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地质学简答题

综合地质学简答题

1、简述交错层理与劈理弯曲现象的区别(10分)
交错层理是沉积岩原生构造,是指细层与层系界面呈相交关系,一般细层呈弧形弯曲,细层内部岩石组成基本一致,也就是细层内部的岩石结构一致。

劈理弯曲现象是次生构造,是指由于岩性逐渐变化以起的一种弧形弯曲的现象,劈理域围限的岩性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颗粒具有规律的变化。

2、简述张节理与剪节理的区别(10分)
2、论述褶皱形态分类(G J Ramsay分类)的原则和类型,并评述
其优缺点。

(15分)
褶皱形态分类(J.G.Ramsay):分类依据是等斜线。

等斜线是褶皱正交剖面上层的上下界面的相同倾斜点的连线,即相邻褶皱面的等斜切点的连线即等斜线。

J.G.Ramsay根据等斜线的型式将褶皱划分为三类五型:
I类:IA等斜线向内弧强烈收敛,内弧曲率远远大于外弧,为典型的顶薄褶皱;IB等斜线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大于外弧,等斜线长度相等,为典型的平行褶皱;IC等斜线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大于外弧,转折端的等斜线长度大于两翼,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II类:等斜线平行且相等,内外弧曲率相等,为典型的相似褶皱。

III类:等斜线向外弧收敛,外弧曲率大于内弧,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分类优点:具有半定量化特点、考虑褶皱层厚度变化,隐含褶皱形成机制;
分类缺点:相对理想化、考虑二维空间忽视三维变化。

4、论述褶皱位态分类的原则和类型,并评述其优缺点。

(15分)
1)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直立,枢纽近水平
2)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直立,枢纽倾伏
3)倾竖褶皱:轴面近直立,枢纽近直立
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枢纽近水平
5)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枢纽倾伏
6)斜卧褶皱:轴面和枢纽两者倾向一致、倾角近相等
7)平卧褶皱:轴面近水平,枢纽近水平
分类优点:具有半定量化特点、考虑褶皱层三维形态、利用三角图解较为形象;
分类缺点:相对理想化、未考虑岩层厚度变化。

5、简述断层角砾岩与底砾岩的区别(10分)
概念:断层角砾岩是构造岩、底砾岩是沉积岩;
断层角砾岩分布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底砾岩分布较广;
断层角砾岩一般切层分布、底砾岩顺层分布。

6、简述节理的分期与配套。

(10分)
节理分期是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并将同期节理组合在一起。

节理配套是将在一定构造期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各组节理组合成一定系列。

节理分期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是根据节理组的交切关系,其次为节理与有关地质体的关系。

(一)、节理级交切关系表现如下:错开、限制、互切,同时形成、追踪,利用,改造。

(二)借助其它地质体判别节理形成顺序:节理充填脉体成分异样,说明先后、充填脉被无充填脉错开,后晚。

节理配套:节理配套主要依据共轭节理的组合关系,并辅以节理发育的总体特征及其与有关构造的关系进行配套。

节理共轭的组合关系进行配套:利用节理的擦痕、羽列和派生张列确定共轭关系、利用节理尾端变化、折尾、菱形结环进行配套、两组节理互错、利用追踪节理的锯齿状张节理,两组雁列也可配套。

根据节理发育总体的特征以及节理与其它地质构造关系进行配套。

6、论述确定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主要标志。

(15分)
确定断层的运动主要根据根据两盘中地层的新老关系、牵引构造、擦痕和阶步、羽状节理、断层两侧的小褶皱及断层角砾岩。

a)两盘中地层的新老关系:主要根据走向断层效应判别,注意区分断层引
起的地层重复与褶皱引起的地层重复,注意断层引起地层缺失与不整合
引起地层缺失。

b)牵引构造:牵引褶皱弧形突出的方向代表本盘运动方向。

c)擦痕和阶步
d)羽状节理
e)断层两侧的小褶皱
f)断层角砾岩:
7、论述确定断层存在的主要标志。

(15分)
断层的识别主要包括地貌标志、构造标志、地层标志、岩浆岩和矿化及岩相厚度标志。

a)貌标志
断层活动及存在,常在地貌上有明显的表现,这些由断层引起的地貌现象就成为识别断层的直接标志。

主要包括: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串珠状湖泊、泉水带状、水系忽然转向等。

b)造标志
断层活动总是形成或留下许多构造现象,这些现象也是判断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

其中包括:地质体被错开、断层岩、断层牵引构造。

c)层标志:地层重复与缺失
4)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
5)岩相厚度标志
8 、简述交错层理与劈理弯曲现象的区别(10分)
交错层理是沉积岩原生构造,是指细层与层系界面呈相交关系,一般细层呈弧形弯曲,细层内部岩石组成基本一致,也就是细层内部的岩石结构一致。

