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篇一:培智部工作计划培智部教学设想一、评估1、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估教师的评估应该体现在教学积累和教学成果的展示中2、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出一份评估表样)培智学生不同于其他的残疾学生,他们的评估不可以用考试来衡量,应该用更加科学的评估,所以在学期初的时候应该集中各科任教师制定适合自己学科的操作性强的评估表,以教学月为单位来进行评估。
如果能把评估系统的做下来,将是第一手的教学资料,形成学生的成长档案。
评估表也能帮助教师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之取得螺旋式的发展。
二、综合性课程(一)开设三类综合性康复课程艺体综合康复课社会适应综合康复课运动游戏综合康复课1、开设这三门侧重点不同的综合性康复课程,任课老师是专门的培智部老师,两位老师搭档带三个班的学生在康复室集中训练。
(康复室希望能安装拍摄录像的摄像头,监管的同时方便老师们自己录课,保存教学资料)综合性课程必须要集体备课,每门综合性康复课的备课要具有实操性,体现出目标、内容、活动、评估四大块内容。
(出一份综合性康复课的备课表样)采用适合培智学生的建构式教学法——情境、活动、探索、体验。
2、侧重出教学成果:例如:艺体综合康复课要求每学期至少出两个精品节目;社会适应综合康复课要求教师模拟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上课,可以是看电影、逛公园、购物、乘车??;运动游戏综合康复课要求教师研发出适合培智学生的身体拍拍操、手操、舌操等,并录制成视频资料老师们实现资源共享,开发适合学生的康复性、益智性游戏,自制各种教具。
3、在康复室实现各种课件、视频资料、教具等等的资源共享。
(二)主题性综合课程本学期制定两个主题“我要去衡水湖”和“我要上元旦联欢会”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丰富的教学内容。
联合各科任教师,在相关教学中渗透教学。
三、结合课题推进教研我负责的一个市级课题已经通过了立项,我吸收了全组的老师参加课题研究,通过这个契机结合本学期的课程设置,激励老师们多钻研多积累,使自己成长为更加专业的特教教师。
四、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期初组建家长委员会,选出两名负责人。
调动家长们的参与性、主动性,共同承担教育义务,有了家长的全力配合可以多开展教学活动,尤其是走出校园的各种活动,可以由家长委员会牵头,学校配合,争取让学生多些机会走出校园,融入社会。
篇二:培智学校工作计划篇一:培智学校一年级劳动课教学计划培智一年级劳动技能课教案篇二:培智学校实习生班主任工作计划实习学校:实习学生:班级:培智一班学生人数:14人男:10 女:4二、班级情况班级共有学生14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4人,男女人数失衡。
其中有五名学生走读,九人住读。
其中有两名唐氏综合症学生,两名自闭症学生,其他均为智力障碍学生。
因为班上学生类型差异较大,且学生有来自城镇和周边各个村镇,家庭环境差异也较大。
所以,在个性、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大部分学生都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和特别的关注。
班级中有三名学生家长陪读,家长能积极支持老师工作。
但部分学生家长为农民或老人,能支持老师工作,但不重视家庭教育,希望能与教师配合。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听从老师指令,少部分不能听从指令的,可由助教老师协助。
三、工作项目及要求(一)行为规范教育:1、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关心集体,自觉维护学校的环境卫生。
2、进校离校注意排队整齐、安静,主动与校门口的老师、同学打招呼。
3、作业认真、自觉,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4、不打不闹,上下楼梯靠右走。
5、上课听讲认真,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6、在教学大楼里安静,不喧哗。
(二)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1、听课习惯,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延长注意时间2、作业习惯和作业上交习惯,每天给予一部分学生自己做作业的时间,并让学生按时交作业。
(三)加强学生的劳动意识的培养:1、整理书桌,每天早上和晚上都给予一定时间让学生整理书桌。
2、清洁教室卫生,每天早上上课前都让学生一起做清洁。
3、学做家务,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住在学校,每周定期组织内务。
(四)加强自理能力的培养:1、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能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2、能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
第一:学习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学生能自觉遵守班级常规,第二:重视主题班会和各种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用活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增强班级凝聚力,要开展好主题班会。
第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班级卫生实行责任到位制,每天小结进行奖惩。
个人卫生实行监督。
四、常规管理措施1、学习方面,为使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制定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评比制度,班里建立全方位量化评比栏,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好就可以随时加分,学生每得到20分,就可以换一月亮。
表明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
对每个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情况进行评比,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2)、建立本班的“学习小组”,前后位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小组的组长。
“学习小组”中的四位同学要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这一方法培养了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是转化后进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人小组的组长不是终身制,而是竞争上岗,谁的奖章多谁就担任,如果下一次评比你超过了组长,那就可以取而代之,这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2、文明行为方面,为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的日常行为也参与评比,具体做法如下:(1)、学生在到校、课堂上、课间、两操、放学等方面表现好的发奖卡,不好的适当减奖卡,由每组的组长记录。
(2)、定期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教育。
(3)、利用“优秀小组”的评比,要求小组中的每一位组员都要规范自己的行为,齐心合力才能成为“优秀小组”。
3、卫生方面,通过四年的锻炼,学生能够打扫卫生,但不够认真仔细,为此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 进一步对卫生小组长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如何分工,责任到人,增强小组意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 卫生委员和每天的环境小卫士分工明确,把教室内外检查整理干净,警告卫生习惯不良的同学,做好记录。
有大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
(3)每天由卫生委员检查个人卫生。
(4) 综合各方面表现,结合卫生委员的记录,每周评选一次“卫生标兵”。
五、德育工作措施在德育方面的工作,要处处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搞好班级的育人环境,在班内张贴“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标语。
培养班干部同学的责任心,号召他们积极帮助后进的同学。
班主任本着“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不忽视中间学生,让他们同样受到老师的关心,有积极上进的动力,从而也成为优秀的学生。
班主任要“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时刻做学生的表率,身教重于言教。
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班主任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以便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地给予教育。
2、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多与这些孩子交流或与家长取得联系,实施有计划的教育。
3、上好心理辅导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培智生活教学计划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
XX年是课堂教学改革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我制定了本学期个人的工作计划:一、教学工作理念: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
工作中,一切从学生角度动身,以人为本,尊重差别,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
教学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出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出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二、教育教学方面: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指导思想: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二)学生现状分析:培智班的学生都属于智力障碍,年龄悬殊比较大,学习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
本学期通过游戏方式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功能,形成敏锐的感知反应,协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概念和技能,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丰富和改善他们日常生活质量。
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和学生生活的其他空间。
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示,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三)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老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维护环境,顾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1)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措施: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动身,在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协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
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转变教师角色,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