (18)
1. 参数设置 (18)
2. 优化曲线 (18)
3 发电量统计 (19)
4 相关报表 (19)
5. 视觉影响区域图 (21)
6. 噪音影响区域图 (22)
7. 风电场道路示意图 (23)
8各台风机的年满负荷利用小时数 (23)
六、各方案对比分析 (24)
1、计算风电场的年满负荷利用小时数 (24)
2、风电场容量系数的计算 (24)
3、各方案对比分析 (25)
1
一、风电场资料
1. 地图坐标
左下角坐标:(497526.0000,4546241.0000) 右上角坐标:(503130.0000,4549813.0000)
2. 跨度及分辨率
X 方向跨度:5.6040km ;Y 方向跨度:3.5720km ;网格分辨率:149.0m
3. 地图及风能情况
图1 主地图
图2 平均风速分布图
2
图3 风能密度图
二、风电场选址方案1计算报告
工程名称:方案1 报告日期:2017-1-5
1. 参数设置
总迭代次数:60; 无效迭代次数:10; 最小间距类型:圆形 圆半径:4倍风轮直径; 最大坡度:50.00度
2. 优化曲线
图4 风机优化曲线
3 发电量统计
4.相关报表
3
4
5. 视觉影响区域图
从每台风机中心开始计算视觉影响的最远距离:500米地表以上高度:2米
图5 视觉影响区域图
6. 噪音影响区域图
地表以上高度:2米
5
图6 噪音影响区域图7. 风电场道路示意图
图7 风电场道路示意图8.各台风机的年满负荷利用小时数
表6各台风机的年满负荷利用小时数
6
三、风电场选址方案2计算报告
工程名称:方案2
报告日期:2017-1-5
1. 参数设置
总迭代次数:50;
无效迭代次数:10;
最小间距类型:圆形
圆半径:4倍风轮直径;
最大坡度:50.00度
2. 优化曲线
图4 风机优化曲线3 发电量统计
7
4 相关报表
表5 视点观察到的风机报表
5. 视觉影响区域图
从每台风机中心开始计算视觉影响的最远距离:500米地表以上高度:2米
图5 视觉影响区域图
6. 噪音影响区域图
地表以上高度:2米
图6 噪音影响区域图7. 风电场道路示意图
图7 风电场道路示意图
方案2
8.各台风机的年满负荷利用小时数
四、风电场选址方案3计算报告
工程名称:方案3
报告日期:2017-1-5
1. 参数设置
总迭代次数:50;无效迭代次数:10;最小间距类型:圆形圆半径:4倍风轮直径;最大坡度:50.00度
2.优化曲线
图4 风机优化曲线3.发电量统计
4.相关报表
表2 风机报表
5. 视觉影响区域图
从每台风机中心开始计算视觉影响的最远距离:500米地表以上高度:2米
图5 视觉影响区域图
6. 噪音影响区域图
地表以上高度:2米
图6 噪音影响区域图7. 风电场道路示意图
图7 风电场道路示意图8.各台风机的年满负荷利用小时数
五、风电场选址方案4计算报告
工程名称:方案4
报告日期:2017-1-5
1. 参数设置
总迭代次数:50;无效迭代次数:10;最小间距类型:圆形;
圆半径:4倍风轮直径;最大坡度:50.00度
2. 优化曲线
图4 风机优化曲线
3.发电量统计
4.相关报表
表3 视点报表
表4 噪音点报表
5. 视觉影响区域图
从每台风机中心开始计算视觉影响的最远距离:500米地表以上高度:2米
图5 视觉影响区域图6. 噪音影响区域图
地表以上高度:2米
图6 噪音影响区域图
7. 风电场道路示意图
图7 风电场道路示意图8.各台风机的年满负荷利用小时数
六、各方案对比分析
1、计算风电场的年满负荷利用小时数
方案1
h 17.382820
5.117.114845=⨯==
风电场装机容量年实际发电量时数风电场年满负荷利用小114850.171.5×20=3828.39 h 方案2
119014.361.5×20=3967.13 h
方案3
h 52.401820
5.1120555.48=⨯==
风电场装机容量年实际发电量时数风电场年满负荷利用小119945.481.5×20=3998.18 ℎ
方案4
h 64.378620
5.1113599.33=⨯==
风电场装机容量年实际发电量时数风电场年满负荷利用小113599.331.5×20=3786.64 h
2、风电场容量系数的计算
方案1
437.08760
17.38288760C f ===
)全年小时数(时数风电场年满负荷利用小风电场容量系数3828.398760=0.437 h 16.396720
5.1119014.36=⨯==
风电场装机容量年实际发电量时数风电场年满负荷利用小
方案2
453.08760
16
.39678760C f ===)全年小时数(时数风电场年满负荷利用小风电场容量系数3967.138760=0.453
方案3
459.08760
52.40188760C f ===
)全年小时数(时数风电场年满负荷利用小风电场容量系数3998.188760=0.456 方案4
432.064.37868760C f ===
)全年小时数(时数风电场年满负荷利用小风电场容量系数=0.432 3、各方案对比分析
通过对上述表格的分析,其中方案3为最优方案。

在四个法案的单机容量,风力机数目相同,风电场实际占地面积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方案3的年发电量最大,年满负荷利用小时数最大,容量系数最大,尾流损失最小。

综上,方案3为最优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