劈理弯曲现象是次生构造,是指由于岩性逐渐变化以起的一种弧形弯曲的现象,劈理域围限的岩性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颗粒具有规律的变化。

8、简述断层角砾岩与底砾岩的区别(10分)
概念:断层角砾岩是构造岩、底砾岩是沉积岩;
断层角砾岩分布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底砾岩分布较广;
断层角砾岩一般切层分布、底砾岩顺层分布。

9.简述沉积环境的主要判别标志(10分)
10、简述劈理的结构分类(10分)
劈理分类包括传统分类和劈理结构分类
传统分类(根据劈理的结构及其成因):流劈理、滑劈理、破劈理
结构形态分类分类(根据劈理化岩石内劈理域结构及其能识别的尺度):根据劈理域和微劈石的特征分为连续劈理和不连续劈理两大类
连续劈理:板劈理、千枚理、片理
不连续劈理:褶劈理(带状和分隔褶劈理)、间隔劈理
11、简述沉积地层的观察方法(10分)
12、简述识别角度不整合的主要标志。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下降、在沉积
角度不整合:下降、沉积,褶皱、断层等变形、变质、岩浆侵入、隆起、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下降、再沉积
角度不整合的识别与研究
1、接触关系与地层产状
2、地层、岩性、生物等记录的连续性
3、古风化壳(古土壤、褐铁矿、铝土矿等)
4、其它地质作用记录(岩浆、变质、变形期此等
确定不整合的标志:
1、古生物标志:古生物演化是连续的。

如有间断或古生物群截然变化,反映地层缺失
2、地层标志:两套地层之间如果存在古剥蚀面、古土壤层、风化剥蚀矿产、底砾岩等,反映隆起、侵蚀、风化。

3、构造变形差异:产状,构造线,褶皱样式和变形强度,断层类型、产状和强度,构造截切关系。

比如,下伏断层中发育的断层被上覆地层覆盖
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13、简要叙述区分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思路、主要
标志和鉴别方法(15分)
14、请列出代表性的基性、中性、酸性侵入岩以及等化学系列喷出岩的名称对(即基性侵入岩-基性喷出岩;……)以及区分这些不同类型岩石的成分标准(15分)
答案:(1)岩浆岩根据其化学成分(SiO2)分为四类,即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又根据生成条件(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2分)。

(2)超基性岩中喷出岩为苦橄岩;浅成岩金伯利岩;深成岩为橄榄岩,辉石岩。

基性岩中喷出岩为玄武岩;浅成岩为辉绿岩;深成岩为辉长岩。

中性岩中喷出岩为安山岩;浅成岩为闪长玢岩;深成岩为闪长岩。

另一组中性岩的喷出岩为粗面岩;浅成岩为正长斑岩;深成岩为正长岩。

酸性岩中喷出岩为流纹岩;浅成岩为花岗斑岩;深成岩为花岗岩。

(5分)
15、简要叙述褶皱要素中线状构造要素,即褶皱枢纽、轴迹、脊线、槽线、褶皱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15分)
枢纽:在褶皱的横剖面上同一褶皱岩层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叫枢纽。

枢纽是一条线,它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它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倾斜的。

轴迹:褶皱面与地面的交线
脊线:背斜或背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高点称为脊,它们的连线称为脊线;若干相邻褶皱面上的脊线联成的面称为脊面
槽、槽线、槽面:向斜或向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低点称为槽;它们的连线称为槽线;若干相邻褶皱面上的槽线联成的面称为槽面。

脊线与槽线:同一层面上高程最大(小)点的连线。

轴迹:轴面与任何方向露头面的交线,即露头面上褶皱岩层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枢纽: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16、简要叙述节理分期和配套的主要目的和工作方法(10分)
17、在野外如何区分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是断层接触还是角度不整合接触?(15 分)
断层接触关系一定要有断层证据存在,比如断层泥,断层破碎带,断层角砾,并且断层接触关系没有地层的缺失,但是呢,断层破碎带有可能很窄,几厘米,也有可能很宽,几公里,这个主要还是要看断层证据了。

不整合接触关系又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了,平行不整合一般具有地层的缺失,这个要结合当地地形地质图,看有没有地层的缺失,如果有,但是地层是平行接触的,那肯定是平行不整合,如果既有地层的缺失,在上下地层接触时又有角度的偏差,那就是角度不整合了。

两者主要的区别和鉴定标准还是断层证据的存在。

如果没有断层证据,那肯定不是断层了。

断层接触:断层的特点、断层面的特点,断层的识别标志,段成岩的存在比如糜棱岩
角度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面的特点,地层的剥蚀与地质年代的缺失,风化壳的存在比如铝土矿
断裂面两侧的岩石发生了显著的位移,这种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18、论述野外区分三大岩类的主要标志(15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