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海滨小城》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海滨小城》优质教案

19 海滨小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炼主要问题。

3.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通过质疑提炼主要问题。

给课文分段。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放海浪的录音)同学们,你们听出这是什么声音了吗?对,是海浪翻滚的声音。

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咱们现在就去广东的一个海滨小城看看,那里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齐读课题:《海滨小城》二、在预习中,哪一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就读那一段。

自由读后,指名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音、形老师出示所有生字,让学生找一找哪些字是形声字。

2.义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

(沿海)喧闹:喧哗,热闹。

寂寞:不答理,没有人理睬。

每逢:每次遇到。

3.还有一些词语是经过查字典理解的,向同学们汇报。

四、读熟课文。

1.自由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

2.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互读互查。

五、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几个自然段是同一个意思,关系最密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写海滨的美丽。

第二部分(4—6):写小城的美景。

第三部分(7):总结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特点。

六、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出来。

七、小组讨论,互相解答问题,归纳出解答不出的问题。

八、小组代表发言,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

九、老师与同学一起,归纳出2-3个重点问题。

1.海滨是沿海地带,书上应该只描写海滩,而不应该描写大海。

2.为什么说贝壳是寂寞地躺在那里。

为什么用寂寞这个词?3.为什么说凤凰树开花是“热闹”?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之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2.学习课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并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

3.使学生从对海滨小城的介绍与描绘中,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问题导入课文(如果问题都解决了,可由第一段开始学习。

)二、深入理解课文并有语气地朗读。

(一)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理解海滨的美丽,并有语气地朗读。

1.默读第一部分,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

2.把书扣过去,说说这一部分描写了哪些景物。

(天、海、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渔民、战士、贝壳、鱼、虾、蟹、海螺)3.帮助学生理清顺序,体会课文是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地描写,先描写海面,再描写海滩。

4.再默读第一部分,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波浪线画出。

5.填空。

(出示投影)()的天()的海()的机帆船()的海鸥()的云朵6.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7.指名读,评读。

(老师可以适当范读)8.再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9.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后指名读,再评读,体会到早晨海面景色迷人。

再自由读。

10.填空。

(出示投影)()的贝壳()的鱼()的虾和蟹()的海螺11.结合句子通过对比,理解“寂寞”,说明沙滩上贝壳太多了。

“喧闹”是因为船队满载而归,人们高兴得大声呼喊,异常活跃。

海滩很热闹。

有语气地朗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4—6自然段),理解小城的美丽,有语气地朗读。

1.默读第二部分,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为什么?这一段描写的景物美在哪里?2.庭院:①树的数量、种类多。

——形象美桉树叶味道香、浓。

——味道美凤凰花多、红。

——颜色美②重点理解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体会“热闹”、“笼罩”在句中的意思。

③边想象边有语气地朗读。

总结特点:树多3.花园:①重点体会“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茂盛的枝叶长得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这句话描写了榕树数多而形美。

②边想象边有语气地朗读。

特点:榕树多而美4.街道:①重点体会街道独特而洁净。

②想象有语气地朗读。

特点:洁净(三)齐读最后一部分(第7自然段),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概括出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特点。

三、小节写法通过板书理解前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面、海滩的景色,都是描写海滨这一个方面,后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庭院、公园和街道,都是描写小城这一个方面。

课文先写了海滨这一方面,后写了小城这一方面,这就是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今后我们写文章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把文章写清楚、具体。

四、拓展作业学习第一部分的写法,练习写一段话。

1.回忆第一部分的结构,先写了海面,再写了早晨海面景色迷人,最后写了海滩的景色。

2.板书景物,体会作者是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所描写的景物很有特点。

3.老师举例,学生先想,师生再共同说这个地方有哪些景物。

要有顺序。

4.再回忆,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景物写具体的。

用上了颜色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动态。

5.学生先自己想,如何把景物写具体。

师生共同说具体。

6.按这个方法,自己再找内容,试这说具体。

7.同桌互说互改。

8.指名说,全班帮助修改。

9.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

10.落笔。

板书设计:海滨大海白灰金黄(1—3)沙滩贝壳寂寞19 海滨小城船队喧闹赞美小城庭院树多(4—6)花园树茂热爱街道干净(教学反思参考1)海滨小城语文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教学《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时在此方面下了一番工夫,具体表现如下。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循循善诱在教学第四自然段。

