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论文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一、夫妻财产制概述 (1)(一)夫妻财产制的概念 (1)(二)我国夫妻财产制的规定 (1)1、夫妻共同财产 (2)2、夫妻个人特有财产 (4)3、夫妻约定财产制 (5)二、夫妻间的扶养 (6)三、夫妻继承权 (7)结束语 (8)注释 (8)参考文献 (8)论夫妻财产关系【内容摘要】我国婚姻法有关夫妻财产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夫妻财产制、夫妻扶养义务、夫妻财产继承权。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夫妻财产制度分为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这较之原来的婚姻法是一大进步。
经过多年的司法实践,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个人财产的保护,夫妻共同财产的管理、处分与分割,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形式和效力等,都是我国夫妻财产制度中的难点所在。
如何进一步完善夫妻财产制度,维护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保护夫妻双方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是当前婚姻家庭制度面临的新课题【关键词】《婚姻法》夫妻财产制法定夫妻财产制约定夫妻财产制夫妻个人特有财产财产是夫妻共同生活的经济基础,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夫妻双方都有一定的财产利益需要保护。
因此夫妻财产关系是夫妻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一、夫妻财产制概述(一)夫妻财产制的概念夫妻财产关系是派生于夫妻身份关系的重要法律关系。
它是夫妻共同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实现家庭经济职能的基础性要素。
夫妻财产制也称婚姻财产制,是关于夫妻婚前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清算的根据等内容的法律制度。
夫妻财产制是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和特点归根到底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又与夫妻人身关系密不可分。
我国《婚姻法》第17条、第18条、第19条主要对夫妻共有财产、夫妻个人财产及其范围以及夫妻约定财产作出规定,在司法事件中更有可操作性。
(二)我国夫妻财产制的规定我国《婚姻法》第17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1、工资、奖金;2、生产、经营的收益;3、只是产权的收益;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18条第3项规定的除外;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1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1、一方的婚前财产;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4、一方专有的生活用品;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使用本法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上述规定表明,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是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法定财产制是共同财产制与个人特有财产制相结合。
1、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除约定财产和法律规定为个人特有的财产以外,均为夫妻共同财产,即婚后所得有限共同制。
依照《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包括以下财产第一、工资、奖金。
工资是作为劳动报酬按期付给劳动者的货币或实物。
仅把工资理解为因劳动得到的货币,而不包括实物,其实是一种误解。
对工资应作广义理解,不仅指职工的基本工资,还包括各种形式的补贴、福利等,这些共同构成了职工的工资收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奖金是作为奖励用的金钱。
对劳动者奖赏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物质奖励、荣誉奖励等。
如果奖赏用金钱来表现,就是此处所言的奖金。
第二、从事生产、经营所得的收益。
生产指人们使用工具来创造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经营主要指从事商业活动。
生产经营的具体形式很多,如自己投资自己经营,承包、租赁他人的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等。
在婚后所得共同制下,夫妻婚前个人财产的所有权不因婚姻的成立而改变。
如果将个人财产用于投资,不管这种投资是在婚前还是在婚后,本金仍归原所有者个人所有,但是,这些财产通过经营活动得到的增值或收益,依法则应属于夫妻双方共有。
有学者反对这种财产归属的认定及处理,提出“投资、经营、受益主体同一论”。
即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
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既不符合法律精神,也不符合现实生活。
第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知识产权指与特定人身密不可分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权利。
人身权是作者基于其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以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
由于人身权具有人身专属性,不可能由他人包括权利人的配偶享有,因此,不能属夫妻共同所有。
财产权指知识产权人依法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其智力成果的权利。
知识成果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是一种财产权,则应归夫妻共有。
第四、因继承得到的财产,但遗嘱确定只归一方所有的财产除外。
继承所得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符合婚后所得共同制的原则,扩大了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有人说夫妻一方继承的财产与另一方无关,应作为其个人财产。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不妥。
如儿子赡养父母,他对父母支付的费用越多,投入的时间、精力越多,就意味着夫妻共同财产的某种减少,对婚姻共同生活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越少。
