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解决问题
一、以旧引新(6分钟)
1.复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圆的面
积公式。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1.说出S正=a2,S圆=πr2
2.左圆面积=π×22=4π
右圆面积=π×(2÷2)2
=π
1.边长是5cm的正方形面
积是多少?
5×5=25(cm2)
2.如果r=4cm,则圆的面
积是多少?
3.14×42=50.24(cm2)
二、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15分钟)
1.探究外方内圆图形和外圆内方图
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两种图形。
思考:
(1)外方内圆的图形是怎样组成
的?它有什么特点?
老师明确:外方内圆的图形称为圆外
切正方形。
(2)外圆内方的图形是怎样组成
的?它有什么特点?
老师明确:外圆内方的图形称为圆内
接正方形。
2.引导学生画一个边长为8cm的正方
形,然后在这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
圆。
3.引导学生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
方形。
4.将图形分解,分解为同一个圆的外
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两个组合图形。
1.(1)外方内圆的图形是
一个正方形内有一个最大的圆,
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2)外圆内方的图形是一
个圆内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
方形的对角线等于圆的直径。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然后
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以
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画一个圆,
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是这个圆
的圆心。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说出
作图的方法并明确:正方形的对
角线等于圆的直径。
4.小组合作,将一个图形分
解为同一个圆的外切正方形和
内接正方形两个组合图形。
3.请画出一个半径是 1.5
cm的圆,并画出它的外切正方
形和内接正方形,并说明画法。
说明略
三、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10分钟)
1.计算圆外切正方形与圆之间部分
的面积。
(1)课件出示半径为1 m的圆外切
正方形。
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方法。
(2)组织学生算出正方形和圆之间
部分的面积。
2.计算出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部
分的面积。
课件出示半径为1 m的圆的方形组合
图形,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方法。
1.(1)观察图形的特点,
讨论计算方法并尝试汇报交流。
(2)分别算出这个圆和正
方形的面积:
S圆=3.14×12=3.14(m2)
S正=2×2=4(m2)
S阴=S正-S圆=4-3.14=0.86
(m2)
2.观察图形,发现圆的半径
与正方形的关系,讨论计算方法
并尝试汇报交流。
4.王师傅做一个零件,零件
的形状是圆内有一个最大的正
方形,已知圆的直径为12cm,
你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吗?
()2
1
1262=72cm
2
⨯⨯⨯
四、拓展应用。
(5分钟)
1.如下图,已知圆的半径是3cm,求
这个圆和正方形之间阴影部分的面积。
2.下图中圆形铜钱的直径是22.5 mm,
中间正方形的边长是6 mm,这个铜钱的面
积是多少?
1.读题,审题,明确题意后,
尝试独立完成。
2.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
报。
5.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2×(3.14×102÷4-10×10
÷2)=57(cm2)
五、全课
总结。
(5分钟)1.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体会。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六、教学板书
七、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对以前学过的正方形、圆形等图形面积的灵活运用。
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掌握旧知的基础上对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探究解决“外方内圆”“外圆内方”等类似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