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摘要】人工挖孔灌注桩做基础,具有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用施工场地小,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可全面展开施工,缩短工期,造价低等优点。
【关键词】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人工挖孔桩不仅在良好的地质条件可以广泛应用,而且随着施工技术的改进,在有地下水、流砂层和淤泥质土质中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
客观地说,人工挖孔桩在良好地质条件的地基中运用时更能发挥其优越性。
工程概况
以某住宅小区商住楼为例。
该工程为群体结构,基础形式为人工挖孔桩,基础底板由承台和承台梁组成。
本文将结合实际的案例来探讨有关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一些细节和流程,以供大家参考。
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①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
②桩基工程施工图(包括同一单位工程中所有的桩基础)与图纸会审纪要,可作为施工依据;
③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等的调查资料;
④认真检查打桩设备各部件的性能,以保证正常作业;
⑤桩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⑥水泥、砂、石子、钢筋、外加剂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报告;
⑦有关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
⑧桩基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如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时房屋等开工前准备就绪,场地平整,以保证施工机械正常作业;
⑨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2施工时的安全措施
人工挖孔灌注桩应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2.1孔内设应急爬梯,供人员上下井;施工人员进入孔内必须戴安全帽;孔内有人施工时,孔上必须有人监督防护。
孔内照明采用安全电压,水泵必须有防漏电装置并保证一机一闸。
2.2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措施。
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配有专门的送风设备向井下输送洁净空气。
2.3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l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2.4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
严禁一闸多用。
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者12v以下的安全灯。
3施工程序
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模浇灌第一节
混凝土护壁--在护壁上二次侧标高及做好轴线标志--安装、垂直运输、起重卷扬机、孔底吊土桶、通风、照明设备等--第二节桩身挖土—-护壁—-重复第一节挖土、支模、浇灌混凝土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检查持力层后进行扩土(仅限工程承载桩)--清理虚土、排除积水、检查尺寸和持力层—吊放钢筋笼—灌注桩芯混凝土
4人工挖孔的施工方法
4.1开始挖孔前,要平整好场地,清除地表松软土层和一切杂物,布置好控制网,根据监理复合过的桩基位置,采用十字交叉法订立每一孔桩的位置,并在桩位外设置定位桩。
4.2根据设计桩径及护壁厚度在地面上放出开挖线,然后向下开挖深1m,用钢模和松木板做第一节护壁,以后每挖深1m均做护壁至原土层。
井圈应高出地面20cm(可使用砖模),而后将桩位纵横中心线测放到井圈上,并测出孔口控制高程,以利于下部掘进的高程控制,且要求第一井圈的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cm,井圈高出地面还有利于防止地表水在施工过程中进入井内。
4.3该工程人工挖孔桩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下部扩大头的施工,其上部施工同其它挖孔桩一样,但其下部开挖要特别注意开挖的进度和施工安全,因为该桩下部扩大头部分高2.77m,扩大头直径为2.87m,孔壁成倒坡,且没有混凝土护壁。
扩大头完成后,清渣、验收和浇筑混凝土要求工序紧凑,可减少土层坍塌的机率。
在施工中还安排专职技术人员监督开挖土层的地质状况,并备有人员应急
上爬梯,遇见异常情况可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由于本工程前期地质勘探准确,设计开挖扩大断面合理,没有出现土方坍塌事件。
4.4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应在成孔后及时施工,关于钢筋笼的加工、制作和安装以及混凝土的浇筑、桩头处理,等同于其它常规灌注桩的施工,在此不再赘述。
只是在混凝土浇筑时应使用串通,从桩的一侧下料,人工摊铺并振捣:在有地下水时可用导管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混凝土浇筑的特点在于桩上部承台的浇筑,因承台上有塔脚垫板和地脚螺栓埋件,要求在混凝土浇筑时要再次校正各桩的相对位置以及埋件与桩中心的相对位置,避免不必要的返工。
5桩的验收:
一般现场桩的是通过做钻芯,低应变和高应变等实验,以及浇筑砼时每孔一组试块实验报告来确定桩的质量。
砼试块强度的质量检验和桩身动检,桩身动检包括高应变和低应变,可测出桩长、缩径、扩径、断桩及可估算出砼强度,质量检验和桩身动检必须合格。
在对该工程的检测时,需通过对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采用高应变检测,对总桩数的10%和20%,分别采用超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
同时建议有条件的按1% ——2%抽样,按慢速维持荷载法做竖向静荷载试验,要求得出的结果也必须满足设计的要求。
检测报告反映: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除个别为ii类桩外,其余均为i类桩,桩身质量完好。
通过检测报告得出,由于在这一工程里严格的采用了上述有效地施工管理方
法,才有这样的高质量工程成果。
6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地下水问题
地下水对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影响最大。
当地下水位不大时可进行单桩桩内抽水:当地下水位较大时可采用多桩同时抽水法来降低地下水,无法采取抽水的方法解决时,桩身混凝土的施工就应改为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
混凝土灌注要连续、不间断。
混凝土配合比除了保证有足够的强度,更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包括坍落度、粘聚性和保水性都满足要求,三者缺一不可)和适宜的初凝时间。
如果采用一般的施工工艺,往往容易产生严重离析、空洞或断桩现象。
严禁用干料吸水,以保证桩身混凝土质量:如果桩设计深度不大时可考虑在场地四周设置井点排水。
(2)流沙层问题
人工挖孔桩在开挖时,如果遇到细砂、粉砂层地质时,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极易形成流砂,严重时发生井漏,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
因此要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
在流砂情况较轻时,可缩短挖孔层深,正常的i m左右一段改为0.3~o.5 m,并随挖随检随护壁:在流砂情况较严重时,常用下钢护筒的方法,钢护筒同钢模板相似,以孔外径为直径,可分为4—6段圆弧。
(3)淤泥质土层问题
在遇到淤泥质等软弱土层时,一般可用木板模板支档,同时缩短开挖深度,并及时验收浇筑混凝土护壁。
(4)孔壁渗水
其对桩身混凝土的浇灌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因桩身混凝土的浇筑时闻较长,如果渗水过多,势必影响混凝土离析,降低桩身混凝土的强度。
遇到这种情况,可在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采用防水材料封闭渗漏部位:对于渗水量较大的部位可用木楔打人,周围再用防水材料封闭,然后浇筑桩孔混凝土。
结束语
桩基工程的施工现场条件复杂,工序繁多,工艺要求高,桩基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诸多方面。
总之,桩基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应及时通过业主、监理与设计部门联系,按设计部门的设计修改通知或会议纪要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_20o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oolo_2oo
[3]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o2o4-20o2)
[4]史佩栋.桩基工程手册[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7.
[5]刘金波.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理解与应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