因此,不能说继承人继承得到的财产与配偶他方无关。
此外,要实现家庭养老育幼的职能,只有把继承所得财产归夫妻共有,才能更好实现这一职责。
国外有的国家采取婚后劳动所得共同制,仅把劳动所得的财产作为共同财产,而继承、接受赠予的财产不属于劳动所得,应归个人所有,我国2001年4月28号修改婚姻法时未采纳这种观点。
第五、因赠与得到的财产,但赠与合同指明归一方所有的除外。
夫妻一方因赠与得到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但是赠与合同中确定赠与财产归受赠一方个人所有的,依法应排除在夫妻共有财产范围之外。
因为:(1)赠与人作为原财产所有者,赠与是其依法处分自己财产的一种形式,理应受到法律保护。
(2)赠与的发生通常是基于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存在充分信任和私人感情,受赠人是否已婚及其婚姻状况如何,往往与赠与人的赠与行为实施并无关联。
第六、其他应当归夫妻共有的财产。
根据最高法院司法解释,这类财产包括三方面:(1)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2)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3)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等。
关于夫妻财产制,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夫妻分居期间各自所得的财产,尽管事实上处于分离状态,但法律上婚姻关系仍然存续,因而分居期间一方所得财产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2)、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这里“所得”如何理解?在实践中,财产权利的取得与实际财产的取得有时是同步的,而有时却是先后分开的。
例如:张某婚前丧父,继承已开始,但因发生纠纷,他未实际取得遗产。
在此期间他与刘某结婚,婚后半年,张某才分得遗产。
这里张某取得的遗产,貌似“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但实际上财产权利已在婚前取得,因此,应认定为张某的婚前个人财产,不能列入共同财产的范围。
(3)、婚前财产转化的问题。
原来最高法院司法解释规定: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这一规定出台时有其特定的背景,但在现实中弊端较多,而且婚前财产只要经夫妻共同使用、经营、管理,并经过一定期限就可以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这既不符合婚后所得共同制的原理,也不符合所有权取得的理论。
修正后的《婚姻法》没有采纳这一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个人财产。
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也指出:婚前一方个人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2、夫妻个人特有财产特有财产是指专属于配偶一方个人所有并排斥夫妻共有的财产。
特有财产制是与共同财产制相匹配的制度。
这是婚姻法中新增加的内容,其意义在于:弥补了共同财产制对个人权利和意愿关注不够的缺陷,防止共同财产范围的无限延伸,有利于保护个人财产权利。
根据《婚姻法》第18条的规定,特有财产包括:(1)一方的婚前财产。
男女双方结婚前的财产,无论是动产、不动产,在婚后均归原财产所有人个人所有。
即使离婚也不能作为共同财产分割,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2)夫妻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这些财产与生命健康直接相关,应专属于夫妻个人所有,不能成为共同财产。
否则,法律设立赔偿金的意义无法实现。
(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这一规定尊重了赠与人和立遗嘱人的意愿。
(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这类财产成为个人特有财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活用品;二是这些生活用品为夫妻一方专用。
但实践中存在着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价值较大的为一方专用的贵重物品的归属。
学者对这一问题存在着分歧。
一种认为其无论价值大小都应归个人所有。
另一种认为价值较大的物品即使为个人专用,也应当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5)其他应当归夫妻一方的财产。
这类财产可考虑两方面因素:一种是这些财产确实带有较强的人身属性,理应归一方所有。
如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等。
另一种是这些财产确实与某一方的专门业务密不可分,另一方即使享有权利也不能充分体现财产的价值。
3、夫妻约定财产制约定财产制是指法律允许夫妻用协议的方式,对夫妻在婚前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的所有权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对第三人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的分割等事项作出约定,从而排除或部分排除夫妻法定财产制适用的制度。
根据《婚姻法》第19条的规定,约定财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1)约定的条件①缔约双方必须具有合法的夫妻身份。
②缔方双方必须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③约定必须双方自愿。
④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法,不得利用约定规避法律。
(2)约定的内容约定的范围较宽,夫妻对约定财产制的选择有三种:第一种是约定实行分别财产制。
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和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
双方对上述财产享有完全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他方不得加以干涉。
第二种是约定实行一般共同制。
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均归双方共同所有。
双方享有平等的权利,除个人特有财产外,不再保留个人财产份额。
第三种是约定实行混合财产制。
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如可以将不动产约定为共同所有,将动产约定为各自所有;可以将婚后所得固定收入约定为共同所有,其他收入约定为各人所有等等。
(3)约定的形式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即当事人双方应当制作书面的财产约定协议,并由本人签字。
(4)约定的时间和效力约定的时间,按照通常的解释,可以在结婚之前也可以在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