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哲学的角度看待社会公平

从哲学的角度看待社会公平

从哲学角度看待社会公平正义
一、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坚持矛盾分析法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回避矛盾。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党的十七届一次会议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各种矛盾是客观的事实,也是合乎规律的现象。

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包含的利益关系,不在于人们之间有没有利益矛盾或冲突,而在于如何认识、纳和化解这些矛盾。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解决好主要矛盾经。

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大家切实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甜蜜果实。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利益急剧分化,已经到了一个关节点,如果不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努力推进公平正义,使利益分配更多地向困难群体和贫困地区倾斜,就会背离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

为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解决这一矛盾,不但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了公平正义的发展原则,而且采取各种重大的有力措施去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建设公平正义社会要遵循客观规律
公平正义是有条件的、公平正义的制度和公平正义感分别属于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任何公平都不是无条件的。

在中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力还不发达的生现实情况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来提要求,防止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去追求公平,搞超越阶段的急于求成。

公平正义是相对的,它总是相对于某种规则和某种不公平状况而言的,它不否认差别。

在人们对自己利益追求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利益占有的多少是不同的,也是正常的。

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公平正义问题
建设一个公平和正义的社会,是一个需要全社会长期努力的工程。

需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德、制等素质,使道法他们有渴求公平正义的意识、与公平正义的能力和依法追参求公平正义的行为。

而满足公民对社会公平的要求,必须具备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好的物质条件。

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仍然是努力发展社会经济,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为实现更高水准的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相关主题