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气安全施工方案完整版

燃气安全施工方案完整版

编号:TQC/K791燃气安全施工方案完整版Through 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common types such as planning scheme, design scheme,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essence is to build accessible bridge between people and products, realize matching problems, correct problems.【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气安全施工方案完整版下载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合用于解决各类问题场景,通过提出的方法与对策来应付,常见种类如计划方案、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本质是人和产品之间建立可触达的桥梁,实现匹配问题,修正问题,预防未来出现同类问题。

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在进行干管延伸、接装用户管道更新等施工时需要暂时切断气源或降低燃气压力。

在此情况下,为保证用户用气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一)中压管道停气降压中压管道因管内压力高,使用阻气袋无法阻气,故一般采用关闭阀门停气的方法进行管道施工。

停气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查清中压管道阀门关闭范围内影响调压器的数量及该调压器所供应的地区,其低压干管是否与停气范围以外的低压干管连通。

如果低压干管连通而停气影响范围又较大时,则应考虑安装临时中压管供气或装临时调压器使施工管段改成低压供应(此时必须保证施工管段两端阀门关闭严密)。

2.对于需停气的专用调压器,需事先与用气单位商定停气时间,以便用户安排生产。

中压管道只有采取降压措施氮气置换合格后方可带气进行焊割。

降压后管内的压力必须超过大气压力,以免造成回火事故。

(二)施工人员需穿戴好劳保用品,现场配置泡沫灭火器及防火沙防火棚等。

(三)停气降压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1.中压管和低压管在施工中,凡需要采取降压措施时均应事先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商讨,确定影响用户的范围,停气降压允许的时间。

对于停气的用户在施工前通知作好停气准备。

2. 停气降压的时间一般应避开高峰负荷时间。

如需在出厂管,出站管上停气,应由调度中心与制气厂、输配站商定停气措施。

3.中压管上停气时,为防止阀门关闭不严密,造成施工管段内压力增加,引起阻气袋位移,使燃气大量外泄。

故应在阀门旁靠近停气管段的一侧钻孔两只,作为放散管及安装测压仪表用。

4.施工结束后,在通气前应将停气管段内的空气进行置换。

置换的方法一般采用煤气直接驱赶。

燃气由一端进入,空气由另一端的放散管内逸出,待管内燃气取样试烧合格后方可通气。

5.恢复通气前,必须通知所有停气的用户将燃具开关关闭;通气后再逐一通知用户放尽管内混合气再行点火。

6.大型工程以及出厂管、出站管的停气降压,因影响范围大,必须成立停气降压指挥部(组),统一指挥、协调停气施工及用户安全供气等工作。

7.停气降压时间经各方商定后,一般情况下不得更改。

要做好各项施工工作,准时完工不准延迟。

二、燃气管道的换气投产新建燃气管道的投产是将燃气输入管内,管道和附属设备(阀门、聚水井等)必须处于完好及指定的工作状态。

因往新建管道内输入燃气时将出现混合气体,所以对新建燃气管道内混合气体的置换必须在严密的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前提下方可进行。

(一)换气投产前的准备换气投产前的准备工作是大量的、细致的,各项工作的准备(特别是现场的落实)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换气投产的成败。

准备工作分技术(安全)准备和组织准备,其内容汇集成“换气投产方案”,明确分工,分别落实。

1.了解换气投产管道的口径、长度、材料、输气压力,附属设备规格和数量。

按照测绘图纸至现场逐一核对,核对内容主要为:(1)管道检查查核敷设管道必须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核对“质量鉴定书”、“验泵合格证”等资料,核对设计图纸,检查是否遗漏属工程内容的工程(预留三通、孔和附属设备等)。

检查管道端部必须有管塞封口,并做好支撑(以防管道输气后产生压力将管盖推离封口。

特别对引入室内支管要逐一重点检查,确认管塞已封口或相连燃气表阀门处于关阀状态(注意:新建管道气密性试验完成后的测试点往往容易疏忽而未封口)。

上述工作内容既繁多又复杂,因细小的疏忽留下隐患,管道通气后再处理将十分被动。

置换方式的选择(1)间接置换法是用不活泼的气体(一般用氮气)先将管内空气置换,然后再输入燃气置换。

此工艺在置换过程中安全可靠,缺点是费用高昂、顺序繁多,一般很少采用。

(2)直接置换法是用相连接老管道的燃气输入新建管道直接置换管内空气。

该工艺操作简便、迅速,在新建管道与老管道镶接连通后,即可利用燃气的工作压力直接排放管内空气,当置换到管道内燃气含量达到合格标准(取样及格)后便可正式投产使用。

由于在用燃气直接置换管道内空气的过程中,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随着燃气输入量的增加其浓度可达到爆炸极限,此时在常温及常压下遇到火种就会爆炸。

所以从安全角度上严格来讲,新建燃气管道(特别是大口径管道)用燃气直接置换空气方法是不够安全的。

但是鉴于施工现场条件限制和节约的原则,如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用燃气直接置换法是一种既经济又快速的换气工艺。

由长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基本上属于安全的,所以目前在新建燃气管道的换气操作上被广泛采用。

3.换气压力的确定换气时选用输入燃气的工作压力过低会增加换气时间,但如压力过高则燃气在管道内流速增加,管壁产生静电,同时,残留在管内的碎石等硬块会随着高速气流在管道内滚动,产生火花带来危险。