先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让他们边读课文边品赏出这个自然段的意思,除了写树木的种类多外,还写到桉树叶散发出的香味浓;凤凰树开的花如一片片红云。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庭院的特点,并会用准确而精练的词“很美”、“树多”归纳出来。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诱导作用,学生做到“多思”、“多读”、“多讲”,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强化语言训练,而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欣赏文章的能力也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

2.抓住重点,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把自学的金钥匙在这节课里,教师做到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于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给他们一把独立欣赏文章的金钥匙。

如教师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是诱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品读这一重点段,接着就让学生运用同一方法去自学第五、六自然段,并作出小结。

这样的“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在狠抓素质教育和目标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精讲巧练符合时代的特点,如教学第四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教师让学生一个接一个有感情地朗读比喻句后,再引导学生品味比喻句内含的形象美和色彩美。

当小结第四自然段后,紧接着让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样不但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

是符合大纲中的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的要求。

又如:总结全文后还设计了内容相似,结构相同,要求一致的语言训练,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有话可写。

进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优越性。

(教学反思参考2)海滨小城通过《海滨小城》一文的教学,我感受到了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也让我认识到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协助者,还必须具备更高层次的教学理念,掌握更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要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1.通过课上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知识,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2.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独特认识,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

3.课上探究式的学习,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密度,使学生对文章所流露出来的作者对海滨小城的喜爱之情有了深刻的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习,砥砺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我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语感,而读是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培养语感就成了无源之水。

读有助于理解,有助于丰富语言材料。

故我主要是要求学生在个性化朗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读代思、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让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让我作为学生学习的导向,当学生遇到难题时适时点拨,从而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19 海滨小城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臂”。

2.学习作者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海滨小城图;小黑板两块。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激趣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灰色的海鸥;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出海归来的船队。

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呵!想去看看吗?临海的小城里那些桉树叶子散发出的清香,凤凰树开出的美丽花朵;小城公园里那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榕树,树下那些笑语欢颜的儿童、青年、老人;小城街道那踩上去就咯吱咯吱作响的细沙路面。

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清新、洒脱。

同学们,不想去瞧瞧吗?好!老师就带你们一同去——海滨小城(板书,学习“滨”)。

二、揭题审题1.什么叫海滨?2.看课题,你能知道文章中写了哪些内容吗?三、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逐节读课文,思考:1.学生字,理解字词。

2.各自然段讲了什么?第1自然段:美丽的海。

第2自然段:早晨的海面。

多音字:胳臂(bei)、臂(bì)膀。

第3自然段:沙滩上的贝壳与捕鱼归来的船队。

第4自然段:小城庭院里的树。

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的榕树。

第6自然段:小城街道清洁。

第7自然段:总结小城美丽整洁。

四、指导分段1.把课文分成“海滨”和“小城”两部分。

(1—3自然段,4—7自然段)2.作者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从海滨——小城,也即从远——近的顺序)五、读议第一部分:海滨。

1.出示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想。

(1)从这座小城看大海是什么样儿的?(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3)大海什么时候景色最美?(4)海滩有什么特点?2.讨论自学情况。

3.作者怎么写出海滨之美?(画出表示色彩的词)(1)色彩词——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

美!(2)分层练习——写贝壳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写渔船归来时的喧闹,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写静态,后为动态,突出海滨景色美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5.结束语:海滨是这样的美丽,在它的旁边还有更为漂亮、更为吸引人的小城。

我们下节课就去游览。

第二课时一、读议课文第二部分:小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