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2 水力系统计算
1.低压管道灌溉系统设计
1.1灌溉制度与灌水周期
(1)灌水定额
根据项目区的土壤条件,灌溉实验资料及当地实际灌水经验,参照小麦关键生育阶段的需水情况,田间持水量取0.24,确定作物灌水定额。
m=667Hγ(β1-β 2 ) /η田
式中:m—灌水定额(m3/亩);
H—计划湿润层深度(m),取0.6m;
r—土层内平均干容重(t/ m3);取1.4
β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取田间持水量的90%;
β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取田间持水量的60%;
η田—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取0.85。
经计算,小麦抽穗期净灌水定额为47m3/亩,即70mm。
按管系水利用系数0.95计算,毛灌水定额为50m3/亩。
(2)设计灌水周期
计算公式:T=mη/Ep
式中:T……灌水周期(天);
m……设计灌水定额(mm);
η……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85;
Ep……作物日需水量(mm/d取大田作物日需水量为5.5mm)。
灌水周期:大田作物T=70×0.85/5.5=10.8(d)
(3)灌溉制度的拟定
根据理论计算,参照项目区不同作物需水规律和农民群众灌溉经验,制定项目区主要作物灌溉制度详见表2-1。
表2-1 不同作物计划采用的节水灌溉制度
表2-2 灌溉用水量计算表
(3)管道设计流量
计算公式:Q=10mA/Ttη
式中:Q……管道的设计流量(m3/h);
m……设计灌水定额(mm);
A……控制灌溉面积(hm2);
T……灌水周期(天);
t……每天灌水小时数(小时),t取12小时;
η…… 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5)
根据《低压管道输水技术规范》2.4.8节,并结合当地灌溉情况,Q=10mA/Ttη=(10×60×60)÷(15×9.3×12×0.85)=25 m3/h,确定管道设计流量为40m3/h。
1.2确定管径
采用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计算公式为:d=1.13 (Q/V)1/2
根据《低压管道输水技术规范》选用经济流速V=1.2m/s,经计算d=0.109m,故选用外径为110mm,内径为105mm的聚丙管材。
1.3管网的布置形式及运行方式
管道分为干、支两级,均为固定聚丙烯管,埋入深度0.8m,支管沿种植方向布置,间距为70m,共4条,出水口间距为35m,出水口为双向分水。
干管垂直于支管布置。
管道水量集中供给一个出水口,待该出水口运行完毕后,再集中供给另一个出水口,依照灌水计划轮流进行灌溉。
按照土壤条件及入畦流量,设计灌水畦长35m,畦宽2m。
具体布置形式详见乐亭县节水灌溉项目管道布置设计图。
1.4出水口工作时间
t=(a×b×m)/(1000×Q)
式中:t……出水口工作时间(h);
a……出水口间距(m);
b……支管间距(m);
m……设计灌溉定额(mm);
Q……出水口设计流量(m3/h)。
经计算,出水口工作时间为3.7h,本系统总计16个出水口,一次运行1个出水口。
出水口1次工作时间3.7h,系统日运行12h,轮
灌周期16×3.7/12=4.9<9.3天,满足设计要求。
1.5管道水力计算
(1)国产塑料管的水力计算公式采用下式:
H干、支=9.48×104×L×Q1.77/d4.77
式中:Q……设计流量(m3/h);
L……管道长度(m);
d……管道内径(mm);
h干、支……沿程水头损失(m)。
经计算h干、支=9.48×104×345×401.77/1054.77=5.1m
(2)泵管水力计算
H f=6.25×105×L×Q1.9/d5.1
式中:H f----沿程水头损失(m);
Q----设计流量(m3/h);
d----管径90(mm);
L----计算管道长度15(m)。
h泵管=6.25×105×15×401.9/1055.1=0.51m。
考虑到塑料管埋设地下,地形局部起伏,所以管节连接间难以平直,有部分管件,由此增加部分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计算值按沿程水头损失的0.2系数计算,经计算经计算干、支总水头损失为6.12m,泵管水头损失为0.51m。
1.6机泵的选型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设计扬程确定:
H=h干、支+H泵+Δh+ΔH+ΔZ
式中:H-设计扬程(m);
H干、支-干、支管总水头损失(m);
H泵-泵管总水头损失(m);
Δh-出水口工作压力(m),一般为0.3m;
ΔH-备用扬程,一般为2.0m;
ΔZ-动水位埋深(m),取15.0m;
经计算,设计扬程H=23.9m。
选用效率较高的QJ井用潜水电泵,根据设计扬程和流量选择具体的水泵型号,选用200QJ40-26,配套功率为5.5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