用燃气置换空气其最高压力不能超过4.9×104帕。

一般情况下,中压管道采用0.98×104~1.96×104帕的压力置换,低压燃气管可直接用原有低压管道的燃气工作压力置换。

4.放散管的数量、口径和放散点位置的确定(1)放散管的数量是根据置换管道长度和现场条件而确定。

但是对管道的末端均需设放散点,忌防“盲肠”管道内空气无法排放。

(2)放散管安装于远离居民住宅及明火的位置。

放散管必须从地下管上接至离地坪2.5米以上的高度,放散管下端接装三通安装取样阀门。

如果放散点无法避开居民住宅时,则在放散管顶端装(*/活络弯管,根据放散时的风向旋转至安全方向放散。

并在放散前通知邻近住宅的居民将门窗关闭和杜绝火种。

(3)放散孔口径的确定。

放散孔的口径太小会增加换气时间,口径太大给安装放散管带来困难。

一般在φ500毫米以上管道采用φ75~φ100毫米的放散孔,管径在φ300毫米以下则根据其最大允许孔径钻孔(孔径应小于三分之一管径)。

5.现场通讯器材准备新建管道换气操作现场分散,而阀门开启、放散点的控制及现场安全措施落实均需协调进行,各岗位操作有先后顺序和时间要求,仅仅依靠车辆或有线通讯效果差。

因此在换气管道超过一公里长度时应配备无线电通讯设备,配若干只“对讲机”,事先调试,确定现场指挥和工作人员编号。

6.现场安全措施落实对邻近放散点居民、工厂单位逐一宣传并现场检查,清除火种隐患。

并安民告示,在换气时间内杜绝火种,关闭门窗,建立放散点周围20米以上的安全区。

放散点上空有架空电缆线部位,应预先将放散管延伸避让。

组织消防队伍,确定消防器材现场设置点。

7.换气现场组织由于换气投产中各项工作需同步协调进行,所以对较大的工程则应建立现场换气指挥班子,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安全(消防)等部门参加,处理和协调换气过程中各类问题。

换气投产是管道工程竣工拨交的“交换点”,而且在换气前后往往会暴露工程扫尾的各类问题,需要施工和建设单位现场协调解决。

因此施工单位必须组织一支精悍的技工队伍驻在换气现场,排除故障,处理换气过程中出现各类技术和安全问题。

8.管内“稳压”测试换气投产的管道虽然预先进行过“气密性试验”,但是到换气时已相隔一个阶段。

在此期间因各种因素造成已工管道损坏(如:土层沉陷或其它地下工程造成已敷设管道断裂或接口松动),或者,管道上管塞被拆除(管道气密性试验完成后往往容易遗忘安装管塞)。

由于管道分散,上述情况在管道通气之前是无法了解的,而在通气投产时再发现则相当被动。

所以在换气投产前必须完成以下两项技术措施:(1)系统试压往管道内输入压缩空气,压力一般为3×103帕,作短时间稳压试验(一般为30分钟左右),如压力表指针下跌,则说明管道已存在泄漏点,必须找到并修复,直至压力稳定为止。

气密性试验合格,但至通气时间超过半年的管道必须重新按照规定进行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换气投产。

(2)管内压力“监察”为防止换气准备过程中管道被损坏或发生意外,在管道上安装“低压自动记录仪”监察管内压力。

如管道被损坏,记录仪上立即得到显示。

监察时间一般为换气前24小时,并由专人值班。

(二)换气投产的实施1.根据方案规定的时间,换气工作人员和指挥人员提前进入施工现场,逐一检查放散管接装、放散区的安全措施,阀门和聚水井井梗阀门的启闭以及通讯、消防器材的配备等,它们必须符合“方案”规定。

各岗位人员就位。

2. 由现场指挥部下达通气指令:开启气源阀门,同时开启放散管阀门,即进入置换放散阶段(管内压缩空气同时放散)。

3.逐一开启聚水井井梗阀门(低压则拆除井梗管盖),待排清井内积水、燃气溢出后即关闭井梗阀门(安装管塞)。

4.各放散点进入放散阶段。

各放散点人员及时与指挥部联系,注意现场安全,当嗅到燃气臭味即可用橡皮袋取样。

试样”及判断方法。

“试样”即判断换气管道内经过燃气置换后是否达到合格标准。

合格标准指管内混合气体中燃气含量(容积)已大于爆炸上限。

“试样”方法常采用以下两种:(1)点火试样将放散管上取到的燃气袋,移至远离现场安全距离外,点火燃烧袋内的燃气,如火焰呈扩散式燃烧(呈桔黄色),则说明管道内空气已基本置换干净,达到合格标准。

该方法简便,得到广泛应用。

(2)测定气体含氧量预先计算输入燃气爆炸极限(计算式详见第一章),根据计算所得输入燃气的爆炸上限计算出此时最小含氧量。

6. 换气的结尾工作(1)当各放散管“取样”全部合格后,即拆除放散管,放散孔用管塞旋紧,并检查不得泄漏。

(2)检查每只聚水井,井梗阀门应均处于关阀状态。

(3)对通气管道全线仔细检查,是否有煤气泄漏的迹象,特别要重点检查距离居民住宅较近的管道。

(三)管道换气时间的估算1.换气投产之前施工部门应提供完整的管线测绘图,阀门、聚水井和特殊施工的设备保养单及有关技术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